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不足百病生 一年中最冷时节来临 中医专家教你实用“补阳大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8


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

昨天是小寒时节

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不少人有这样的感受:

不管穿得多厚实

到了冬天手脚还是冷冰冰

甚至冷得手脚僵硬

一不小心还容易拉肚子或是咳嗽,

人也提不起精神。

这是为什么呢?

十有八九是阳气不足!


指导专家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中医认为,阳气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抗御外邪侵袭、主持气化开合、维持阴阳平衡的功能。而阳气虚衰,则机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而阳气不足是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等冬病最重要的体质因素之一。

阳气不足有以下表现:

1、食欲不振

阳气不足的人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胃口不好,消化能力弱,这是因为阳气不足导致脾胃运化功能下降,患者要及时调理脾胃补充阳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让阳气渐渐充足。

2、身体怕冷

正常情况下身体会保持一定温度,我们的手和脚是热的,如果阳气不足,离心脏较远的手和脚就会感觉冰凉,比别人更怕冷。

3、精神差,易疲劳

如果阳气不足,生命活动能力就会降低,容易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容易疲劳、头晕乏力、面白无华等症状。

4、免疫力下降

阳气和免疫力是相辅相成的,当体内阳气充足的时候,人体的身体 健康 也有一定的保障。相反,如果阳气不足,免疫力会下降,身体抵抗病毒的能力减弱,寒邪容易进入体内,影响 健康 。

进入寒冷冬季,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人体也不例外。此时 养生 的重点在于“固阳治寒”。通过扶助人体阳气,可达到祛寒驱邪、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使某些宿疾尤其冬季受寒后易反复发作的疾病得以恢复。

那么如何温补阳气?不妨试试这些

1、三九贴

三九贴敷是中医穴位贴敷方法之一,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于三九天在人体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的透皮吸收,刺激局部经络穴位,激发全身阳气,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是三伏贴的延续。 江苏省中医院常年开展冬季穴位贴敷疗法(俗称“三九贴”), 医院秉承古法炮制工艺,将特制的中药贴敷于特定的穴位,以预防慢性病的复发和改善寒性体质。

妇科推出补肾暖宫三九贴 ,对于缓解女性各类痛症、虚寒体质及亚 健康 人群、更年期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普内科的暖脾益肾贴 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脾肾虚寒导致的周身怕冷、腰酸膝软、大便稀不成形、疲劳乏力等症状。冬季是各类呼吸系统疾病的好发之时,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九贴 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过敏性鼻炎、反复感冒、慢性咳嗽、慢性咽炎等呼吸道疾病。

二、中药足浴

中药足浴是中医重要的外治法之一,其原理为利用热水促进药物渗透进人体而发生作用,使药物能通过足部经络穴位透达周身,起到调节气血阴阳和散寒通经等多种效果。

功能主治: 散寒除湿、宣痹止痛,主治诸关节寒湿痹痛

三、穴位按摩

寒冷的天气里,适当按摩相关穴位,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鼓舞阳气,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

如按摩足三里可以增加血液循环,使肢端暖和起来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按摩关元穴,可补益阳气,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等有效。也可以把双手搓热之后反复按摩腹部,也能够祛除体内的寒气。

四、艾灸

艾灸疗法 历史 悠久,通过烟熏火灼把艾草的药力通过穴位经络带到人体的病痛之处,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具有调和阴阳、温经散寒、温阳补气等治病 养生 功效。

治疗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等骨关节痛症,以及妇科痛症、宫寒、哮喘、慢性胃肠炎等久寒侵体引起的症状,可以得到最佳的温阳散寒之功。

五、多晒太阳

冬天的阳光温暖又柔和,晒太阳有助于钙的吸收、合成,还能提高免疫力,每次晒20分钟左右为宜。特别是要尽量晒背部,因为背部是人体督脉所经过的地方,督脉主一身之阳,通过晒太阳可以有效提升体内的阳气。

六、避免熬夜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熬夜是最伤阳气的。一定要减少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以恢复损耗的阳气。要“早睡晚起”,早睡以养阳气,晚起以固阴精。

七、精神调养

中医认为阳气不足的人容易悲伤,如果想补充阳气,应学会调节情绪,消除不良情绪,例如可以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接受更多美好的事物。

八、适当食补

根据中医理论,一些食物对于提升人体阳气有帮助,如生姜、韭菜、核桃仁、羊肉等。尤其是在冬季吃羊肉,更有助于祛寒暖身,补充阳气,赶走体内的寒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