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还不结婚的女人,有问题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3
身边许多人仿佛都觉得,女人过了30岁,便就是老女人了。如果还不结婚生子,便好像是出了什么问题。

身在家乡的朋友,早已耐不住父母的催婚攻势,纷纷结婚生子。唯独留在大城市的朋友们,一个个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任父母的围追堵截,有许多依旧“逍遥法外”。

我也一直在被催婚,快三十岁了,前两年回家,便被村里人说,我们村里,还没有结婚的,你是倒数第二名啦! 比你小四五岁的,人家都要抱娃儿了! 父母打电话,每回必催,什么时候准备结婚啊!

父母催婚也实属关心之举,担心你没人照顾,岁数大了找不到好人家;

父母身边也有朋友圈,一对比,人家小孩结婚生子,就自家女儿变成了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一说出去都丢面儿;

另外,父母总觉得看着女儿成婚,自己的使命方才完成,仿佛只要完成婚姻大事,其他事便都不算什么了……

对于父母害怕没人照顾自己,觉得得找个男人陪着,过二人世界才是好日子。但谁说现在的女生,无法照顾好自己呢?

我反而羡慕许多过了三十岁依然没有结婚的人,羡慕她们的自在,可以把时间都给到喜欢的事情,而不用捆绑在家庭、孩子之中。

我身边有好些,过了三十岁依然没有结婚的朋友,她们许多勤奋积极,工作日,便将几乎所有时间投入到工作中,周末便去游泳、健身,也有人在学习画画、跳舞……

她们认为,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在知乎上有一栏回答,“30岁不曾结婚是种怎样的体验?”,回答非常精彩:

看完后会发现,女性30岁的人生,根本没有一个固定模版。

30岁结了婚的女人可以活得幸福美满,而30岁不结婚的女人,照样也过得多姿多彩。

让父母知道你能够过好自己的生活,让他们不那么担心,催婚攻势或许会减下去一些。

对于父母间的“攀比”,便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自己在他人的生活中,终究是个配角。

父母辈们的攀比,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子女比对方的更优越,我们的人生,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只是个茶余饭后的谈资,所以,又有什么好在意的呢?

其实,大家眼中正常的女性初婚年龄,以及是否一定要结婚,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域都有所差异。

可见人生永远没有标准的时刻表,把控好自己的节奏,方最为重要。 日子还长着呢,三十岁对于女生来说,也只是人生的一个起点而已。

下次要再有人问我们,你怎么还不结婚,便霸气回应:“我要是结婚了,你能保证我不离婚吗?”

人好像永远都希望,有那么一刻,自己能够停下来,希望我完成某个事情后,便一切都好了。

父母一直催婚的原因或许也是,我们到年龄,结了婚就好了;生了小孩就好了……

但事实情况是,生活永远在滋生无穷无尽的麻烦,等待着我们去解决。

近期,社会恐婚情绪可谓大盛,不仅杭州杀妻案,丈夫将妻子扔到化粪池令人瞠目结舌,类似案件也层出不穷:

这些杀人案一直都存在着,只不过许多没有受到广泛关注而已。 人类的暴烈本性,丝毫不亚于动物界的厮杀。

因为财产问题,或是家庭琐事的纷争,有时情绪一冲上头,酿成残酷后果的不在少数。

父母总希望我们结了婚便好了, 但当面对生活琐事,若是没有养成一个成熟理智的方式去解决,无论是已婚还是未婚,等待自己的,便是无数迈不过去的坎。

20多岁的我,会因为自己迟到被男友甩脸子,而吵到不可开交,认为对方就是不够爱自己;到接近30岁时,才终于学会去沟通彼此不同的时间观念。

随着年龄增长,看待世界的眼光也会更复杂,而不像从前,喜欢下简单判断。

这些都需要历练,而非一句简单的“结婚”,便得以完事。

心智愈成熟,才更懂得好好沟通,合理解决问题,谈伴侣,感情基础才能愈加牢固。

三十岁的女人多可爱,那些只沉迷于二十岁出头小姑娘的男生,简直是太幼稚了!

女性是在获得与男性平等的在社会上竞争的权利后,方才有了话语权。

西蒙娜·德·波伏娃创作的社会学著作《第二性》中提到:

在女性没有经济实力时,往往从属于男性,地位低下,甚至可以被随意处置,如被买卖、交换、逐出家门等,例如在中世纪的欧洲、中亚地区等等。

而一旦女性拥有自己的经济实力,地位和权利自然上升,例如罗马时期的欧洲、现代美国及欧洲社会等。

当自己没有经济地位时,往往便像是将话语权拱手让人。

诗人余秀华,她将对丈夫的感觉描述为“厌恶”,双方沟通交流甚少,但却因经济问题及父母的劝阻,不敢提出离婚。

当她诗集红了,终于等到有经济实力的那一刻,便果断结束了与丈夫近20年的痛苦婚姻。

女性与男性一样,需要找到自己赖以生存的本事。而这,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完成的。

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在研究生毕业时,便已经25岁了,真正开始工作,总有一段迷茫与适应期,等真正弄清楚自己喜欢做,且能坚持做下去的事,也是2、3年后的事。

那些嚷嚷着说女生三十岁过了还不结婚,便是剩女的人,是不是该赞叹一句:

三十岁还敢不结婚的女人,一定都是有本事养活自己,不依赖男人的人,都厉害着呢。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三十而已》,江疏影饰演的王曼妮这个角色,身上有种不妥协的精神。

不管怎样,她永远在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说不,永远期待着更大的挑战,学习更多东西。

即便她已经三十岁,上一段恋爱惨痛失败,回到家,家人给她介绍了一个各方面看起来都不错的小张主任。

但当彼此价值观冲突剧烈,对方把人情当硬通货,认为人哪,一辈子只要幸福安稳就可以时,她说:“那我也有权不选吧。”

和顾佳她们讨论山的那边有什么时,顾佳说,山那边不就是一座又一座的山吗?

但王曼妮坚定地说:“我想去那边看一看。”

我想,我们女人也得活成永远在前进的姿态,敢于对不想要的东西说不,拥有对自己人生的抉择权。

而当父母充分尊重我们作为独立个体的选择时,儿女才能坚定不移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寻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最后附上一首纪伯伦的诗: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都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拚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

——纪伯伦《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