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 建班级良好的心理环境

如题所述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走进学生的生活,与他们打成一片,玩在一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建立良师益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能让学生在自信、乐观、大胆、热情中健康成长。
1、真诚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有用真诚感动学生,才能让学生阐开心扉。试想:一个总是在学生面前肃穆庄严,不流露自己喜怒哀乐的老师,即使他品德高尚,学高八斗,也只会令学生觉得可敬而不可亲,甚至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让他们“老老实实”“中归中矩”,个性受到了极大的压抑,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学生胆小、多虑、自卑等不良心理特征。反而言之,老师若能卸下层层“面纱”,用真诚对待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联系,及时告诉学生“你很可爱”,“老师很欣赏你”,和学生聊聊家常,猜猜谜语,说说电视……在与学生自然的交流中,老师和学生的情感、需要必将产生共鸣,由此产生亲和的师生关系。
2、赏识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赏识带来愉快,愉快导致兴趣,兴趣带来干劲,干劲带来成就,成就带来自信,自信带来更大的成就”,他道出的是由赏识教育带来的良好的心理链锁反应。的确,和赏识自己的人一道工作、学习,心情灿烂,信心倍增,而小学生更是如此,他喜欢给他带来赞赏的老师,由此“爱屋及乌”地爱上那门课程,对于能给自己带来愉快体验的事物,学生总是格外感兴趣,越有兴趣就越爱钻研,也越觉得自己学起来容易,从而信心大增,这方面的成绩也越来越出色,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赏识学生中,让他们拥有了自信、自尊、自爱这些健康心理的“土壤”。
3、宽容
成长是个不断出错的过程,孩子犯了错,“严惩不贷”的功效只是暂时的,孩子往往会忘了为什么受罚,只为自己的待遇而难过、委屈甚至愤怒。而面对童心未泯的孩子,我们的每一次宽容与信任,都可能创造出一个奇迹,这种宽容能触及到孩子们自尊心最敏感的角落,使他们从内心产生一种积极改正错误的意志力,让他们在宽松的心理氛围中沟通认识,完善自我。一位诗人说过:“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不错,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濡染,往往比“惩罚”来得更深沉,更持久,更有效。
二、优化课堂心理氛围
在学校,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积极良好,和谐愉快的心理氛围中,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想象丰富,兴趣浓厚,积极主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若能积极营造自然,轻松,平等的教学环境,“你真聪明”,“回答得真棒”,“再想一想,这道题一定难不倒你”,一句句出自教师内心的赞扬和鼓励,像和煦的春风拂过学生的心灵,会给他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激发了学习动力;在团结、合作、友好、尊重的气氛中,小伙伴们一起探讨、研究,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容易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
三、协调班级人际关系
不少学生为不能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而苦恼,严重者甚至封闭自己,拒绝上学,所以教师要注重班级人际关系的协调。如: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有为集体服务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集体的主人,同时能增加同学间互相接触的频率,增进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使他们能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在团结友爱的氛围中和集体一起成长;开展“每日珍言”活动,鼓励学生面对集体介绍一句曾让自己感动的话,以减少学生孤独感,增强认同感;开展以人际沟通为技巧的团体心理辅导,让学生在比较宽松、自由、理解的氛围领会沟通、合作、宽容等技巧。一个愉快、和谐、温馨的集体,能让学生形成宽广的心胸,学会欣赏他人,接纳他人,更好促进他们人格形成和社会化过程。
四、开展丰富而有益的活动
要想让班集体充满生机、活力、幸福和温暖,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和“学园”,让学生心驰神往,最重要的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通过多样化的课外教育活动,渲染班级欢乐向上的氛围;通过主题性教育活动,强化教育效果;通过野外情境教育活动,不断丰富课堂心灵活动的源泉。让学生在班集体中感到愉快、自豪并在积极的情绪中获取知识,增强能力,发展个性,让孩子们过上一个真正的“金色童年”,把他们的苦闷变成快乐,生动活泼地成长。
五、设计人性化的教室环境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优化班级环境,营造优良的心理氛围是很必要的。教室是一个学习生活相对固定的场所,班主任要发动学生设计美化教室,让学生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体验美的愉悦心情和自豪情感:奖状、锦旗是班集体共同努力奋斗的见证;在教室张贴讲文明、爱学习的图片或名人名言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充分利用学习园地、黑板报,给学生一个张扬个性,创作求知的空间。让孩子们在美丽、温馨、宽松的环境中油然而生一种健康向上的愉悦体验,促进心理和谐发展。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出发,重视班级良好心理环境的建设,使他们在班集体中,心灵受到滋润、感悟。这样,班级就能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完善自我,塑造健康人格的“理想乐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