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阳明心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1
引言:无善无恶心之本,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心学历史渊源

儒家 孔子之后分六家,即:

小康派,李斯

记纂派,司马迁

天人感应派, 董仲舒

大同派,孟子

心性派,告子、孟子、荀子

考证派,荀子

孔子把人分成四等:中行,狂者,狷者,乡愿。

秦代法家盛行,百家受抑制,含儒家

汉代,董仲舒推儒家,即天人感应派,以及心性派,后心性派又为理学派

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荀子曰:人之初性本恶,告子曰:人性可善可恶!所以理学派得出结论,存天理,灭人欲!因此如何定义天理和人欲?之间如何界定?这就是一个好问题!

三国魏晋八王之乱五华期间,乱世百家四起!儒家地位下降!佛道家盛行!

南北朝期间仍是佛教盛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隋唐期间,佛道仍在,但是盛世需要儒家的稳定社会的忠孝理论基础!所以儒家回来了正常视线!

五代十国,乱世,武人当道,儒家理论埋没!

北宋抑武扬文,中断七百年的儒家得以复兴!

所以克己复礼!克君王,君王人,则天指示昌,反之则警示!

之后有程颐等,朱熹等理家学派,但是大部分人都布道存天理灭人欲,所以流于形式!大部分理学家是讲师,而非实践家!即理学家有伪君子一说!

孔子学说是从心所欲,孟子学说是不动心,而阳明心学二者兼有,在不动心的基础上,随心所欲,即养心和事上练。

阳明先生从理学鼻祖张载的理念入手,为天地立心,为万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联想今日马云的湖畔大学的理想非常相似,为市场立心,为商人立命,为改革开放继绝学,为新经济开太平!看马云先生的豪情壮语,可以想象其对湖畔大学给予的厚望!

朱熹理学的格物致知是第一经典大学中的三纲八目的一个基石,其中三纲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阳明先生的心学关系链是:立志,谨独,意诚,知行合一,致良知。

王阳明心学的格物致知不同于朱熹理学中的格物致知。格是正的意思,物是事情,格物是正确的做事;致是实现,知是良知,致知是实现良知。

陆九渊,陆象山,主张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阳明的心学知行合一类似于演绎法,一切从内心出发,用心做事!

朱熹的理学格物致知类似于归纳法,万物归宗,先归纳总结方法论再来做事!

阳明先生提出的知行合一,不仅强调是知还强调行。如好好色,如恶恶臭,一种本能的知行合一,中间没有缓冲!所谓相由心生就是一种本能上的知行合一。君子无梦,心中无欲,必然不会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一种正向的知行合一。

静坐,事上练,集义。静坐是为善去恶,拭擦良知,不为欲望所蒙蔽。事上练是不断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内心。集义是无小我,有大我,不断推己及人,助人积善。

良知,良,良心也;知,智慧也!这是要求一个人既有道德素质,同时也要具体大智慧!阳明先生所强调的致良知,是修为内心,那么如何去修为内心呢?静坐禅定?非也!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非也!应该是在事上练!只有做事才能锻炼内心,才能不断磨练内心!才能去致良知!

事上练,是指在人情事变上去练心。人情包括喜怒哀乐,事变包括富贵、贫贱、患难、生死,人只有在人情事变上去练心才能致良知。

事上练的最好修行是工作,在工作中不断修行才能最大化的致良知。其中有四和,与天和,与地和,与人和,与己和。与天地合即万物一体的仁,与人和即处理好上下级,同级关系,与己和即听从良知命令来引导自己行事。

如何理解天地万物一体?人以动物植物为食物,最后动物植物转化为人体的一部分!人又排泄出粪便作为植物成长的营养成分,食草动物又以植物为食物,食肉动物又以动植物为食物,如此循环,可理解为天地万物一体!

人有恻隐之心,君子远离庖厨,黛玉伤感葬花,所谓心灵感应,是为精神层面天地万物一体!

所以儒家讲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因此仁才可以牧天下!

