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与学校有什么不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12-21
学校还是个天马行空的地方,可以做做梦;工作是个现实的地方,你一天不上班就扣你一天的工资,几天不上班就没吃饭的地方了.
第2个回答  2020-11-19

社会和学校有太多的不同之处,仅仅依靠在学校里学会的技能远远不能应付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面对的问题,同事在学校里养成的两种思维模式对我们的社会生活也是非常重大的阻碍。

第3个回答  2020-04-23

第4个回答  2018-09-17
职场是一个创造价值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推荐一个app天天在线,个人觉得,这个app是一个还不错的树洞。
第5个回答  2017-11-25
大学生完成学业,离开学校,走向社会,走向新的工作岗位,这无疑是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实践表明,由学生到职业人角色转换比较顺利的人,可以更早地获得单位的认可,更快地寻找到新的起点,也就更容易享受到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喜悦。
因此,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了解学校和职场的不同,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化”素质,尽快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学校和职场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校和职场的目的不同。学校的目标是培养人,学生在学校是学知识的,而职场是用知识的,公司的目标首先是生存,是赚钱,然后才是培养人。因此,所有的企业都希望招到有工作经验的员工,都希望新员工能够“召之能来,来之能战”。
所谓“工作经验”,指的是求职者在应聘这份工作之前就做过几乎相同的工作,这才叫做工作经验。公司里所需要的职位,从技术开发到行政文秘,从生产管理到公关销售,从市场营销到质检物流等等,可以说90%以上的工作职位,是大学生在学校里根本接触不到的。
第二,在学校里学生基本上是“单兵作战”,独自完成各类作业、试卷、设计,即使需要做一些团队作业,比较用功的学生也可以单独搞定。但在职场上,几乎所有的任务,都需要通过团队协作来完成,而且,你的任务完成情况会受到上一个环节的制约,也会影响下一个环节,甚至影响到整个公司。因此,在职场上,如果你不善于交流和沟通,不能与人合作的话,你是不能“毕业”的。
第三,学校和职场都看重成绩,但一个看重的是学习成绩,一个看重的是工作成绩。由于考试是限时进行的,对人们短时间记忆、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高智商的人在考试时特别占便宜,很容易在学校里取得好成绩。但要想取得好的工作成绩,智商就远远没有情商重要了。美国一家很有名的研究机构调查后发现,情商对工作的影响力是智商的9倍。国外有关专家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职业成就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
关于情商对工作的重要性,网易教育频道2001年11月27日曾有过这样的相关报道:
当向上海华东电脑公司总经理肖永吉、CEN国际教育网总裁陈玉宝等企业家问起:“中国的大学生最欠缺什么”时,几位老总一致认为:是EQ(情商)。上海杰事杰新材料公司董事长杨桂生说:“高校在培养人才上不注重让学生去体验,而是一味地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想想从上小学一直到大学毕业,学生一直处在老师没完没了的灌输,学生没完没了的记录,考试前再没完没了的背诵。回过头来想,走上工作岗位所背的东西只能用上5%。学生没有体验、没有实践,怎么可能去创造。”
第四,学校里一般是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去学习的,只要你完成学习任务就行,但在职场上却有着种种规则和惯例,强制你用特定的方式去工作。因此,在学校里你可以一个人闷头读书,不向老师同学“取经”也能轻松通过考试,工作后如果你还是这样闷头做事,没有随时向领导和同事求教的习惯,你不仅很难完成工作任务,还很可能捅出漏子,给自己和公司都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比如,有个大学生刚工作时,公司让他印一批材料,他什么人也没问就出去印了,结果不仅价钱比公司定点的打印社高出很多,发票还无法报销,给自己的所在部门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最后费了不少周折才算解决此事。
