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桌球一哥」林昀儒:我不是神童,只是坚持打好每一颗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5

一票前世界球王樊振东、马龙、波尔(Timo Boll)、奥恰洛夫(Dimitrij Ovtcharov),都败在18岁、「台湾新生代桌球一哥」林昀儒的拍下。媒体封他「桌球神童」,是东京奥运重点夺牌选手。从小拥有球感天赋,但仍坚持马不停蹄地练习。即便面对「也是会累」的生活,依然得用自己的方式「装没事」。

各国语言交杂,加油声响在空气里振动,随着比赛正式开始,耳边的环境声音变得模糊,而趋近静音模式。左手持桌球拍的他,正屏气凝神地注视对手,要在短短1秒之内,预测球路、构思战术、击落来球。他是林昀儒,台湾新生代桌球一哥,最新世界排名第7名,2019年8月25日夺得世界巡回赛捷克公开赛男子单打冠军,更是东京奥运重点夺牌国手。

国际媒体口中的「桌球神童」林昀儒,8月17日刚满18岁,就已拥有超龄预判能力,反手拧拉球技、冷静沈著态度,广为球迷称道。多位前球王包含中国的樊振东、马龙;德国的波尔(Timo Boll)、奥恰洛夫(Dimitrij Ovtcharov)都是他的手下败将。近35年转播资历的英国籍球评约翰柏吉思(John Burgess),见他表现也惊艳直呼,「未曾见识过年纪如此轻,就能成为这样的明星」。

林昀儒受访时正为下午的桌球练习暖身。面对生日有何规划?他说:「还是和平常一样,继续练球」。杨焕世摄

凯旋归国的林昀儒,正紧锣密鼓为捷克公开赛做准备。接受《》专访时,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丝毫不似既定想像中的运动选手。身高174公分、不忌口、爱啖烧肉体重刚满60公斤,手指纤细的如同漫画少男,与打起球来的力劲是强大反差。

外界评为「冷面杀手」的林昀儒,回答起问题,依然和出赛一样没有明显的脸部表情,极其省话,轻声细语,退后两步便难听得清晰。

记者问:快要18岁生日了,你的下一步有什么安排吗?
林回答:没有吧。
记者问:那有给自己什么期许吗?
林回答:就⋯⋯尽力吧。

在旁的现任教练则笑说,这种冷面的风格让对手难以捉摸:「冷静,非常没表情,很适合当球类单打项目的比赛选手」。

父母从未预料过儿子走上选手生涯

林昀儒的父母都是老师,妈妈是宜兰壮围国中校长陈贵玲、爸爸是宜兰大学休闲产业与健康促进学系教授林学宜。夫妻俩对桌球一窍不通,「从没预期昀儒会成为桌球职业选手,」陈贵玲说。不过,如今重温林昀儒孩童时期的表现,倒能看出些选手端倪。

「小时候,昀儒就喜欢敲敲打打,」陈贵玲回忆道,某次家中宴客,她急着招呼客人没特别顾及孩子,却「突然发现我们家门锁掉了」。追究原因,才知道读幼儿园的林昀儒,趁父母不注意,凭己之力撬开门锁。而陈贵玲见状并未责骂,反而讶异孩子的能力超出大人想像,购入工具组玩具,给儿子满足敲打乐趣。

有运动专业背景的林学宜,则是带着兄弟俩自小接触体育活动,盼养成团队合作、生活纪律。譬如,看爸爸带网球校队、陪哥哥练习网球、假期参加球类育乐营等。林学宜从中意外发现,林昀儒的「球感」天赋,见球就能打,还曾获羽球校队之邀、「网球不用练,就能在网前轻松截击,」林学宜说。

林昀儒(图中)与爸爸林学宜(图左)、妈妈陈贵玲(图右)合照。在宜兰出生长大的林昀儒,也固定在宜兰吴沙国中进行日常训练,家人一有空也会到场边陪伴他练习。杨焕世摄

考量身高、又恰逢二年一招的宜兰国小桌球班招生。一开始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开启了林昀儒的桌球生涯。培训从国小三年级才起步,却丝毫不干扰林昀儒的「跳跃式成长」。小3,练一天、休一天,就代表台湾东区参加「全国青少年桌球菁英赛」。小4,增加平时练习时数,就成功夺得菁英赛冠军。小5,初次到国外参赛,便破台湾纪录,成全台首位「东亚少年桌球锦标赛」夺冠选手,「桌球神童」的名号不胫而走。

读书随时都有机会,运动员有黄金时间

小学阶段,比赛生涯顺遂,陈贵玲也曾和孩子权衡选手培训、学科学习间的比重调配。衡量中她自生活观察找解答,她发现,平时林昀儒不仅能忍受练球带来的枯燥感,也常利用休息时间研究桌球,甚至甘愿放弃毕业旅行参赛。见孩子有浓厚热情,她便支持孩子选择国、高中自学,增加训练时间,全心地走上桌球职业选手之路。「读书是随时都有机会的,但运动员却是有黄金期间」,陈贵玲说。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