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作基层应经过哪些处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3-25
9.3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路面
9.3.1 水泥混凝土路面应重点调查以下内容,并根据调查所划分病害种类、范围及程度进行分级。
1 重点调查破碎板块、开裂板块、板边角的破损状况,并逐个记录破损板块的位置和数量或按车道绘出破损状况草图,计算每公里断板率。调查纵、横向接缝拉开宽度、错台位置与高度,计算错台段的平均错台高度;调查脱空位置等。
2 用落锤式弯沉仪(FWD)或贝克曼弯沉仪(BB)进行现场测定。
1)视路况每块板或每两块至四块板选一测点,在横向接缝板边距板角30~50cm处测定弯沉,用以全面了解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承载能力情况。
2)根据测定弯沉值或弯沉盆资料,选择典型路段测量横向接缝或裂缝两侧板边的弯沉值,以评价旧混凝土板的承载能力,接缝或裂缝传荷能力,并结合平均错台高度,判断板底脱空情况。
3 选择典型路面状况,分层钻芯取样,测定旧混凝土强度、模量等,分析破坏原因。
9.3.2 旧路面接缝传荷能力的评价
1 弯沉差宜按式9.3.2计算。
- (9.3.2-1)
式中: ——未受荷板接缝边缘处的弯沉值(mm);
——受荷板接缝边缘处的弯沉值(mm)。
2 用贝克曼弯沉仪和落锤弯沉仪(FWD)测定横向接缝两侧板边的弯沉时,宜用平均弯沉值评价混凝土板的承载能力,并区分不同情形对旧板进行处治。
(mm) (9.3.2-2)
9.3.3 旧混凝土路面结构参数,包括面板厚度、弯拉强度、弯拉弹性模量、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标准值,可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的规定进行。
9.3.4 根据破损调查和承载能力测试资料,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设计可按表9.3.4进行处理。若路面结构承载能力不满足现有交通要求,应采取补强层措施,提高承载能力。
表9.3.4 不同路面破损条件下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处理方法
原路面状况 评价等级 代表弯沉值mm 修补方法
路面破损
状况 优和良 0.2-0.45 局部处理:更换破碎板、修补开裂板块、脱空板灌浆,使处治后的路段代表弯沉值低于0.2mm,然后加铺沥青层。
中及中
以下 > 0.45 采取打成发裂工艺;或将板打成0.3-1.0m以下的大碎块的打碎、振碎工艺,然后加铺补强层
接(裂)缝传荷能力不足 ≥0.06mm
压浆填封,或增加传力杆,或采取打裂工艺消除垂直、水平方向变形,然后加铺沥青层。
路面行驶
质量 中及中
以下 < 0.20 采取防止反射裂缝措施,加铺沥青面层改善路面的平整度
路面抗滑
能力 中及中
以下 < 0.20 采取防止反射裂缝措施,加铺沥青面层提高路表面的抗滑能力
板底脱空 灌桨或打成发裂工艺、压实
排水不足 改善路面结构排水能力
9.3.5 沥青加铺层类型和厚度的设计,应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气候条件和投资状况,结合已有经验确定加铺层厚度。
1 沥青面层可由单层或双层组成,视具体情况增加调平层。C级以上交通的公路加铺沥青层的结构厚度,一般宜为100~180mm,其他公路宜为70~100mm。
2 按本规范有关规定考虑路面结构排水和防水要求。
3 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层时,宜用热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改性沥青做粘层,同时为防止渗水、减缓反射裂缝,加强层间结合,宜铺设长纤维无纺聚脂类土工布,或聚合物改性沥青应力吸收膜或设置应力吸收层,以提高抗疲劳性能。
9.3.6 破碎板的沥青面层补强设计
1当原路面板接缝或裂缝处平均弯沉大于0.45mm以上时,宜打裂旧路面,消除旧混凝土板脱空,与基层紧密结合、稳定后,再加铺结构层。
2当原路面板接缝或裂缝处平均弯沉大于0.7mm或旧混凝土板较破碎时,可将原路面板破碎成30-100cm的小块,作为下基层或底基层用。采用贝克曼弯沉仪或落锤式弯沉仪测定其当量回弹模量,按规范9.1节规定设计补强层和沥青层。
详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