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 ——31个故事带你认识一本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3
《传染》是乔纳·伯杰的新作,他还写过关于流行学的一本书是《疯传》。《传染》重点讲的是:社会影响。社会影响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会独立地作出思考、会独立地作出判断和选择,但事实上几乎没有什么决策不会受到社会影响。总之,你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周围的人给影响了。

《传染》这本书,如果你只学到这一层,那你的损失可就大了。它更深层次的用意是,当你掌握了社会影响的各种应用,你就不容易陷入局中,也才能更清醒地掌控自己的人生。假设别人懂社会影响而你不懂,那么你就会不断地中别人的套路——那些懂社会影响的人就会用社会影响的方法来一步一步地使你按照他们的构思去做决策,而你不懂社会影响,你就很有可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

所以,整本书就是告诉我们什么是社会影响以及如何能够更好地利用社会影响,然后让它来做出更多的好的事情。

☞我们的决定往往并不出自我们的本心

绝大多数人的人生故事都包含了恋爱、结婚、生子这几个重要的人生阶段,我们都以为我们的配偶是真命天女或者真命天子。但是社会影响的事实告诉我们,大量的人结婚都是因为这个人刚好就在你身边而已。有1/3以上的人的配偶,都是自己的工作同事和同学。

《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也说,我们的配偶一定会在我们周围的三个街区之内。《传染》还说,我们所爱的那个配偶只是我们给他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我们觉得他是与众不同的,是跟别人不一样的。但实际上如果换一个人在那个时间点出现在我们身边,很有可能他/她就成了那个人,这就是社会影响。你周围的人所出现的频率决定了你是否喜欢他。

1.匹兹堡大学的教授做了一个实验:

所以他们不可能有认识,不可能有情感,只是在课堂上出现的次数不一样,最后的结果是来15次的那个人得票最高,甚至同学们都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但是就觉得感觉特别好,就是因为她在他们面前出现的机会更多。这种现象就叫作纯粹接触效应。

☞纯粹接触效应就是没有任何别的理由只是因为接触得多,所以你就会对他产生好感。

2.乔纳·伯杰关于人们购买宝马车的研究

我们在审视自己的决策的时候,我们就经常忘记了社会影响,但是我们看别人的时候,看得很清楚会觉得是社会影响在起作用。

上面的例子,非常自然的引出了

3.心理学有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

这就是我们太容易,看样学样。

4.还有一个实验:

这就让我们理解了,为什么电影上映时,第一波口碑特别重要,只要第一波口碑刷爆了,这个电影票房肯定过亿。因为大部分的人是没有这个评判能力的,甚至有评判能力都不敢说,就是人们的从众心理很容易被别人利用。

5.再说一个南非绿猴的例子:

研究人员又把两组中恶心玉米的味道都换成好吃的,就是蓝色粉色都很好吃。

接下来,更有意思!

实际上,我们身边有很多奇奇怪怪的这些从众行为。

☞那么从众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其实,好处是特别多的。因为从众最大的好处是节省精力。比如,我们要选一个电影,如果不看影评就随便去挑,那很有可能我们会花钱看了一部很烂的电影。再比如,你到一个地要停车,这地敢不敢停车就看有没有别人在这停车。如果有很多人在这停,那我也停。心理学家特别喜欢观察各种细节,如果一片空场地,第一辆第二辆车是横向停或纵向停的,那其他后来的车也都会按照前人所设定的那个路径去直接做了,因为节省精力。

《思考,快与慢》说过,人的大脑是特别容易消耗大量能量的。而人类从古至今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保护能量,因为吃饭很不容易,能量少了就会饿死。所以我们的大脑的办法就是能不动脑就不动脑。这是人类大脑最根本的一个特点:认知吝啬鬼。

6.在我们陕西有一个卖凉皮的地方叫秦镇:

这也是人们的一种从众行为,因为能够节省精力,减少社会压力。

7.我们大概都经历过的这样的场景:

所以更多的有样学样、更多的模仿会使得我们减少很多这方面的精力。

☞这里插入一个知识点:夫妻相

为什么很多夫妻会越来越有夫妻相?其实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纯粹接触效应。你每天见得最多的人是谁?是你自己。你每天照镜子看的都是你自己,所以你在这个世界上最喜欢的人就是你自己。你在找对象的时候,你看到这个人身上有几分你的影子,莫名其妙地觉得他/她好看是因为他/她像你,是跟你有几分相似的人。

第二个原因是当夫妻俩在一起的时候,表情特别容易相互影响。《笑的历史》就告诉我们,当你看到了别人笑的时候你就会笑。所以夫妻两个人,你皱眉头,他也皱眉头;你笑,他也笑。一路走来,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都是一起承担共同经历的。所以,笑和皱眉决定了你们脸上的纹路,一点一点地两个人长得就越来越像了。这就是社会影响在家庭当中的一个典型的案例。

社会影响为什么会如此强大?

那就得普及一下镜像神经元这个知识点了。

8.镜像神经元是在用猴子做实验时发现的。

结果这一个甜筒让人类发现了镜像神经元。

这个叫作镜像神经元。

9.说到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糗事。

这本书告诉我是镜像神经元在起作用。所以我看到别人难过,我会跟着难过,好像我能感受到他的痛苦。

☞镜像神经元不仅能让人产生感同身受的感觉,还能由于模仿了别人的动作而令双方的关系变得融洽。

10.沃顿商学院的谈判课上,每次都会有很难的谈判的课题。

这也是镜像神经元在起作用。

☞分析完这个生理学的基础之后,我们就看在社会生活中,它都有什么样的应用。

11.J.K.罗琳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她成名以后做了一件很有趣的事。

这种流行的现象,该怎么解释呢?

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们给出了一个合理的结论: 流行的原因不在于自身的内在因素,而是取决于大众的从众心理。 简单说,如果 你不 能够 理解有样学样 这件事,也就是从众对人的影响有多大的话, 你 是 没法传递出流行事物 的,因为你不知道流行事物是怎么来的。

12.心理学家教我们,怎么样让一个孩子爱吃西兰花。

这就是我们了解从众现象的一个应用。

13.怎么样能够在美国的餐厅里拿到更多的小费呢?

所以,我们不需要学得特别会说话,我们只要能够学会去重复对方的话,我们学会能够调动对方的镜像神经元,让他的镜像神经元活跃起来,这时候他是愿意让我们过得更好的。

☞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我们再来反思一下从众这件事。

我们都知道在社会生活中,独立的声音是非常可贵的。因为大量的人太容易随大流了,跟着别人的话,不动脑筋的就跑偏了。所以, 一个不同的声音在社会生活中是非常有力量的,我们要保护和珍惜这样不同的声音。

14.在公司里,如果有样学样的做法特别严重,就不利于公司的良性发展。

这个建议很有效。

■这一部分叫有样学样,这是社会影响里边最容易被理解的,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有样学样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为大量的实验都证明了这一点。

而与有样学样完全相反的就是

有时,你觉得自己是独立判断去做的一件事。不是的!其实,你是被标新立异影响了,你就非得跟别人不一样。

15.回想了下,我小时候就挺标新立异的。

这个现象叫作逆反效应。

我们在13、14岁的时候,开始寻求自我的差异人格。在13、14岁以前,我们特别喜欢跟爸爸妈妈在一块儿,特别愿意成为爸爸妈妈的样子。但到了13、14岁以后,我们就开始变了,想变成一个独立的人格。这时,我们会产生一个差异错觉,会觉得自己很特别,希望自己跟周围的人都不一样。

心理学家这时又抛给我们一个问题:

☞到底是趋同效应的人多,还是标新立异的人多?

16.有人做了个很有趣的研究

结论就是:当你在社会中所处的层级低时,你更容易从众;反之,你更喜欢标新立异。

■换句话说,何时模仿别人、何时有别于他人,取决于别人是谁或者取决于你是谁!这种现象就是标新立异。

有完全相反的,就会有相互兼容的,它就是

身份信号是一个很复杂的文化现象,它既综合了有样学样,也综合了标新立异。

17.妮可·波利兹是美国的真人秀演员

这说明,身份信号让我们的决策变得更快。我们很多时候选一个东西就是从身份信号出发去选的。但如果一个商家不懂得控制身份信号的话,你会发现你所设计的东西、你的初衷跟它最终达成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18.美国有一种妈妈被叫做“足球妈妈”

所以,作为商家我们必须要重视身份信号这件事。因为它真的会使得人们的决策快速地发生改变。

☞身份信号的负面影响不仅涉及到物,也同样给人带来压力。

19.在美国,有一种黑人小孩被称作OREO

因此,我们还得了解身份信号也会给人带来压力的。

☞现在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样的东西会成为身份信号?什么样的东西不会成为身份信号?