有我是恶,无我是善,有我是良知不明,无我是致良知。所以生活和工作中不能时刻有傲气,要逐步做到无我的境界。不要一直受小我精神和物质束缚,如此才能有大我!

人生应该有个总结和做事的区间,每日有,每月有,每季度有,每年有,代代有,如此以定投的方式持续不断去锻炼内心,才能致良知!

儒家的克己复礼是希望君王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否则家天下的时候,会用欲望来影响天下百姓!夏桀商纣是例子,所以周末春秋的孔子才会对君王提出克己复礼,内圣而外王!而阳明先生认为人人皆可圣人,所以要大家务实做事,事上练才能人人致良知,良知明而人人皆圣贤!

程颐认为心可分为心性和心情,保持心性即可,不可留情!认为情即人欲,性乃天理,所以追求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认为性要留,但是情灭之后仅性无以保持保持心的完整性,需要从从外界寻找的理来完整心!所以推崇以格万物致知形成理!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机即表达自己七情人欲的机会。前一句讲的守住内心,后一句讲的正常天理的表达和欲望的排泄!第二点把握不好可能会导致内心失守,方寸大乱,暴露弱点给对手。也会导致存天理灭人欲走向另一个极端,诸如程颐极端理学。

天泉证道后,阳明先生的心学分为左派强调致良知和右派强调事上练。左派以王汝中、王艮等为代表,右派以罗德洪等为代表。从王艮、颜钧、罗汝芳、何心隐、焦竑和李贽等左派逐渐走向极端。右派心学从罗德洪、孙奇逢,李颙等逐渐从明末过渡到清初,其指导思想主要从陆九渊,杨简,陈白沙,毛奇龄等发展演变到阳明心学,最后修正了心学,注重事上练,即知行合一。

左派心学的思想本质是:身为本,天下国家为末。心学左派是强调是个人的良知的变化来影响周围,即变革从底层开始,自下而上;而张居正强调是政权顶层设计影响下层,即改革是自上而下。而这两种的改革方法都是为国为民,但是方式对立。李贽之后,心学左派从顶没落。但是左派心学思想已经在底层根深蒂固,自后各种民意觉醒,所以明末多民变,此明亡因一。李贽之后左派心学影响从底层走向高级知识分子,即顾宪成为首的东林党。在思想上,高级知识分子已经与政府产生尖锐的对立,埋下了明亡的思想基础,此明亡因二。

右派心学的思想本质是:事上练,强调知行合一。

阳明先生学说不仅在明清民国时代产生巨大影响。对于日本产生的影响却远大于国内。其中两个代表人物将心学传到了日本,第一个叫了庵桂梧,是个日本和尚,另外一个就是日本阳明学的创建者和传播人,大名鼎鼎的中江藤树。大盐平八郎的起义拉开心学在日本广泛影响帷幕。此后,明治维新前三杰:吉田松阴、高杉晋作、坂本龙马,明治维新后三杰中的大久保利通和西乡隆盛将阳明心学推向了高潮。这些人在维新时代将立志和事上练结合在一起,脚踏实地的践行知行合一,从而影响了近现代日本,乃至亚洲和世界。

日本心学大师高濑武次郎的话,阳明心学有两要素:一曰枯禅,一曰事业。也可以理解成心学左派和右派。得枯禅者亡国,如明。得事业者兴国,如日本,晚清中兴和辛亥革命。

阳明心学在军事上也有不俗影响,因为军事本事是人心之间的战争,要保持我心不动,随机而动,如此可以临危不乱,可以抓住战争中因对手欲望而暴露的转瞬即逝的机会。同时,阳明先生有言除山中贼易,除心中贼难。此言虽可理解成致良知的的困难,但是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阳明先生心学的军事价值。其中案例有三月平定宁王叛乱,以可以忽略不计的成本平定广西匪患,东乡平八郎的对马海战的历史性胜利。一生伏拜阳明,可见阳明先生的心学的军事价值。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这是孔子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致良知,事上练,知行合一,这是阳明先生阐述了心学和实践的关系。

天地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天地不生守仁,万古如浑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