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里的童年(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7-01
1. 北大营位于锦州东北部郊区,民国时期曾是张作相的军营,解放后成为锦州步校和炮兵11师的所在地。我在那里生活了11年,对北大营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
2. 70年代末的大院,随处可见“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抓纲治国”这样的标语,以及“你ban事我放心”的宣传画。我们家就有一幅这样的宣传画。但不久后,这些宣传画就莫名消失了,后来才知道是华先生失势了。
3. 大院里面风景不错,环境整洁,绿树成荫,安静有序。营房和家属住宅都是砖瓦房,道路都是板油路和水泥砖路面。每天早中晚,大喇叭里会准时传出悠扬的军号声,飘散在大院的每个角落。
4. 大院里治安很好,除了偶有的小偷小摸和小孩子打架,基本没有什么犯罪。但我还是不敢一个人在晚上到远处走动,因为那时路灯少,到处都阴森森的,而且大院里面人少树多,风吹树动制造气氛,老感觉里面藏着坏人。
5. 大礼堂老上映电影,最爱看战争片,解放军战无不胜,敌军抱头鼠窜,那叫一个过瘾!但印象深刻的还是恐怖片,那时人小胆子也小,看神秘的大佛和追捕,就把我吓得够呛。
6. 1982年,少林寺在大礼堂初映,那真是人山人海,盛况空前,从未有过这样大的视觉冲击,从没看过这么好看的电影,一下子,武打这个名词深入人心,打仗的片子只能屈居第二了。
7. 有一次正在大礼堂里看电影,喇叭里面突然急促地通知所有干部紧急集合,我们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呢,后来才知道是两伙战士在西门外的玉米地里面械斗,需要大批军官前去制止,好象也没听说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8. 每逢春节,大礼堂(或是旁边的房子)里面还有迎春文娱活动,猜谜,游戏什么的,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转盘,每个格子上写着不同的奖品,最容易转到的是末等奖“糖一块”,这个就足以让我乐颠颠的。
9. 除了家里和学校,我们最多的时间都是在花园里度过的。虽然叫花园好像花不多,也没有规整的草运纳贺坪,就是用树丛隔成许多区域,里面有或高或矮的树木,面积挺大。我们经常在里面玩藏猫猫,抓特务什么的,或者爬到树上玩,或者在里面闲逛。
10. 军人服务社里面卖好多让我们垂涎三尺的好吃的东西,我们无不向往之。但手头零花钱有限,家长又管的很严不许我们常去,所以我们还是望洋兴叹的时候居多。我妈妈就是服务社的工作人员,里面的阿姨好像都认识我,我却只认识其中几个人,那时我特胆小特腼腆,每次都怕被阿姨们认出来。
11. 打靶场是个好去处。在那儿我们做2件事,1.捡子弹壳,基本都是AK47的子弹壳,极少数是54式手枪的,后者就成了珍品。我还捡到过一个未发射的54手枪的子弹,可见那时管理比较疏漏。2.打靶场旁边有两排桑树林,我们喜欢去采黑黑甜甜的桑粒儿(桑葚)吃。这个都是野生的,没人管也不违法,我从学龄前一直采到小学3-4年级,都没什么事,但某一天,有同学检举作为学生干部的我有爬树采桑葚的行为,不爱护树木,不符合我的干部身份,因此被老师勒令写检讨,我感到很冤枉,不认为那是什么错误行为,但迫于压力,不得不违心写了一份检讨,好在我的文笔不错,老师只拿到一份字面上很诚恳的检讨就pass了。
12. 四分部和我们大院是邻居,但需翻墙才能过去。小学南边围墙外有个小湖,冬天结冰,就成了我们的溜冰场,大家自制各种冰车,冰千,有一种是下面一根铁丝着地,两脚蹲在小木板上的“单轨”冰车,大孩子滑起来飞快,让我很是羡慕,可惜我一直没学会。
