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殿卿的生平介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孙殿卿先生,字鸿儒,1910年3月10日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925年考入哈尔滨市立第三中学学习,1928年暑期到北京求学,先考入北京汇文中学高中理科学习,第二年暑期考入北京大学理学院预科,1930年9月正式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35年7月毕业,获学士学位。
孙殿卿先生早在中学时代就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特别是他的班主任-李大钊的挚友王岑伯和语文老师楚图南介绍的《新青年》、《独秀文集》等宣扬“五四”精神的进步书刊,照亮了孙殿卿那颗年轻的心,决心为国家富强和民族的兴旺干一番事业。先生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前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从事地质研究,并长期担任李四光的助手,直到李四光1971年逝世。解放前夕,1949年1月在前中央研究院地质所工作的许杰、赵金科、孙殿卿、张文佑、吴磊伯等人遵照李四光的意向,组成赵金科任主席,孙殿卿任副主席的护院委员会,抵制了国民党南京政府企图将前中央研究院迁往台湾的计划。南京解放后,他立即参加了前中央研究院军事管制委员会,担任工作组组长,协助人民政府和解放军管理地质研究所。 孙殿卿院士是我国地质科学卓越的管理者。先生在担任地质力学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领导期间,致力于我国地质工作大规模发展时期的地质科学研究的组织、协调工作,尤其是他长期担任地质力学所领导,协助李四光先生分担了有关地质力学的管理工作,继承李四光教授之事业,使地质力学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地质力学的研究及其成果被国际学术界所瞩目。1984年《地质力学概论》英文版的出版;1986年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地质力学讨论会”;1986-1990年开展了国际地质对比计划250项目;1996年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组织“地质力学工程稳定性评价、矿田构造及矿产预测方面的应用”学科组报告与讨论,引起了国际地学界的广泛关注,大大扩展了地质力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先生十分重视中、青年地质科学工作者的培养教育。60年代先后主持了三期地质力学进修班,亲任班主任并授课,共培养出160余人,他们多已成为各个时期地质工作的骨干。此外, 他还带出一批博士后、博士和硕士,为地质教学、科研和生产单位培养出一批专业人才,其中有人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还和有关同志把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介绍给煤炭、冶金、水电等部门,对矿产普查、勘探和预测以及工程、环境等地质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孙殿卿院士非常重视实践,他经常告诫地质工作者尤其是年轻的地质工作者要多到野外去,要同石头打一辈子交道。他自己也身体力行。在先生80多岁高龄时还强忍病痛深入湖南杨梅山煤矿矿区和广西宜山等地进行野外地质考察。1985年亲自到河北迁西、遵化指导研究生野外实习并作野外地质考察。
孙殿卿院士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热爱祖国,热爱地质事业,忠实履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光明磊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学风严谨,重视实践,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淡 泊名利,一生清廉。他毕生致力于地质力学研究,生前最大的遗愿就是发展和创新地质力学。在病危期间和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发展地质力学。他恳切希望有关领导和部门更加重视、支持、保护我国科学家自主创立的地质力学;谆谆嘱咐地质力学研究所同志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继承、发展、创新地质力学。
孙殿卿院士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他热爱的祖国和人民,把他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他热爱的地质事业,取得了不可泯灭的成就,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青山为证,大地为铭。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