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羿射九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06
【 #二年级# 导语】语文是工具学科,是我们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学好语文有利于提高我们逻辑思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若是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以下是 无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羿射九日》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羿射九日》原文

  很久很久以前,在世界最东边的海上,生长着一棵大树叫扶桑。扶桑的枝头站着一个太阳,底下还有九个太阳。每天天快亮时,扶桑枝头的太阳就坐上两轮车,开始从东往西穿过天空。十个太阳每天轮换,给大地万物带来光明和温暖。

  可是,有一天,这十个太阳觉得轮流值日太没意思啦,于是,他们一齐跑了出来,出现在天空中。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灸烤着大地。

  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被熔化了。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

  神箭手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他翻过九十九座高山,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他登上一座大山,搭上神箭,拉开神弓,对准天上的一个太阳,嗖地就是一箭。那个太阳一下子爆裂开,一团团火球到处乱窜,接着,噗噗地掉在地上。

  羿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炎热渐渐退去。羿又伸手拔箭,准备射下最后一个太阳。这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

  天上没有了太阳,整个世界一片黑暗。羿想,没有了太阳,就没有了光明和温暖,庄稼不能生长,人类和动物也没法活下去。于是,羿留下了最后一个太阳。

  从此,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土地渐渐滋润起来,花草树木渐渐繁茂起来,江河奔腾欢唱,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羿射九日》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读13个字;

  2.能够讲述《羿射九日》的神话故事,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

  过程与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讨论,想象,讲故事等。

  态度情感价值观:

  了解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感受中国特有的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能够讲述《羿射九日》的神话故事。

  查阅资料:查找关于《羿射九日》的故事。

  教学要求:

  1.认读13个字;

  2.能够讲述《羿射九日》的神话故事,体会上古时代人类征服自然的愿望,与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还记得的女娲补天的故事吗?(指名讲故事)

  2.师:今天咱们再来看一个神奇的故事。

  板书课题:《羿射九日》

  过渡语: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看到底有多神奇?

  二、初读感知。

  提示:请你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

  三、学习字词,正确读课文,自己读懂课文,体会神话的美丽。

  1.提示:看看谁来考你了?

  出示生字:

  先指名读后齐读

  2.引导:请你再读课文,找出你不懂的词语,集体讨论。

  3.引导:朗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激发兴趣: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5.激情读:真的吗?那就读出来吧!

  四、讲故事。

  1.这么棒的故事,如果只有自己知道多可惜呀,你打算怎么讲给别人听呢?

  2.讲给同学听一听。

  五、作业。

  自己搜集神话故事,讲给大家庭。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羿射九日》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讲述了古时候天上的十个太阳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苦难,羿为了帮助别人脱离苦海,历尽艰辛射下九个太阳的故事,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全文7个自然段,脉络清晰,故事性强。

  在这节课的开始,通过出示神话故事图片说神话的方式导入新课,出示中国比较有名的古代神话图,让学生说说分别是什么神话故事。学生在日常中通过电视、网络或者其他途径对出示的神话已经有所了解,个别学生不仅说出了故事名字,还能简单的说出故事内容。安排这个环节还是有必要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课文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如,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中,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天上有十个太阳会是什么场景。在引导学生体会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时,可以让学生圈出关键词“晒枯、烤焦、蒸干、融化”边读边想象此时的情景。

  这节课中也有一些问题处理的不是特别好,可能是我对学情把握的不够准确。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把故事内容和科学知识关联,提出各种疑问,我做的顺势引导还不够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