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普通还不聪明的姑娘,该如何让人刮目相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2
“人丑就要多读书”这句话的真谛从小就潜移默化地流淌在我的骨血里,即便当时还没有听过这句网络热语,但大概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长相不够学习来凑”这个道理。

于是,我真的从小就很用力地努力学习。

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用了几年时间终于从那个一直默默无闻还容易被遗忘的万年中等生进阶成为了在班级和年级都名列前茅的尖子生。

多年后,回想起昔日往事,我才知道,原来我那么小就知道了“人丑就要多读书”这个道理。

长相普通还不够聪明,这是成年后的我对曾经的自己下的客观而准确的定义,也是我终于克服自卑、战胜胆怯、勇于坦然面对过去的成果。

长相普通还不够聪明,这大概是许多女生从童年到青春期都会觉得最悲哀的事了吧,自卑感从小就如影随形的感觉并不好受,从长相到学习都被冠以“一般般”的评价,亲戚朋友不会夸你可爱,老师同学不会赞你聪明,父母从不以你的成绩为豪,喜欢的异性也不会为你所动,你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站在别人聚光灯投射出的那一抹灯光阴影下满心艳羡、顾影自怜。

虽说丑小鸭总有变成白天鹅的一天,但是那一天,我等了二十年之久。从我有记忆开始,胖、丑,这些字眼总是有意无意从他人嘴里迸出来,出现在我生活中,定义着我的人生。

也有一些好心的大人总是会安慰我,但那种宽慰对我来说是更大的羞辱。他们会好心地对我说:没关系,长大以后自然而然就会变瘦的,你看那谁谁谁,小时候也是胖得要死,现在变得可瘦了。

他们说话的麻溜劲儿配上那滴溜溜的眼神,好像在说肥胖是一种该死的毒瘤,你要去改变它。

本来我并没有觉得自己胖,难道不是你们这些所谓的大人在唧唧歪歪说我胖,才让我觉得自己是胖的吗?

我相信小孩子从小是不会有那种胖瘦意识的,讲的人多了自然就变成了真的。

成人的言行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一面镜子,他们教会孩子产生对世界的认知和对自己的定义,让孩子们从镜子里看见自己也定义别人。

在我印象中,但凡逢上三人以上的聚会,他们总会被分成两个所谓的对立面,然后在我懵懂的意识下围绕着我这个不知情还一脸天真又蒙圈的小主人公开始一场可以称之为敬业又激烈的辩论。

他们当中有男人也有妇女,他们辩论的主题,当然是我的长相和身材。

一个大雨倾盆的午后,他们一群人围坐在炉灶边,家长里短间,忽然有个中年大叔开玩笑地说我怎么这么胖,另一个妇女则附和道,是啊,你看月月人家多苗条。

犹记得那时候的我只是坐在一边安静地烤火,从小的传统教育以及自身乖巧顺从又守规矩的个性,使得我并没有反驳他们说的话,更没有当场想到拍案而起为自己辩论的合理措辞。(如果是现在有人说我胖,我大概会怼回去:再胖也没吃你家的饭。事实证明,我妈是亲妈,这句话后来我妈替我说了。)

也许是看我默不作声还很委屈低下头的缘故,一位好心的阿姨似乎说了句公道话:“女孩子很容易变的,俗话说女大十八变。”

我心下感激这位替我解围的阿姨,但也更坚定地知道了大家都觉得我长得不好看这个事实。那位好心的阿姨说了“女大十八变”这句话不就等于默认了我长得丑吗?

多年后上高中时,生物老师在课堂上绘声绘色地说每个人都会经历基因突变,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小时候相貌平平,越长大却越好看,而有些小时候长得特别美长大了却反而会沦为路人甲,因为他已经长得特别好了,无处可变了当然只能往坏了变。

这样基因突变的例子发生在我身上也发生在我身边同学身上。我看着有些同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变丑、变胖,也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慢慢变美。

“女大十八变”这句话果真是在我身上应验了。但其实上大学后我才明白,依靠基因才是最不靠谱的。

大学四年,我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容貌到内心。家乡的亲朋好友和同学旧友都惊叹于我外表的变化。

留了长发,剪了刘海,涂上隔离防晒注重护肤,化上淡妆告别黝黑的皮肤,穿上高跟鞋再配上清新靓丽的裙子,裙摆会在微风摇曳中翩翩起舞。

我终于彻底告别了大学以前那个暗淡又自卑的自己,在青春年华里散发着由内而外的自信风采,也遇见不断成长的自己,邂逅懵懂又深刻的爱情。

大二春节回家过年,在街上遇见一年多没见面的五婶,她言语中直白地惊叹于我的变化,“怎么现在变得这么漂亮嘞?真的是女大十八变啊。”

