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法印是哪里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6-13

刘法印
刘法印,男,1922年出生,逝世1989年,艺名“垫窝”,河南省上蔡县西洪乡小庄村人。刘法印是沙河调最有代表性的小生演员,誉名“活周瑜”、著名豫剧大师、豫剧沙河调开拓者、豫剧小生宗师、沙河调小生代表人物、豫剧“刘派”小生流派艺术创始人。
中文名:刘法印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22年
逝世日期:1989年
职业:豫剧演员
主要成就:创立豫剧“刘派”小生艺术
豫剧沙河调代表人物
豫剧“活周瑜”
代表作品:《黄鹤楼》、《截江救斗》
性别:男
传人:陈首凯
师承:贾窝
名角简介
刘法印,河南蔡县人,艺名“垫窝”,师从沙河调名须生贾窝,工小生。著名豫剧小生表演艺术家,豫剧”刘派“小生流派创始人,豫剧沙河调代表人物,被誉为豫剧”活周瑜“。15岁首演《提寇准》、《黄鹤楼》,曾在数百个剧目中塑造了许多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尤以擅演周瑜闻名,被誉为豫剧“活周瑜”。其博采众家之长,身段干净利落,一些高难动作如“盘椅”、“滚刀”、“二起倒挂”和牙功等方面均冠武行之首,唱念做打俱佳。其唱腔以真嗓为主,韵味悠长,沉稳耐听。形成端庄大方、刚健洒脱、细腻含蓄的豫剧小生艺术风格。1980年河南省豫剧流派汇报演出,他以“沙河调”正宗代表饰演了《黄鹤楼》中的周瑜,博得专家和省戏剧界的好评。中国唱片社灌了唱片,河南电台、电视台分别录音录像,上海音像出版社为其出版了盒式磁带发行全国。
生平经历
刘法印,(1922—1989年)河南省上蔡县西洪乡小庄村人,早年在漯河师承沙河调名须生贾窝学艺,因年龄最小,故被戏称为“垫窝”。11岁入西平县李桥科班学艺,后入南阳豫剧团为主演,主工文武小生,期间学习《对花枪》、《豹头山》、《迷人馆》、《反长安》等武戏。
初试锋芒的“小垫窝”,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绩,更坚定了他学戏吃饭的信念,鼓起了苦学苦练的勇气。那时,沙河调的一些著名演员,像擅长武戏的刘喜禄、何麻子,会戏诸多的名丑穆保,有名的文武老生贾窝、武净名家张金斗,红脸名家毛老道,刀马旦名家徐艳琴,武生名家王大利等,都经常聚会在漯河。他投师于这些行家里手,跟他们很快学会并演出了《黄鹤楼》、《提寇准》、《韩信拜将》、《翠屏山》、《南阳关》、《截江救斗》等一大批沙河调经常演出的保留剧目,逐步掌握了戏曲艺术中的各种基本功和演唱技术,还学到了诸如“盘椅”、“滚刀”、“倒窜席筒”、“二起倒挂”、“咬牙切齿”等不少特技绝招,在他的艺术的成长和发展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漯河镇地处中原,铁路、水路交通都比较方便。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在豫剧界已是风华正茂的常香玉、马金凤、阎立品、崔兰田、李景萼等著名演员,不断到那里演出。利用这个机会,刘法印熟悉了豫东、豫西和祥符调的不同特色,领略了她们风格各异的演唱艺术,扩大了他的艺术视野。更难得的是博采了众人之长,大大地促进了他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经过长期勤奋学习,刻苦磨炼,刘法印在艺术表演上有长足的进步,逐渐形成了端庄大方、刚健洒脱、细腻含蓄的艺术风格。
代表剧目
《黄鹤楼》、《中秋之夜》、《满江红》、《天赐禄》、《韩信拜将》(《拜将台》)、《翠屏山》(《吵家杀山》)、《南阳关》、《野猪林》、《截江救斗》、《提寇准》、《白马关》(《刀劈杨藩》)、《九龙杯》、《佘塘关》、《评雪辨踪》、《武昭关》(《禅宇寺》)、《万花楼》(全部《白水滩·通天犀》)、《南阳关》、《八郎探母》(《南北和》)、《迷人馆》、《反长安》、《豹头山》等。
详情
    官方服务
      预约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