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的日本军衔体系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7

一、二战日军军衔:

在二战时,日本军衔分为将官、佐官、尉官、准士官、下士官和兵,计6等16级,分别如下:

1、将官:大将、中将、少将;

2、佐官:大佐、中佐、少佐;

3、尉官:大尉、中尉、少尉;

4、准士官;

5、下士官:曹长、军曹、伍长;

6、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二、二战日军军编制:

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采用的班、排、连、营、团、师体系不同,日军别出心裁的构建了分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师团的编制体系,从结构到规模都显得与众不同。

1、分队,日军最小的战术单位是分队,相当于中国军队的班。每个分队13人,包括分队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有轻机枪一挺,编制四人,这四人配备自卫手枪,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八名步枪兵,每人一支单发步枪。特别加强的部队中,加强班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的掷弹筒。

2、小队,步兵小队辖一个机枪组(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组。每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每具掷弹筒编制两人。小队人数在50到70之间。

3、中队,日军的一个步兵中队比起中国军队的一个连就已经大出不少了。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有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54人的小队。共181人,步枪139支,轻机枪9挺,掷弹筒9具。

4、大队,日军编制的大队是中队之上的编制,与同期的中国军队相比,它远大于一个营日军的一个标准大队约有1000人,包括2个30人的大队,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3个180人的步兵中队,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一个55人的炮排,一个122人的炮连。

5、联队,日军单一兵种最大的作战单位是联队。日军的一个标准的3800人的联队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四个步兵中队(一些大队只有3个);一个机枪中队;一个55人的炮小队,极少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中队。

6、师团,二战时期,日本陆军的师团,是其常设作战单位,总人数为25000人。侵华日军常设甲级师团,又称挽马师团,下辖2个旅团,每个旅团下辖2个步兵联队,另有1个炮兵联队、1个骑兵联队、1个工兵联队,以及1个缁重兵联队,以及师团部和旅团部直属非战斗人员。

扩展资料:

日本军衔中大元帅为最高统帅衔,授予日本天皇。日本在编制军衔里大将是最高军衔。但是,大将军衔的对应军官级别却不是最高的,大将一般对应方面军司令,总参谋长。如,华北方面最高司令长官冈村宁次就是大将。而作为日军大本营的最高军事长官陆军大臣、海军大臣以及总参谋长基本上相当于元帅级别。

日本中将基本上相当于军级干部,是各军的一把手。日军少将基本上都是师团或是旅团长级别的高级干部,日军大佐,相当于上校军衔,级别也是比较高的一般担任联队长级别,日军中佐:陆军中佐一般担任日军的大队队长职务。日军少佐:日军少佐一般担任中队长,相当于中国的营长或连长级别。

需要强调的是,日军最高一级的固定编制单位是师团,师团的设置自1886年开始,到七七事变开始前,二战爆发前,日本只有17个常备师团,司令部可以直接领导,所以最初并不设置军一级。后来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日本师团扩充到百个,所以日本设置了军一级,作为统率师团的指挥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军编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军军衔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资讯—重读抗日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军事—二战时日军甲级师团5个不同兵种联队兵力配置情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