第五,在学校犯错,后果再怎么样也不会太严重,至少对学校的生死存亡,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在职场就不同了,你的一个小小的失误,不仅会影响你的个人发展,还可能给所在单位造成重大的损失。《我们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一书中就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
小王犯的第一个大错是一本招商手册的设计。校对稿上什么问题都没有,印出来之后才发现客户的电话号码竟然少了一个数字。原来是在平面完成之后,还没有进行最后一道工序“转曲线”就让文案最后校对了一遍,而不是按规定校对最后输出稿。结果,偏偏这最后一道工序就出错了,活生生让客户的电话降了一位——把最后一个数字给搞没了。客户要是靠这个号码来等电话,只怕等到胡子发白也等不到一个电话。所以,一发现成品的错误,客户的电话马上就过来了,口吻非常不客气,而且态度坚决地表示不肯收货——这事就麻烦了,我们印刷可是垫款的啊!
这个时候,罚款又能解决什么问题。于是,我们好说歹说把客户请到酒桌上,提出补救的办法,并扣掉部分费用以作为补偿,客户才勉强点了点头。客户答应了,麻烦事可还没完。回到公司,还得发动全部人手来给小王“擦屁股”。回去一说要大家手工把画册上的号码补齐,可算是炸了锅。我们公司总共才30多个人,这批画册可印了5000本。结果,每人分了老高一堆印刷品,连行政、前台、司机也一起加班,添改了整个晚上,才算把这事情弄完。
利润当然是没有了,等于白给客户干了一场。交货的时候,客户还不领情:“你看,这好好的画面添上这手写的一笔,多难看。就这一笔,还写得都不一样,这是什么事啊!”
第六,学校的管理相对来说是松散的,你有很大的自由度;公司却更多的是服从、遵从,按规章办事,违规即罚,制度严格,必须履行。
正因为学校和职场这两个环境有这么多不同的地方,对于初入职场的新鲜人来说,尽快让自己“去学生化”“职业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什么是“职业化”呢?简单地讲,“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具体来说,“职业化”包含职业化素养、职业化行为规范和职业化技能三个部分内容,如下图所示:
了解学校和职场的不同,尽快实现“职业化”
如果我们把职业化比喻为一棵树,那么职业化素养则是这棵树的树根。职业化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态三个重要内容。《哈佛商业评论》曾经总结出9条职业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化素养: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
职业化行为规范包含职业思想、职业语言、职业动作三个方面,即严格按照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使自己的思想、语言、动作符合自己的身份。通常,企业会通过监督、激励、培训、示范来形成统一的员工行为规范。
职业化技能是员工对工作的一种胜任能力,通俗的讲就是你有没有这个能力来担当这个工作任务。职业化技能通常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职业资质。学历认证是最基础的职业资质,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等,通常就是进入某个行业某个级别的通行证;其次是资格认证,资格认证是对某中专业化的东西的一种专业认证,比如会计,就必须拥有会计证、注册会计师证,做精算的,就要拥有精算师证。学历认证和资格认证都是有证书的认证,但是在现实中,还有一种没有证书的认证,就是社会认证,社会认证通常就是你这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比如你是某个行业著名的专家、学者,即便你没有证书认证,但是社会承认你,这就代表着你在这个行业这个领域的资质。我们也把这种认证称为头衔认证。
二是职业通用管理能力。每一个人,在企业中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必须与上司、下属、同事等交往,形成一系列的关系链,在这些关系链中,必然就产生了向上级的工作汇报、向下级的任务分配,以及同事之间的沟通、协作与配合;同时,一个员工还必须对自己进行有效管理,时间的管理、心态的管理、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这些通用的管理能力,是你在生活和工作中间都必须具备的能力,通用能力的高低,在某中程度上也决定着你的实际工作能力高低,它与职业资质互为补充形成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
可见,一个职业化程度高的员工,必将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员工。因此,大学生要想在职场中取得成功,就必须从走上工作岗位第一天起,模范遵守各项职业化行为规范,努力培养自己职业化素养与职业化技能,使自己的职业化素质能够在职场的磨练中不断得到提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