13. 加工厂离我家很近,没事就去转悠,里面有一个很大谷仓,我们去那儿抓麻雀,在这相对封闭的空间内,麻雀再不是高高在上可望不可及的东西了,我们好几次都摸到了麻雀,感觉很刺激,虽未捉到,已经挺满足了。
14. 这是一个塑料加工厂,我们北边那趟房李建伟的爸爸是厂长。我的同学匡小军的妈妈在里面上班,经常拿一些塑料制品回家加工,好像是计件的,我也曾像模像样地跟着拿小刀削掉上面的毛刺。
15. 我去加工厂的豆腐坊买豆腐,路过的一个屋子,里面常堆放着刚宰杀完的猪肉,那肉还一颤一颤的,看得我很迷惑。
16. 加工厂附近还有很深的水井,青蛙在井底呱呱地叫着。我们有一次烤青蛙吃,大腿肉的味道还不错。那时物质贫乏,我们对吃充满了向往,除了蛤蟆肉,我还吃过后勤部门前桃树上的树油(看起来很好看,像果冻似的,但没什么味道),学校旁的槐树花(有点甜),路边的黑天天(好吃)和癞瓜瓢(很好吃)。前面提到的桑葚自然也属好吃的行列。我妈妈在去西门外的部队医院的路上,顺手在路边摘了几个毛豆回家给我们煮了吃,味道不错,但采摘过程有点胆战心惊,毕竟是“顺”来的。
17. 大院北边的金屯和西边768(六百户),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场所。吸引我们的主要是那里的百货商店。768的大一些,有几层楼吧,金屯的小,只是一个农村的商店。但只要有食品的和鞭炮卖,对我们就是莫大的诱惑。
18. 大院最知名的人物就数郅顺义了,董的老乡兼战友,本身也是全国战斗英雄,并不完全靠董的光环。他孙子郅军和我是同班同学兼好友,我常去他家玩。他家是师级干部的联排别墅,二层楼,楼上楼下,很气派,最主要是自己家里就有水厕,让我们无比羡慕。
19. 老英雄家里有数本有关董事迹的连环画,使我对英雄怎么炸碉堡有了直观的感受。他家还有一个好玩的东西——电话,我无限向往之,好几次忍不住拿了起来,里面立刻传出接线女兵的声音,请问首长要接哪里,我一句话不敢说,慌张地把电话塞回去,还心有余悸地担心人家会按图索骥追查过来,马上借故离开了他家。那时只有大院的高干才有电话,在我们眼里电话机属于奢侈品,很神秘。他家还经常有新鲜的东西,他老叔是空军,拿回来一些飞机模型和机枪子弹壳给他玩,我看了很喜欢,借机玩玩摸摸。好多新鲜玩意我是第一次在他家看到的,比如魔棍,比如方便面,那时的方便面包装上印有一只鲜艳诱人的大虾,令我垂涎,里面却找不到虾的影子,令我迷惑。那时的油料包和现在的不一样,是装在一个小虾塑料模型里的色拉油,我们把它弄破后尝了尝,竟然没有一点虾的味道,挺失望的。
20. 老英雄的待遇还在于去澡堂可以享受单间的待遇,而我们大人小孩都挤在一个大池子里面,更衣室还离得挺远,脱得精光后穿上笨重的木拖鞋,冻得哆哆嗦嗦的走向大池子。我爸有时挺活络的,不知走什么关系,带我哥俩进到单间区域蹭过几次澡,有一次遇上换班的管理员或者上级领导什么的,在走廊里大声吆喝着要驱逐不符身份者,我爸久经沙场,没当回事,把我哥俩吓得躲在插紧的门后大气不敢出。
21. 我小时候写的作文,不止一次写到大清早看见老英雄在马路上打扫落叶,激起自己爱劳动做好事的热情云云,坦白地说,我一次都没看见,都是想当然的结果,但这丝毫不能掩盖老英雄的伟大。
22. 大院里的小学叫向东小学,之前之后好像叫过五七小学和北大营小学。我在那里一直读到四年级上学期结束。
23. 小学和幼儿园连在一起,空中看呈一长方形。好像原来是地主大院(张作相的姨太太的府邸?),也有说是日本人盖的。幼儿园那部分雕梁画栋,木板地面,很漂亮。我上学后曾去跟小朋友们蹭看了一场锦州木偶团的木偶表演,十分喜欢,有时去他们院里的滑梯玩,也很开心。可见我上学头几年的爱好还是脱离不了幼儿园时期的“低级趣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