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和汉朝帛画及功能?

我急用,能帮忙的追加赏分!谢谢!!

第1个回答  2007-01-29
帛画一般指传统绢本画以前的以白色丝帛为材料的绘画。已发现的帛画主要属先秦到汉代物。其中两件战国时期的楚帛画为最早,均出土于湖南长沙楚墓。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第一件系1946年在长沙东郊陈家大山一座木椁墓中出土。帛画原在一竹笥上。长31厘米,宽22.5厘米。画面近年经科学处理,更为清晰,纠正了早期摹本中个别不准确处。画上有一女子,立于新月形物上。女子云髻后垂,两手作合掌状,身著长袍,博袖长裾,上饰云气纹。女子左上方有一龙一凤。龙无角,夭矫直上;凤有冠,作探爪攫拿状。第二件系1973年出土于长沙子弹库一座战国中、晚期木椁墓中。墓主为40岁左右男性。该墓1942年曾被盗掘,出有著名的楚帛书等。帛画位于椁盖板下,隔板之上。画长37.5厘米,宽28厘米,上缘裹有一根细竹条,系有棕色细绳,右缘和下缘未经缝纫。画上有一男子驭龙而行,龙作舟形,其下有鱼,尾端有鹤。男子高冠长袍,手抚佩剑,顶有伞盖。
这两件帛画在美术史上有突出地位。一般认为画中人物应即墓主肖像。两者画面结构虽有差别,但皆表现墓主在神话动物引导下飞翔升腾,用以表示死者灵魂飞升登遐,这类画面和当时相当流行的神仙思想有密切关系。这两件帛画与汉代帛画相比,在构思和艺术手法上均有共同之处,其性质接近文献所载的铭旌,但形制等方面尚有不同。

汉代帛画
主要指丧葬出殡时张举的一种在绢帛上绘出图画的旌幡。也有人根据墓中出土的“遣策”称之为“非衣”。入葬时作为随葬品将其盖在棺上。湖南长沙马王堆 1号、3号汉墓和山东临沂金雀山9号汉墓,都出土了这种帛画。长沙马王堆汉墓还出土绘有人物、车马、房屋建筑等内容的不属旌幡性质的帛画。
旌幡帛画一般长2米多,和棺的长度相仿。马王堆汉墓所出的两幅,上部较宽,全幅呈 T字形(见彩图[帛画]);金雀山汉墓的一幅,上下等宽,成长方条状。在帛画上都绘有精美的彩色图像,是珍贵的艺术品,同时对研究古代的丧葬制度、神话传说和宗教思想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帛画的内容,自上而下分3部分,分别表示天上、人间、地下。天上部分画太阳和月亮,有的还有星辰、升龙、蛇身神人等图像;太阳中有金乌,月亮中有蟾蜍和玉兔,有的还有奔月的嫦娥。人间部分画墓主人的日常生活,有出行、宴飨或祭祀的场面,也有起居、乐舞、礼宾等的情景。地下部分则画怪兽及龙、蛇、大鱼等水族动物,实际上是表示海底的“水府”,或所谓“黄泉”、“九泉”的阴间。帛画的主题思想,一般认为是“引魂升天”,但也有人认为是“招魂以复魄”,使死者安土。
甘肃武威汉墓,也曾出土类似的旌幡,有的为丝织品,有的为麻织品,都覆在棺盖上。它们或者只画着太阳和月亮,或者没有图画,但都书写着墓主人的籍贯、姓名等,故称铭旌。这种铭旌,应是从上述帛画演变而来的,图画简化,而以籍贯、姓名等题词代替墓主人的图像。

参考资料:中国大百科全书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1-16
帛画,中国画的一种。指古代绘在丝织品上的图画。传世帛画年代最早的有湖南长沙出土战国楚墓帛画三幅:一幅四周绘有奇异的动植物图像,中写文字,多不可识,称“缯书”;次幅绘一长袖细腰女子,侧身合掌而立,上有搏斗的凤、龙;第三幅绘一高冠长袖的男子,侧身驾驭一巨龙,龙身若舟。
建国后陆续发掘出土的西汉帛画。当时厚葬之风很盛,这些帛画即为随葬品。内容为古代神话传说;人物造型带有风俗画性质;写实和装钸工巧相结合,线描规整劲利,色彩绚烂谐调,显示当时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是我国绘画现实主义传统的发轫。后来的北魏司马金尤墓中漆画与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与之一脉相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