研究人员说, 一个东西能否成为身份信号最重要的原因是来自于它是否可见! 如果这个东西特别容易被别人看出来,它就很容易成为身份信号识别的一个依据,这个东西我们一定要小心而且成本越高,作为精确信号的保值度就会越高。

具体说就是,以前,我们流行穿那个三道杠的运动裤,觉得是时尚。现在不穿了,是因为满大街老头、老太太都穿,因为它没有保值,使得很多人很快地就突破了这个身份的认可。

人们对身份信号的追逐,有时候是变态的,真的达到变态的效果。

20.举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例子

原因是有钱人不需要知道时间,因为别人都得随着他的时间。这叫作极度扭曲的身份信号,因为他要的就是这种感觉。

前段时间,有一种死飞自行车很流行,很多人聊天时会说,你玩过死飞吗?死飞是一种自行车,就是朝着一个方向蹬,它极度难蹬。一般人还真玩不了,这也是一种身份信号。

☞还有一个现象特别有意思。标志越大的身份信号越低,标志越大普及的就越快、卖得就越便宜。

现在你会发现,越贵的奢侈品,Logo隐藏得就越好,价格也就越贵。但大量的仿冒品会把Logo做的很大。为什么?

先说一下,假冒商品给这个社会的贸易贡献量是很大的,占到了整个贸易贡献量的10%。像Gucci,每年要花几千万美元打假,LV大概花2000万美元打假。

21.有一个经济学家说你们不能打假,打了假你们就吃亏了。他经过精密的测算发现造假的人给LV所作出的贡献比他们所带来的损失高得多。

所以假冒品给LV、Gucci、Prada这些奢侈品带来了暴利。

22.有人还用奔驰车做过一个研究

所以,现在这些奢侈品牌要去感谢那些仿冒者,因为仿冒者保证了大品牌有新市场可以不断地开发。

☞身份信号这个现象要怎么应用呢?

我们要学会用正面形象去传递身份信号。

23.《大力水手》与菠菜

24.戒烟戒酒为什么那么难!

抽烟喝酒的正面形象太深入人心了,而传播量又太广泛了。

当电视、电影可视化的把这种形象传播出来了以后,你会发现这个身份信号变成了一个人们向往的追求的一个信号。这是不对的!

■所以,我们每个人要想办法学会保持正确的身份信号。我们要努力做到我们的公司、我们的品牌要有一个正确的身份信号,它才能够更好地传递出去。这是身份信号对人的影响。

有兼容的,也会有能带来安全感的,它就是

25.马头汽车

你不要一下子把马车改没了,马头留着,一点一点的改,这就是一个流行文化在驱动之前最有效的表达方式。

26.年度流行颜色

这就是时尚循环的原因,所有流行的东西都是相似的不同。

☞相似的不同的原理是它能够给我们带来安全感。 当你感觉熟悉的时候,你就能够看到安全感。当你感到安全感的时候,大脑的加工维度就变低了。也就是说,你不需要接受一个崭新的事物,你只需要接受的是一个过渡的事物,这样你会更容易理解这件事。

27.机顶盒的案例是典型的很精彩的设计。

☞如果我们能够找到恰到好处的差异化,这将会是非常有效的社会影响的方法。

你不需要费那么大的劲告诉他,我这个是一个新东西。你只需要说我这个是在老东西上加了一点点变化的,这时候人们更容易接受这个改良的东西。

☞到底是从众还是与众不同,有一个原则:

当这个东西与身份相关时,人们会更容易选择从众,表示跟过去一致。 像马车到汽车的可视化;像机顶盒的可视化都是跟身份相关的,我们就容易从众。 而跟身份无关的,我们可以与众不同。 像厨房里的各种新设备、新东西别人看不到,所以有好用的、新奇的小工具,我们会愿意尝试,因为它跟身份无关。

■如果你在创业,要推动一个创新的产品,你可以利用相似的不同这个原理,不要让产品一下子变得完全与众不同,那是很危险的一件事,因为社会影响会不接受它。

安全感带来放松,但动力也不可缺,这就是

☞你觉得你周围有很多人看着你时,对你是更有利还是更不利?

