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测量任务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30
统计测量任务四

名词解释

1.组中值:一个组的组中值是该组内数据的代表值,代表各组标志值的一般水平。是该组精确上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即上下限之和的一半)。

2.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它等于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3.中数:将一组数据按取值大小排序,位于序列中间者即为中数。

4.众数:指在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的值。较少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反应不灵敏。

5.全距:又称两极差,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用最大值减最小值就是全距。

6.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离散趋势的量数,它等于一组数据离差平方的平均数。

7.标准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离散趋势的量数,它等于一组数据方差的算数平方根。

8.差异系数:它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均值的百分比,是测算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指标。又叫变异系数。

9.相关系数:是表示两列变量相关程度的数量指标。样本相关系数用r表示,总体相关系数用p表示。

简答

一、统计分组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基础概念-数据类型(20190331)

答:1)分组要以被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为基础

分类或分组一定要选择与被研究对象的本质有关的特性为依据,才能确保分类或分组的正确。

2)分类标志要明确,要能包括所有的数据

对数据进行分组时,所依据的特性称为分组或分类的标志。分组标志要明确并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前后一致,所依据的标志必须能将全部数据包括进去,不能有遗漏。

二、举例说明称名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和等比数据之间的区别。基础概念-数据类型

答:1)称名数据:也叫类别数据。只能标示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属性上的不同或类别上的差异。如用1、0标示不同的性别,这里的1、0就是称名数据。有区分性,不能进行排序,更不能进行加减乘除。

2)顺序数据:也叫等级数据。无相等的单位,也无绝对零点。如班级成绩排名。有区分性、序列性,可以排序,但不能进行加减乘除。

3)等距数据:也叫间隔数据。有相等的单位,但无绝对零点。如温度。有区分性、序列性和可加性,可以进行加减,但不能进行乘除。

4)等比数据:有相等的单位,也有绝对零点。如身高、体重、反应时。可以进行加减乘除。

通过心理测量获得的大多数据(如智力、能力倾向、人格测验的分数)都是等级数据。不过,在谨慎编制心理与教育测验,力求使其成为等距量表的情况下,对于多数由心理与教育测量所得到的数据,不妨将其作为等距数据作统计处理。即通过标准化使等级数据转化为等距数据,并进行运算。

三、柱状(条形)图与直方图有何区别?描述统计-图表

答:条形图是用条形长短表示事物数量的多少。直方图是以矩形的面积表示连续性随机变量次数分布的图形。区别:

1)描述的数据类型不同。条形图用来描述称名数据或计数数据,直方图主要用来描述分组的连续性数据。条形统计图中,横轴上的数据是孤立的,是一个具体的数据。而直方图中,横轴上的数据是连续的,是一个范围。

2)表述数据多少的方式不同。条形统计图是用条形的高度表示频数的大小。直方图是用长方形的面积表示频数,长方形的面积越大,就表示这组数据的频数越大,其总面积与总次数相等。

3)坐标轴上的标尺分点意义不同。条形图的一个坐标轴是分类轴,表示类别。直方图的一个坐标轴表示的是另一个刻度值,即数据的等距分组点,与数据的分布范围和组距有关,组距的大小直接影响矩形的宽度。

4)图形直观形状不同。条形图中各个数据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各条形之间有间隔,但间隔大小不表示任何意义。直方图中,各长方形对应的是一个范围,每两个相邻范围之间不重叠、不遗漏,各个直方块之间紧密相连,没有间隔。

论述

一、述提高测验信度的方法。

答:影响信度的因素包括受试者、主试者、施测情境、测验内容(测量工具)、被试样本、测验题数、测验难度、间隔时间等方面,提高测量信度的方法包括:

1)适当增加测验的长度增加测验的长度可以加大分数的范围,使信度提高。

2)使测验题目的难度分布接近正态水平,并控制在中等水平。若测验题目太难或太易,分数范围将缩小,使信度降低。要使信度达到最高,产生最广泛分数分布的难度水平方为合适。

