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5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28
【 #三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 无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种草莓》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莓、栽、淋、慢、铲、豌、趴、蚕、酸、汁”10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体会语言中流露出的对草莓的喜爱及种草莓的快乐之情。

  二、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

  2、在自主阅读中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爱吃哪些水果?

  2、(出示图片)看,这是什么水果?(板书:草莓)练习说话:多好看的草莓啊,谁能说说它的样子和味道?

  3、这么好看又好吃的水果,要是能亲自把它种出来,那该多好啊!(板书: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种草莓》。(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声地自由读课文,连读边标出自然段。读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2、指名轮流读课文段落。其余同学边听边把新字词画出来,不懂的词语做出标注。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1)指名认读带点的生字,重点指导“铲(chǎn)、豌(wān)、酸(suān)”的读音。

  (2)齐读生字。

  (3)出示生词,认读生词。

  草莓栽革淋雨慢慢儿小铲子

  豌豆趴蚕豆酸味果汁

  (认读时,注意指导读儿化音“慢慢儿”,先老师范读,学生跟读,再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儿化音来练读,如:“小苗儿、花儿、小果儿、头儿”等,反复读,理解在这些词后加上儿化音,更估出了草莓的可爱)

  2、小组讨论识记方法。

  你认为哪几个生字难记、难写,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记住它?(自由汇报生字的识记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指导:

  (1)“栽”与“裁”比较,引导学生找出不同之处,并想想“木”和“衣”分别代表什么,学生比较发现:“栽”是把植物的苗儿种在土壤里,“裁”是把一块衣料按一定民就寸展开。

  还可以练习题,巩固运用:

  栽裁

  ()衣服()种()树苗()缝()剪

  (2)“豌”:与“碗、宛”比较组词。

  (3)“酸”:仔细观察,左边是“酉”,不是“西”,右下部分是“”,不是“又”。

  3、指导书写。

  (1)着重指导观察“栽、豌、蚕、酸”几个字,说说应注意哪些笔画,各写三遍。

  (2)自由练写,将每个字写两遍。

  (四)再读课文,梳理顺序

  1、同学们,《种草莓》这篇课文共6个自然段,而每个自然段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内容,你能找到它吗?自由读课文,找到了就画上横线。

  2、交流,概括。

  (1)对有争议的第4、5自然段可再读读,讨论明确:第4自然段既写了花,又写了果,可以和写果的第5自然段合并,用两个词概括:开花、结果。

  (2)明确线索:春天—栽苗—长高—工花—结果—成熟。

  3、齐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温习旧知,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谁来说说种草莓的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板书:栽苗、长高、开花、结果、成熟)

  3、自由读文,看看各个阶段草莓是什么样子?小弟是怎么做的?

  (二)选择朗读,品味语言

  1、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再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你喜欢的段落大声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相机指导以下三个重点句段:

  (1)“细细的春雨酒下来,淋在小叶上,叶儿慢慢长大了。暖暖的太阳出来,照在花盆上,小小的苗儿长高了一点儿。轻轻的春风吹来,吹在小苗上,小苗儿又长高了一点儿。小弟用小铲给松松土,小苗儿更壮了。”

  ①多美的情景啊,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

  ②教师根据朗读情况进行指导。

  “细细的、暖暖的、轻轻的、松松土”——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词都是重叠的)

  再自由地小声读一读,体会这些重叠词有什么好处?(说明春雨、春风、阳光和小弟的动作都是那么温柔,在细心地呵护着小苗儿,好让小苗儿茁壮成长)

  ③再指名读,读出温柔、郐畅的感觉。可加上动作表演读。

  (2)“小小的花儿凋谢后,出现了一颗()小疙瘩。小绿疙瘩一天天长大,颜色也慢慢变浅,成了()的小课儿了。……小草莓()了,朝外的一面开始发红。”

  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②课件演示(或动手画一画)果儿的变化。

  ③草莓从“绿豆般的”到“豌豆那么大”再到“像蚕豆一样大”,作者观察得很仔细,而种草莓的小弟就更不用说了。指名读第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猜猜:弟弟心里在想什么?

  (3)出示课文的最后一段,学生自由朗读,用横线画出草莓成熟的样子,用波泫线画出品尝草莓的句子。

  这么好看又好吃的草莓谁不喜欢呀,让我们也来美美地读一读,要品出草莓的香甜哟。

  (三)总结升华,拓展练习

  1、谈感受,小结:学习了课文,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草莓的可爱,也从小弟的身上体会到种草莓有无穷的乐趣。

  2、语言积累: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背下来。

  3、拓展空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大人的帮助下,尝试种植小豌豆或其他植物,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并写下观察日记。 

2.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小英雄于连》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字,以及两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熟读课文,练习讲故事。

  教学重点:

  1、认识14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讲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故事?

