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陶侃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8

1. 陶侃传的译文

陶侃字士行,本来是鄱城人。迁家到庐江的寻阳。陶侃很早成了孤儿,家境贫穷,后来

当了县吏。庐江太守张夔征召他做督邮,因为有才能名声,升为主簿。一次夔妻有病,将到

几百里地的地方请医生。此时正天寒下雪,几个管理事务的仆人都认为这件事很难而畏惧,

陶侃于是提出前去,众人全佩服他重道义。

后升为武昌太守,又升调广州刺史。陶侃在州府无政事时,总是早上将百块砖搬到书房

外,晚上再运到书房内。别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收复中原,过分的优游安

逸,恐怕不能承受大事。”他励志勤勉努力,都像这类事情。

升为都督荆、雍、益、梁州诸军事。陶侃性情聪敏,勤于官吏职事。整天并膝端坐,统

兵在外事情很多,千头万绪,没有遗漏。远近的书信奏章,没有一件不亲手答复,笔写如流,

不曾阻塞停滞。他常对人们说:“大禹是圣人,竟珍惜寸阴,至于一般人,应当珍惜分阴,

怎么能安逸游乐放纵醉酒,活着对时代没有益处,死了在身后没有名声,这是自己抛弃自己

啊。”各位下属有的因为谈笑戏乐荒废政事,就命令人取来他们的酒器、樗蒱赌博的器具,

全都投到江里,对官吏、军将就惩罚鞭打,他说:“樗蒱是放猪人戏玩的,老庄浮华不切实

际,反对先王符合礼法的言论,是行不通的。君子应当端正衣冠,保持自己庄严的容貌举

止,怎么能有披头散发故意做作以博取声名而自认为广博通达的作法呢!”有人送来馈赠品,

他全都询问物品来处。如果是自己出力劳作得到的,即使微小一定很高兴,安慰赏赐多倍;

如果不是合理得到的,就非常严厉地呵斥羞辱,退还他的馈赠品。他曾出游,见到一个人拿

着一把未成熟的稻谷,陶侃问:“你用这个做什么?”那人说:“我走路见到稻谷,姑且拔了

一把。”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却戏笑毁害别人的稻谷!”让人捉住他打了鞭子。因

为百姓勤于农耕养殖,达到家给人足。当时造船,木屑和竹头他全让人收起管好,人们全不

理解这原因。后来元旦皇帝朝会群臣,长久下雪才晴,大厅前雪化了还很湿,于是用木

屑布在地上。等到桓温攻伐蜀地时,又用陶侃贮存的竹头做竹钉组装船。他总揽事务细微缜

密,都是这样。

陶侃性情细致好问,曾督促几个军营栽种柳树。都尉夏施偷来公家的柳树栽到自己门前。陶侃后来见到,停车问道:“这是武昌西门前柳树,凭什么偷来这里栽?”夏施惊惧谢罪。当时武昌号称人才众多,聚会时,陶侃每次饮酒都有一定限度,常常是欢乐有余可是饮酒限度已尽,有人劝他再少饮些,陶侃内心悲伤很久说:“我年轻时曾因饮酒有过失,去世的母亲约束我,所以不敢越过限度。”

2. 八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陶侃传》译文

原文:

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老耳”……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馀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译文:

陶侃在广州,没有事的时候总是早朝把白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不能承担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劳罢了。”陶侃生性聪慧敏捷,恭敬有礼,为官勤恳,整天严肃端坐。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自上而下去检查管理,没有遗漏,不曾有片刻清闲。招待或送行有序,门前没有停留或等待之人。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足。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都是这样。

3. 陶侃传 部分译文

陶侃生性聪慧敏捷,恭敬有礼,为官勤恳,整天严肃端坐。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自上而下去检查管理,没有遗漏,不曾有片刻清闲。招待或送行有序,门前没有停留或等待之人。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足。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都是这样。

是这个吗?