3)努力提高每道试题的区分度,维持测验试题的同质性。

4)选取恰当的被试团体,提高测验在各同质性较强的亚团体上的信度。信度系数与被试样本的异质程度和平均水平有关。团体越异质,信度系数越高;对于不同水平的团体,题目具有不同的难度,从而会影响信度。编制测验时,应将常模团体分为更同质的亚团体,各亚团体所获得的信度值都合乎要求的测验,才具有广泛的应用。

5)测验的时间间隔不要太长。再测法或复本法求信度时,两次测验相隔时间不能太长,间隔越短,信度系数越高,间隔越久,其他变因介入的可能性越大,信度系数越低。

6)主试者严格执行施测规程,评分者严格按照标准给分,施测场地按测验手册要求布置,减少无关因素干扰。【主试-过】

二、怎样保证心理测验结果的真实性?效度20190331

答:测验结果的真实性要求结果既要可靠又要正确,即取决于测验的信度与效度,要保证心理测验结果的真实性,就要控制测验过程中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产生,减少无关因素对测验的影响,

1)将测验标准化:即测验的编制、施测、评分及分数解释都要有统一的标准及程序。

(1)测验内容:确保所有被试的题目相同或等值

(2)施测过程:确保对每个受测者有相同的施测过程。包括相同的测验情境、指导语及测验时限。还要注意稳定被试情绪,消除被试测验焦虑;与被试建立良好关系等。

(3)测验评分:评分应客观。包括清楚记录受试者反应,准备标准答案,将被试反应与标准答案比较确定分数。

(4)分数解释:测验分数必须与某种参照系统比较,显出它所代表的意义。还要注意对测验分数要综合分析;用辨证思维解释分数,不贴标签;参考其他资料;用范围解释分数等。

2)提高测验信度:(1)适当增加测验的长度;(2)测验题目难度分布接近正态水平,并控制在中等水平;(3)提高试题区分度,维持试题同质性;(4)选取恰当被试团体,提高各同质性较强的亚团体信度;(5)测验时间间隔不要太长;(6)主试严格执行实测规程,评分者严格按标准给分,施测场地按测验手册要求布置。

3)提高测验效度(1)测验构成方面:精心编制测验量表,避免出现较大系统误差。要求题目具有较好代表性;题目难度及区分度恰当,题目数量适中。(2)测验实施过程方面:妥善组织测验,控制随机误差。要求施测者严格按照手册指导语进行操作。(3)受测者方面:创设标准的应试情境,让每个被试都能发挥正常水平。应让被试调整好应试心态,从生理、心理和学识方面做好准备。(4)所选校标性质:选好正确的效标,定好恰当的效标测量,正确使用有关公式。若校标选择不当,则很难正确地估计出测量的实证效度。

3)鉴定信度和效度,

测验编制完成后,须对信度和效度进行鉴定,确定该测验是否可用。确定信度多采用相关法,以相关系数大小表示信度高低。效度的确定方法视测量性质和目的而定,分为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校标效度。

三、请论述对教师自编测验的看法。主要心理测验-学绩测验

答:1)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根据自身经验、具体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非标准化测验,是为特定的教学服务的,用来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检查教师的教学质量及预测学生的未来成就。为使自编测验更科学有效,编制应遵循一些原则:(1)应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2)须是教学内容的良好取样;(3)根据测验目的确定测验结构;(4)注意测验信度;(5)解释结果应慎重;(6)能促进学生学习。教师自编测验步骤方法包括:认真审查测验目的;制订详细测验编制计划;命题与组卷。

2)教师自编测验的优缺点

优点(1)形式灵活多变,与测验目的完全一致;(2)内容与教材内容高度一致;(3)难度切合学生实际水平;(4)编制简易快速。缺点:(1)大多教师只有学科知识但缺少测量学知识,命题随意性大,效果不理解;(2)测验出现偏差要靠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做修正解释;(3)只能在教师自己课堂上应用,不能在大范围内对学生进行比较。

3)由于教师自编测验编制程序没有标准化成就测验规范,其信效度存在挑战,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提高:

(1)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深入调查学生(2)维护准确稳定的合格标准(3)客观评价自己的命题技术,合理使用各种题型(4)注意总结命题经验,提高命题技术(5)尽量控制评分误差,防止简单粗糙(6)要作一些定量分析研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