  今天我们又来认识一位外国的小英雄,他的名字叫于连。

  揭示课题:8小英雄于连

  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注意不认识字的读音。

  2、小组合作,快速识字。

  分组做“生字妈妈找宝宝”的游戏。看哪个小组最快。

  3、教师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说一说识字方法。

  4、学生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5、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评价。

  6、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7、指名说说。

  三、感悟课文。

  1、创设情景,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世界上有许多美丽的城市,那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吸引着各地的游客,今天我们到一个美丽的城市布鲁塞尔去游览观光。

  (2)出示图片。

  看到这个撒尿的小男孩,你有什么话想说,有什么想问的吗?

  学生自主发言。

  (3)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你知道这个孩子是谁吗?找出描写这个铜像的句子?

  指名读句子。

  (4)知道朗读。

  2、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学生质疑解难,教师讲解,指导朗读。

  3、读最后一段,联系全文,体会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词语。

  2、读课文。

  二、语文实践。

  请你当小导游,向游客介绍于连的铜像。

  1、自由练习。

  2、分组说。

  3、全班反馈。

  三、总结。

  你从于连身上学到了什么?

  四、指导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同桌说一说识字方法,给生字交朋友。

  3、观察生字的位置。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作业:

  1、写字。

  2、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母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全班交流。

  3、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1、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 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4.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孔子让路》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让过路吗?你让过几次路呢?你是怎样让路的呢?(同学们畅所欲言,教师总结得出,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孔子让路》一文,你和孔子比较一下,谁做得更好(板书课题)。

  2、出示挂图,简介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思考题和新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

  ①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用一句话概括)。

  ②指名学生认读本课生字词。

  2、课文记叙孔子给项橐让路。

  3、开火车读生字词,纠正读音不正确的字,特别注意多音字:喝hē(喝水)hè(吆喝)

  三、品读句段,朗读感悟

  1、在课文中找出下面这两个句子,对照下面的思考题,比较朗读分析。

  喂,小孩,快让开,我们的车要过去!

  孩子,给我们的车让让路好吗?

  a、这两句话,分别谁对谁说的话?

  b、句终号有什么不同?说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c、安排学生扮演角色朗读,看谁读得像读得好。

  ①小组讨论交流。

  ②班内交流,教师点拨。

  2、在课文中找出下面两个句子,体会朗读,分析孔子和项橐的特点。

  孩子,你怎么不懂礼节?你挡住了车,误了我们赶路啊!

  我不懂礼节?那么请问老人家,世上是车给城让路呢,还是城给车让路呢?

  教师点拨:这两个句子是孔子和项橐的对话。项橐抓住孔子讲“礼节”一句,连用了两个反问句,提出是车给城让路,还是城给车让路,答案是明白的,因为城是不能动的,车是可以绕道,且在城面前,车应先让路,这也是一种礼节啊!由此可见,七岁的项橐是多么的机智、聪明。

  3、指名学生朗读第11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的是什么?分析孔子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品德?

  (这一段是孔子内心独白,记叙了孔子的思想变化过程,是孔子的内心活动。孔子敢于向孩子认错,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还说自己不如孩子懂礼节,可见孔子是多么的谦逊)。

  4、找出“三人行,必有我师!”一句,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a、指名读句子。

  b、你是怎么理解的?(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一个可以做我的老师。这个句子成为千古绝唱的名言名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

  四、总结全文,评价人物

  1、带着感情朗读全文,从这个故事中,你认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2、你认为项橐是个怎样的人?

  3、面对项橐这个孩子,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五、课外拓展

  课外搜集有关孔子的故事,准备召开“孔子故事知多少”故事会。

5.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展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重难点、关键:1、进行口语交际。2、完成习作。3、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

  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

  三、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四、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解、梳理。

  五、评比。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2、评比谁讲得好。

  六、作业:回家讲给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习作。

  教具准备:带上各自与课余生活有关的器具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几个同学课余生活的用品:书、画画、乐器……

  2、让学生自由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引导写作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

  2、老师点评。

  三、写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多音字。

  2、背诵古诗。

  3、从生字中学生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区别、组词、掌握多音字

  二、古诗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体。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人靠近,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

  三、学习新生字。

  四、作业:背诵古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