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十凡老师如何颐养神气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不知多读书能否提高神气,读什么书为佳?

第1个回答  2013-12-04
人受阴阳二气而成形禀五行之性而化生看起来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在后天养成其实个人禀赋是在受胎时就已经注定五行金、木、水、火、土每一年中都要经历生旺衰死的过程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五种物质的产物以致潜在我们生命中的五种要素一样与天地同步每一年都发生着生旺衰死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恰好是推究命运原理的依据你所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属于后天修养范畴这个“气”字也应该指的是气度的意思与面相中的气色无关不得不承认后天的修为对先天禀赋具有影响作用但先入为主的观念已经形成谁都不肯轻易的放弃领地何况五行的根基早已深入毫末谁有办法把我们的肌体组织彻底更换呢如果饱读诗书就能移形换相我自认为自己也算是阅卷等身但是我的神气依旧涣散
第2个回答  2013-12-04
我在想既然先天决定的成份很大,然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彼此都有缺失项.如果不管在什么境遇下都保持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每个人都会有收获,虽高低差异很大,但总会有的. 态度很重要,看了很多周围的人,学好的东西很难,要花教多的毅力,进步缓慢;但学不良的东西很快. 有时候看十凡老师的断语很有用,虽不是说我的.
第3个回答  2013-12-04
仍然不解所谓“相随心转”、“养浩然正气”、“读《金刚经》以正神气”与先生所说的“气色”的关联。请指教。
第4个回答  2013-12-04
相随心转是指人原来的相貌在长期心理作用下所发生的转变而所谓的心理也是个人思想构造的集成这些东西都是先天存在的,而不是后来增添的孟子说养浩然正气,是指扶植我们本性中故有的就像农民种庄稼时会有杂草的产生而给作物施肥浇水,铲除杂草就相当于养正气的过程起码先有了正气然后才可以养读佛经可以改变神气的情况也是值得推敲的每个人都有他的正气与邪气邪正相互对立而统一这种情形就像手心手背佛所倡导的是宣扬正气,抑制邪气其实说的仍然是我们身心中所固有的东西中医讲究的扶正抑邪更直接的说明了这个问题其实都在强调挖掘潜在的积极因素而小心翼翼的安抚着不利的因素并不像现代医疗所实行的那里不行了就割哪的手段这会破坏掉体内的平衡医理如治水,以疏导为主治病于未病,防患于未然而我们在平素注重对个人身心的修养正是为了一旦思想中的邪魔被外来因素诱发时我们可以凭借素养保持一种平衡久而久之,便能使这种平衡维持常态以致浊气下降,清气上升就像采用沉淀分离的手法使在同一个容器中的混合液体发生层次的变化这就是靠修养来改变命运的写照但这不是凡夫俗子所能达到的境界一旦沉滓泛起就像瘾君子的发作简直不能自已所以修身、练气都需要长期的和循序渐进必须是在放弃了个人利益和不良动机的情况下顺应自然的法则进行佛说的世俗之人起心动念都是过就因为凡事都是出于利己的考虑你要改变自己的神气是否也是出于利益的用心其实改相和改变命运的人常常不是有意思的结果他们是有心向善而无心利己那是老天对他们高尚情怀的嘉赏而不是人为设计所能企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