4. 八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陶侃传》译文

原文:

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老耳”……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馀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译文:

陶侃在广州,没有事的时候总是早朝把白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不能承担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劳罢了。”陶侃生性聪慧敏捷,恭敬有礼,为官勤恳,整天严肃端坐。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自上而下去检查管理,没有遗漏,不曾有片刻清闲。招待或送行有序,门前没有停留或等待之人。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足。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都是这样。

5. 晋书 陶侃传译文,急需呀~~~~~

这么长,全翻不要死啊!!!!!!!!!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

吴平,徙家庐江之寻阳。父丹,吴扬武将军。

侃早孤贫,为县吏。鄱阳孝廉范逵尝过侃,时仓卒无以待宾,其母乃截发得双{髟皮},以易酒肴,乐饮极欢,虽仆从亦过所望。

及逵去,侃e68a84e79fa5e9819331333238643565追送百余里。逵曰:“卿欲仕郡乎?”侃曰:“欲之,困于无津耳。”

逵过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夔召为督邮,领枞阳令。

有能名,迁主簿。会州部从事之郡,欲有所按,侃闭门部勒诸吏,谓从事曰:“若鄙郡有违,自当明宪直绳,不宜相逼。

若不以礼,吾能御之。”从事即退。

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正寒雪,诸纲纪皆难之,侃独曰:“资于事父以事君。

小君,犹母也,安有父母之疾而不尽心乎!”乃请行。众咸服其义。

长沙太守万嗣过庐江,见侃,虚心敬悦,曰:“君终当有大名。”命其子与之结友而去。

夔察侃为孝廉,至洛阳,数诣张华。华初以远人,不甚接遇。

侃每往,神无忤色。华后与语,异之。

除郎中。伏波将军孙秀以亡国支庶,府望不显,中华人士耻为掾属,以侃寒宦,召为舍人。

时豫章国郎中令杨晫,侃州里也,为乡论所归。侃诣之,晫曰:“《易》称‘贞固足以干事’,陶士行是也。”

与同乘见中书郎顾荣,荣甚奇之。吏部郎温雅谓晫曰:“奈何与小人共载?”晫曰:“此人非凡器也。”

尚书乐广欲会荆扬士人,武库令黄庆进侃于广。人或非之,庆曰:“此子终当远到,复何疑也!”。

庆后为吏部令史,举侃补武冈令。与太守吕岳有嫌,弃官归,为郡小中正。

会刘弘为荆州刺史,将之官,辟侃为南蛮长史,遣先向襄阳讨贼张昌,破之。弘既至,谓侃曰:“吾昔为羊公参军,谓吾其后当居身处。

今相观察,必继老夫矣。”后以军功封东乡侯,邑千户。

陈敏之乱,弘以侃为江夏太守,加鹰扬将军。侃备威仪,迎母官舍,乡里荣之。

敏遣其弟恢来寇武昌,侃出兵御之。随郡内史扈瑰间侃于弘曰:“侃与敏有乡里之旧,居大郡,统强兵,脱有异志,则荆州无东门矣。”

弘曰:“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岂有是乎!”侃潜闻之,遽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弘引为参军,资而遣之。

又加侃为督护,使与诸军并力距恢。侃乃以运船为战舰,或言不可,侃曰:“用官物讨官贼,但须列上有本末耳。”