研究人员发现,当一个人跟很多人一块儿跑步的时候比他自己一个人跑步跑得快;当很多马一块儿跑步的时候比这匹马自己跑也跑得快很多;当很多蚂蚁一块儿挖土的时候它个人挖的量也比它自己单独挖的多。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很多动物在周围有人盯着它的时候,它的速度都会变很多。

28.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做了一个蟑螂实验。

教授又把竞技场改成之字形的跑道

这就是说,当工作的难度变高了以后,围观所带来的不是社会助长,而是社会压力。

比如,你跑步周围有人给你加油,你会跑得更快一点,这个叫作社会助长。你系鞋带,有人看着你可能会系得更快,因为它很简单。但假如考驾照时,前边有一辆车后边还有一辆车,这时让你靠边停车,你就需要慢慢打轮把车倒进去。如果旁边站了一圈人盯着你看,这时你会发现自己怎么都倒不进去,就很难。

☞最后得出结论是:当我们周围有人看着我们的时候,社会助长会变成社会压力就取决于这个工作的难度。

如果工作难度不高,只是简单的重复,那么有人看着比没人看着更快。如果工作很复杂,需要动脑子,需要思考,这时当周围有人看着的时候,你还需要多做一件事叫印象管理,就是你需要分出一半的脑子去想我现在表现得怎么样。这就是《思考,快与慢》里说的,我们的系统一跟系统二处理的信息是不同的。当那种批评的声音出来了,我们就需要调用系统二来管理。《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也讲的是这个事。所以,当你分出一半的力量去做印象管理的时候,你的动作开始变得缓慢,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压力开始加重。因此,我们说社会助长这件事情不一定都是帮忙的,还有很多是给对方带来压力的。

☞那么社会助长应该怎么应用呢?

如果你在做一些简单的,需要不断地出体力的活动,比如,减肥、跑步、去健身房等,你最好带一个同伴。但如果你是做数学题、研究诗歌这样的事,你最好自己做。因为周围看的人太多,会给你造成很大的压力。

29.为了证明同伴的压力到底有多大,研究人员在内华达州的一个小区号召大家多用电扇少用空调。

大家会觉得说,那我也用电扇好了,这就是我们说的社会助长。

☞有时候,我们跟孩子交流会经常使用社会助长的方法。但你要想清楚你给他施加了很多来自周围的压力的这件事,到底是一件什么样的事?

如果这个事对于孩子来讲,真的是特别困难的、复杂度很高的一件事情,这种社会助长会使得他根本做不出来。

30.考试时,老师站身后的压力到底有多大

☞到这,整本书就讲完了。回顾一下会发现,通篇都在告诉我们社会影响对我们的影响。

这次,我是用众多的例子在讲这本书。最后,让我们在第31个案例中结束这篇文章吧!

☞心理学家研究了这么多东西,它一定是要对社会有用的、对社会有帮助的,那么怎么能够体现出它的最大价值呢?

31.在纽约,他们做过一次搬向机遇的社会行动

去其他地方居住,他们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整个生活焕发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新的状态,这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

所以,讲到这儿就能理解古时候孟母三迁的故事了。为什么孟母一定要给孩子们寻找一个好的环境,因为她知道社会影响的重要性。

我们千万不要忽略了社会影响,我们以为自己足够强大能够对付周围的人对我们的影响,但是实际上你连你穿什么样的衣服、跟谁结婚、吃什么样的饭、看什么样的电影等这样的事,你都没法独立自主的决策。

☞所以,越是了解我们的大脑,越知道我们的大脑真的特别需要清醒地学习,才能够真的掌控我们的人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