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因地制宜拓展教学空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12
儿童的知识是通过其在生活及活动中的直接体验、思考、积累而逐步建构起来的;儿童的发展是其怀着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与外部环境积极互动而逐步实现的。课程必须植根于儿童的生活才会对儿童有意义,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成长。
品德与生活课是与学生现实生活以及社会经验密切相联系的课程。脱离了学生生活和经验的品德与生活课,本身便没有意义。所以,课程标准强调品德与生活课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与此同时,也考虑到课堂教学的时空是有限的,而品德养成、社会性发展的时空相对是无限的;学校的课程在时空上是有限的,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对是无限的。要使教学现场有能力平衡那些与品德与社会课有关的有限和无限的关系,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强调因地制宜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为此,《标准》又强调“课程的教学时空不局限于课堂和学校。教师应将本课程的教学与相关学科、班队活动、学校德育活动、社区活动、社会重大事件等密切结合,从中捕捉、挖掘鲜活的素材,调动学生在课外学习和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充实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同时将课内学习延伸至其他学科的学习或校内外其他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其中,“教师既不能因为没有所谓的考察和调查的条件和资源,将教学局限于课堂传授,也要避免制作高成本的课件或教具,以及开展华而不实的社会调查等活动。教师要根据实际条件,就地取材,创造性地发掘和利用学校、家庭、社区、媒体已有的资源,以及购物、旅游、访友等机会,引导学生适时地开展体验、考察、调查、制作、游戏等活动。”也就是说,作为品德与生活课的积极建设者,老师应具有广泛的资源意识。
品德与生活课的资源首先是源于生活的生动、鲜活、真实的生活素材。它们由生活中自然生成,有些是学生们司空见惯但又没有关注过的教育素材,有些则是学生不易体会其中道理的很有价值的教育素材,还有些是已作为教育素材使用但被表面化甚至庸俗化的教育素材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就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性地与其他教师和相关部门沟通,并养成读报、收听收看新闻和通过网络搜集信息的习惯,用剪报、摄影等方式积累素材。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收听收看新闻、观察事物、积累素材的习惯。可以通过开展诸如每日两分钟轮流播报新闻或见闻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总之,品德与生活课的时空都是广阔的。对于品德与生活课来说,课程的视野就是老师的眼界。
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核心。正所谓“童年是人生的春天,播下真善美的种子,才能收获健康人格的果实”。那么,我们的课堂设计如何才能体现课程标准提出因地制宜拓展教学空间呢?我认为要关注、拓展、提升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实现教育的目的,才能实现呢?下面结合教学实例《从一粒米说起》谈谈我的设计。
教学活动《从一粒米说起》,我出示一粒米说:“这一粒米虽小,但是如果每人每天都浪费一粒米,这个数字就不小了,不信大家试试看。”一学生上黑板计算,汇报说,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粒米,全国3亿儿童每天就会浪费掉6000千克大米,而全国13亿人每天就会浪费掉26吨大米,这些大米可以装240袋。“哇!!!”大家异口同声。我乘机说:“这个数字太惊人了,甚至令人难以置信。从一粒米你想到什么?”一学生说“其实,我们每一家每天吃饭的时候,又岂止浪费一粒米呢?有时候我看到剩的饭没人吃了,就整碗倒进垃圾桶里了。”我愤怒地说:“看来全国人每天浪费的粮食还远远不止26吨呢!我们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任何一个非常小的数字,如果乘以13亿,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这小小的一粒米应该引起我们深深地思考。同学们,我们不得不引起警觉。”我在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以小见大,让学生算出了惊讶!
接着我通过由浅入深,逐渐深化,培养儿童的社会意识,让学生想明白事理,指导儿童的未来生活。 “请同学们再回顾一下,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浪费的现象呢?”一女生说:“我老家农村有办大席的习惯,谁家婚丧嫁娶,都要摆上几十桌,人走席散,满桌的剩饭、剩菜真让人心痛。”又一男生说:“在饭店,也时常有浪费的现象。我生日时由于菜点得多,有的菜几乎没动筷子。”我马上问“为什么不把剩的菜打包带走呢”。“妈妈想带走,可爸爸怕丢人,不让拿。”我引导:“咱们中国人爱讲排场,又好面子,让我们来看看经济发达的德国人对此是怎么做的吧!”我出示文字,学生读:德国人向来讲究节俭。如果几个朋友到餐馆去吃饭,每人只点一个自己喜欢的菜,饭后,桌上只剩下空空的盘子。连超市里五分钱的包装袋,他们也总是连续使用……这就是德国人的节俭之道。小结:民以食为天,咱们要和自己的家人一起珍惜粮食、节约粮食。我提问:“听到这些,你想说什么?”学生异口同声“我们要节约粮食!”
“虽然我们国家从总体上说经济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富裕了,但生活中还是应该提倡节俭。目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经常被人忽视的浪费现象。如果是发生在某个人的身上,或是极个别的现象,也许并没有什么,但如果我们把这些同我国拥有13亿人口这个大背景相联系起来的话,浪费的情况将会是十分严重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们都不应该把增加的浪费行为看作是与他人无关,要知道,或许在你不经意之间就已经损害了他人的利益,损害了国家的利益,也损害了子孙后代的利益。”
这一课,我因地制宜地紧密地将我国的国情与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联系了起来,通过简单而有意义的计算,以小见大,提升了学生对节俭的认识。鼓励学生进行类似的调查活动,体会节俭的意义。讲到最后,我将每个学生的个人行为与整个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还把节俭与整个世界联系起来,使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养成节俭的好习惯。
对于品德教学来说,引导孩子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去探索发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引领儿童“行走在意义世界中”,帮助儿童去生成有意义的生活,形成内在的,有道德意义的世界。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替代孩子完成探索发现的过程,而应该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引导孩子探索,这样的活动来源于生活又指向生活,学生既心动又情动,让孩子在参与活动中享受愉快、增强自信、学会的生活小窍门。发现是德育的灵魂,是点亮孩子智慧的明灯,能照亮孩子前进的方向。假如每一位老师都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用心关注学生,为孩子创设一个个生活圈,这将撑起道德的一片蓝天,让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旅程中成为真正的旅伴。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