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古文专家翻译古文,谢谢!

古人用字,各有其义,不可牵混。且假设之词,有不必书明而辞气已隐寓者。如释词引吕氏春秋知士篇剂貌辩答宣王曰:“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静郭君曰:‘太子之不仁,过涿视,不若革太子,更立卫姬婴儿校师。’静郭君泫而曰:‘不可,吾弗忍为也。’且静郭君听辨而为之也,必无今日之患也。”
--出自《马氏文通》

第1个回答  2010-05-16
这段话的意思是:古人在用字方面,是讲究字的不同意义的,千万不能互相混用。像用于假设的词语,有的不一定要表露的很直白,因为在语气上已经隐含了某种寓意。比如说用在《吕氏春秋》知士篇里的“剂貌辩答宣王”这篇文章里的释词,剂貌辩劝诫齐宣王说:“大王您还是太子的时候,我对静郭君说过:‘太子很不仁德,在您视察涿州的时候,不如废掉太子,重新立姬婴儿掌管军队。”静郭君泣涕地说:“万万不可,我真不忍心这样做呀”如果静郭君当时听从我的话照做的话,就不会有现在的祸患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5-16
古人使用文字,各有各的含义,不可以牵强混淆。一些话,没有在书面上写明但意思却已经隐喻在其内了。譬如释词引用《吕氏春秋》中知士篇剂貌辩(剂貌辩是个人名,也就是吕氏春秋知士篇中所提到的这个人)回答宣王的一段话时说:“大王您还是太子的时候,我对静郭君说:‘太子相不仁,过颐豕视,若是者信反(太子的相貌不仁义,脸肥猪眼,若是者信反这句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我查的版本很多有信反有倍反的,实在不知道是哪个,没法译。),不如废掉太子改立卫姬的儿子校师,静郭君流着泪说:不可,我不忍心这么做。如果静郭君听我的话这么做的话,也就不会有今天的灾祸了。
大概是这样,仅供参考!
第3个回答  2010-05-17
我看了,只需注意几处便可读懂此文。
书明---写明
隐寓---隐含寄寓
释词---书名
引---引用
吕氏春秋-知士篇--------吕氏春秋的这个知士篇章节
剂貌辩--人名
宣王---某王,如秦王,孝公之类。
方--正当
辩-----剂貌辩
谓----给某人说
静郭君---人,君,尊称,如春申君,信陵君。
之--主谓的标志。
过涿视-----耳后见腮,下斜偷视,古人信奉看人形貌来品人善恶。这种面貌就是不仁。所以前面说了“太子之不仁”这里就来了佐证。
革---革除,废除。
更----另外
校师----人名,卫姬的婴儿-年幼的孩子
泫----静郭君的名字
听----听从
且----连接词,顺应上面的话。引出后面的论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