于是击恢,所向必破。侃戎政齐肃,凡有虏获,皆分士卒,身无私焉。

后以母忧去职。尝有二客来吊,不哭而退,化为双鹤,冲天而去,时人异之。

服阕,参东海王越军事。江州刺史华轶表侃为扬武将军,使屯夏口,又以臻为参军。

轶与元帝素不平,臻惧难作,托疾而归,白侃曰:“华彦夏有忧天下之志,而才不足,且与琅邪不平,难将作矣。”侃怒,遣臻还轶。

臻遂东归于帝。帝见之,大悦,命臻为参军,加侃奋威将军,假赤幢曲盖轺车、鼓吹。

侃乃与华轶告绝。顷之,迁龙骧将军、武昌太守。

时天下饥荒,山夷多断江劫掠。侃令诸将诈作商船以诱之。

劫果至,生获数人,是西阳王羕之左右。侃即遣兵逼羕,令出向贼,侃整阵于钓台为后继。

羕缚送帐下二十人,侃斩之。自是水陆肃清,流亡者归之盈路,侃竭资振给焉。

又立夷市于郡东,大收其利。而帝使侃击杜弢,令振威将军周访、广武将军赵诱受侃节度。

侃令二将为前锋,兄子舆为左甄,击贼,破之。时周顗为荆州刺史,先镇浔水城,贼掠其良口。

侃使部将朱伺救之,贼退保泠口。侃谓诸将曰:“此贼必更步向武昌,吾宜还城,昼夜三日行可至。

卿等认能忍饥斗邪?”部将吴寄曰:“要欲十日忍饥,昼当击贼,夜分捕鱼,足以相济。”侃曰:“卿健将也。”

贼果增兵来攻,侃使朱伺等逆击,大破之,获其辎重,杀伤甚众。遣参军王贡告捷于王敦,敦曰:“若无陶侯,便失荆州矣。

伯仁方入境,便为贼所破,不知那得刺史?”贡对曰:“鄙州方有事难,非陶龙骧莫可。”敦然之,即表拜侃为使持节、宁远将军、南蛮校尉、荆州刺史,领西阳、江夏、武昌,镇于沌口,又移入沔江。

遣朱伺等讨江夏贼,杀之。贼王冲自称荆州刺史,据江陵。

王贡还,至竟陵,矫侃命,以杜曾为前锋大督护,进军斩冲,悉降其众。侃召曾不到,贡又恐矫命获罪,遂与曾举兵反,击侃督护郑攀于沌阳,破之,又败朱伺于沔口。

侃欲退入涢中,部将张奕将贰于侃,诡说曰:“贼至而动,众必不可。”侃惑之而不进。

无何,贼至,果为所败。贼钩侃所乘舰,侃窘急,走入小船。

朱伺力战,仅而获免。张奕竟奔于贼。

侃坐免官。王敦表以侃白衣领职。

侃复率周访等进军人湘,使都尉杨举为先驱,击杜弢,大破之,屯兵于城西。侃之佐史辞诣王敦曰:“州将陶使君孤根特立,从微至著,忠允之功,所在有效。

出佐南夏,辅翼刘征南,前遇张昌,后属陈敏,侃以偏旅,独当大寇,无征不克,群丑破灭。近者王如乱北,杜弢跨南,二征奔走,一州星驰,其余郡县,所在土崩。

侃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子来之众,前后累至。奉承指授,独守危厄,人往不动,人离不散。

往年董督,径造湘城,志陵云霄,神机独断。徒以军少粮悬,不果献捷。

然杜弢慑惧,来还夏口,未经信宿,建平流人迎贼俱叛。侃即回军溯流,芟夷丑类,至使。

6. 文言文《陶侃》阅读答案

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馀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足.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都是这样.。

7. 竹头木屑文言文翻译

竹头木屑

zhú tóu mù xiè

【解释】: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出处】:《晋书·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

【示例】:时节相存问,缓急相周致,虽~亦有以应吾之须者,笃吾妹之分义于我也。 ◎宋·陈亮《祭妹夫周英伯》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指小东西。

【反义词】:鸡毛蒜皮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陶公性俭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后以“竹头木屑”比喻可供利用的废置之材。

故事

东晋时期江西官吏陶侃秉公执法,诚恳待人,在担任武昌太守期间,处处以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他十分注重节约,把造船剩下的木屑用作冬天铺在雪上垫路之用,把剩下的竹头做成战船的竹钉,把“废物”都变成了有用的东西;陶侃还曾经征发过竹篙,有一个官员很会办事,为了弄够竹篙的长度,把竹子都连根挖出,陶侃看他会办事,把他官升两级。人民纷纷称赞他是个能够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人。