我哼哼哈哈打了个马虎眼就过去了。后来,五婶还在我妈面前夸我现在变得很漂亮。村里以及镇上一些和我们家认识的阿姨见过我后也都会夸我妈的女儿长得好看。他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就是小时候那个被他们嫌弃的丑小鸭。

邻村一位阿姨还问我妈说她想把我介绍给他侄子,我妈想也不想就拒绝了,她说:“我女儿不嫁镇上本地人。”

我心里膜拜到极致,感叹还是我亲妈懂我。

我当然知道自己相比以前变好看了许多,不需要他们特意来提醒。以前的我,短发,皮肤黝黑,不会穿衣打扮,平时总是土土的,个子中等看起来却有些壮。(以现在的眼光来说当时的我绝对称不上胖最多只是壮实而已。)

我以前反感“女大十八变”这句话,是因为这等于默认了你小时候长得丑。我现在不讨厌这句话,是因为我有了足够强大的内心可以面对过去不完美的自己。所以暂且就把这句话当作赞美开开心心地收入囊中。但收下这句话的同时,更让我窃喜的是:我用二十年时间实现了让那些说话之人陷入啪啪打脸的窘境。

时过境迁,也许他们早已忘了自己曾经说过的话,而我也只能在心里送他们“呵呵”两个字。

小时候,大概三岁那年。妈妈想带着我一起回娘家过年,娘家远在四川,而我妈自从嫁到福建后就一次也没有回去过,想着趁此机会带上我,一家子回去让娘家人看看我。

五婶和我妈说我长得太丑了,她建议我妈和对门家换一下,把对面那家的女儿带回四川,说她长得漂亮、生得可爱,带回四川娘家去还可以多赚点红包。

瞧瞧,这就是在十八年后夸我长得漂亮的我亲爱的五婶。

心理学上说,孩子在三岁以前是没有记忆的,而我却能记得五婶在我三岁时说过的话,可见她这番话对我的影响有多深。

不知道是五婶的眼光基因突变了,还是我的脸蛋基因突变了。唯一能确定的是,我没有整容也没钱整容,我只是上了个大学换了身行头而已。

如果你以为我的变化就只是从头到脚改变一下行头就让人刮目相看的话,那你就错了。

我的改变,是在潜移默化中一点一点累积起来,足够的量变过后才达到质变的。

无数个“五婶”们,再加上父母的朴实和引导无方,让我从小就产生了自己长得丑的认知,这种认知从三岁开始,各种自卑和自怨自艾在我孩童时期汹涌而来、逆流成河。

我时刻缺乏安全感,担心妈妈会不要我而选择带着对门家的孩子回娘家;我忧虑大人们会因为我的不乖和不听话就不喜欢我我焦急地想要证明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

为了博得关注,获取更多关爱,我在重男轻女的大家族中极力展现自己好的一方面,我乖巧懂事还主动分担家务,除了自家的活,我还经常在业余时间里去给叔伯们帮忙干活,甚至是村里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我都去帮忙。

也许我妈作为一个外地嫁过来的人,她也拥有和我一样的心情,想要通过无偿劳动拉拢关系,获得安全感,所以她也经常无偿地帮助别人下地干活,经常还带着我一起去帮忙,而当时的我也听话得说一不二,白白陪着她干了许多无偿的苦力。

无偿做苦力换来的唯一回报就是:村里刮起了一股对我的赞叹之风,大家都说我乖巧懂事。想来当时的我也是名声在外了。

除了乖巧懂事,我还很有礼貌。在村里,我逢人便叫叔叔阿姨好,小时候视力好,大老远的,我妈都还没开始和别人打招呼呢,我就抢先一步问声好,人人都夸我嘴甜有礼貌。

我当然不会只满足于这些表面功夫,所以我在学习上也特别努力,周末一有时间我就搬个小凳子在家门口看书、写作业,路过的人看到我周末都没出去玩还在认真写作业,一次、两次、三次……时间长了大家也都知道了我学习很用功的事。

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我的学习成绩在慢慢提升。在小学当了六年的中等生后,上了中学的我反而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拿回家的奖状越来越多,父母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邻里乡亲的夸赞声也越来越多。

我好像感受到了一丝丝别样的目光,那目光里有赞许,有认可,也有艳羡,我成了同龄人父母眼里“别人家的孩子”。

当我在村里坐实了“学霸”的称号后,我理所当然地在父母的期许下考入了本地唯一的重点高中,也成为家族中第一个考入重点高中和大学的人,更是家族中唯一的考上重点高中和大学的女孩。

谁说女子不如男?我成功地用行动证明了:女孩不一定会比男孩更差劲,也成功地让那些看轻我的人从此对我刮目相看。

当我扭转了邻里乡亲对我的普遍认知后,我在村里好评如潮。容貌的改进加上气质的养成和衣品的提升,让我顺利地成了他们眼中优秀的模样,而我也明白了不论好的坏的,都是成长路上的收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