8. 文言文《庾亮传》翻译

【参考译文】

庾亮字元规。庾亮十六岁时,东海王(司马)越要征召他为掾官,他没有接受,跟随父亲住在会稽,十分端庄,坚持操守。当时人们都有些畏惧他的方正庄重,不敢随便造访他。

元帝为镇东大将军时,听说庾亮的名声,征召他为西曹掾。庾亮再三推辞,元帝不许。晋室中兴之初,拜为中书郎,领著作,在东宫讲学。他所讲授和解释的内容,多被人们称扬述说。当时元帝正以刑法之术治乱世,将《韩非子》赐给太子,庾亮认为申不害、韩非子的刑名权术之学严厉苛刻有伤礼义教化,不应多留心这 些东西,太子也很赞同。当时王敦在芜湖,元帝叫庾亮前去拜访与其商讨国事。王敦与庾亮交谈,不觉移动座位靠近庾亮,离开后叹道:“庾元规的贤能远远超过裴 呀!”于是上书让庚亮担任中领军。

王敦萌生叛变之心后,内心非常忌恨庾亮,而外表上却很敬重他。庾亮忧愁恐惧,借病辞官。等到王敦起兵后,朝廷加封庾亮为左卫将军,与诸将一起抵抗(王敦的部将)钱凤。到沈充战败逃跑到吴兴时,又授予庾亮持节、都督东征诸军事,率兵追击沈充。王敦之事平息后,(庾亮)因功被封为永昌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庾亮坚决推辞不接受。

等到(明)帝病重时,不想见人,群臣都无法进见。抚军将军、南顿王司马宗,右卫将军虞胤等人,平时为明帝所亲近喜爱,现与西阳王司马羕勾结图谋不轨。庾亮径直进入明帝寝宫见明帝,痛哭流涕不胜悲哀。接着严肃地陈述了司马羕和司马宗等人将要图谋废黜大臣,谋划由他们共同辅政,社稷安危与否,就将决定于今日,言辞十分恳切。明帝因而感动醒悟,使庾亮随他一起入殿登上御座,于是庾亮和司徒王导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幼主。加庾亮为给事中,转中书令。

当时王导辅政,皇上年幼,局势艰难,只维持着大体的局面,顾不上细小的事务,所委派的赵胤、贾宁等诸将,都不守法,大臣们为之担忧。陶侃曾准备起兵废黜王导,但郗鉴不同意,这才停止。现在,庾亮又想率众人废黜王导,于是写信给郗鉴,陈述王导的过错,征询郗鉴的意见,郗鉴仍不同意。恰逢王导去世,朝廷征召庾亮为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他又推辞不接受,成帝答应了。咸康六年庾亮去世,时年五十二岁。

当初,庾亮所乘的马匹是的卢马,殷浩认为的卢马不利于主人,劝庾亮把马卖了。庾亮回答说:“怎么能将自己的祸事转嫁给别人呢?”殷浩惭愧地退 下。庾亮在武昌,殷浩和其他一些臣僚乘秋夜登南楼聚会,一会儿庾亮也来了,大家起来准备回避,庾亮慢慢地说:“诸位稍留一会儿,老夫于此处兴致不浅。”便坐在胡床上和殷浩等人一起谈笑、咏诗。

9. 文言文:《陶潜传》翻译

原文: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

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知 偃兆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

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译文: 陶潜(陶渊明),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

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

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先生不知道是什么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以此为号。清闲安静少说话,不爱慕虚荣实利。

喜欢读书,却不去穷根究底的解释,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本 *** 喝酒,可是家里穷不能一直得到。

亲朋故旧知道这样,有时就置办酒招他过来,他旦怠测干爻妨诧施超渐去饮酒一定会喝完,目的是一定要醉。醉以后回去,一点也不收敛情绪。

家里四壁空空,不能遮阳挡雨,旧衣衫十分破烂,盛饭的容器经常空着,也不在意。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能显示自己的志向,不计较得失,用这来结束自己一生。”

他的自序是这样,当世人说是实录。(是不是缺了点?) 偃兆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

他不等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回家了。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

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朋说:“想做个文官,来挣些补贴家用的钱(意译)。”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 为彭泽令。

在县里,公田全部命令种秫谷(可酿酒),说:“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粳米。

于是命令 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米。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

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 全原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