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石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6
石禅,1960年生于上海,原名沈涧霖,号钵梅斋主,卖画买花堂主人、嚼白堂主人、蕉下客等。职业画家,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海墨画社会员、上海诗词协会理事、上海青浦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淀山湖画院院长。

一一    一一一  一一

    石与禅

          吴书峣       

江南,古来皆为山灵水秀之地,以其秀美恬淡,寄托了万千文人画士的骚情赋骨。长江以南,水汽丰润,万物纵横生长,淡妆浓抹总是相宜。失意、抑或是得意,江南都如同一个温婉的女子,在文人墨客眼中呈现出或喜或忧的妍态。石禅,便得天独厚地出生在这孕育文人骚客的江南,成为江南画坛的翘楚。     

石禅,原名沈涧霖,字瘦梧,号钵梅斋主,卖画买花堂主人、嚼白堂主人。瘦梧一字,实是精妙。梧桐虽瘦,形销而屹立不倒,这成了石禅简练画风的概括。春华秋实,这个词用于形容石禅老师的经历再也合适不过。如果将他比作一种植物,他必然不是一株空有其表、不结硕果的月季,而是在日月洗礼下日渐丰腴的石榴花。春日,石禅播下画意的种子,满树开遍艳丽的石榴花;秋日,石榴树下落英缤纷,结满晶莹剔透的籽儿。秋日漫漫,石禅仍然不断探索着画中之意,在画坛中星辰夙驾,日月交辉,天地为养,终于造就了今日的石禅。

以我薄见,画者之境界,以不作文而达意为上。石禅老师师从龚继先与张桂铭,汇八大之精神,将写意融入到自己的画作之中。然而,在晚生看来,石禅老师之画不仅仅是以笔墨描写景致而已,更兼带以画写诗之用,将文字的形式,经由画家的内在沉淀,转化为画面的表现形式。一朵花,当画成正红的、还是玫红色的,笔落刹那,一锤定音,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不同的颜色,甚至只是笔尖的旋转,都会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意境。而诗意,自然也不能离了人物。以我之见,石禅之画颇得诗佛王维之精神。山中隐士高坐,表情淡然,袒胸露乳,身旁是重峦叠嶂,奇树林立。他手中握着一根犍稚,虽然画中不见木鱼, 却隐隐有禅声传来。所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便是此意了吧。我逐水而行,溯流而上,只见水穷又何妨?我自山中坐,水从心头来。以画写诗,以诗问禅。画中无水,此时却更胜乎有水,只因有禅。     

“石禅”之名,取自“投石问禅”,初初读来,只觉有趣,此名颇有小儿顽皮之意,但观画之后,却深感“石禅”一名实在妥帖,“投石”不仅凸显了他已近耳顺却仍葆有童真之感,还以“问禅”表达心之所向。在石禅的画中,一花一叶皆有禅意,但我言之为“轻禅”——因其禅意皆融于花鸟水草之中,并不使人感到晦涩难懂,实为可贵。荷叶在光影的变化中在墨绿与浅绿之间变换色调,宽阔的叶片上凝结着水珠,底下游鱼若隐若现。由于鱼的加入,整幅画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意境。这不禁令我回忆起了柳子厚所著《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夏日的鱼正如柳宗元描写的那般,是慵懒而又灵动的。在石禅的画中,一鱼一虫皆是如此。动静之间,禅意尽出。以鱼写荷,画面立马具有了生意。透过重重的“绿峦”,游鱼在交错纵横的荷叶茎间,追逐打闹,登时,整幅画面有了灵动的色彩。因而,此画虽为写荷,但无鱼则无禅意,一鱼出而境界全出,此即石禅老师的智慧之处。他善于以旁敲侧击的方法,曲笔描绘心中所想。     

晚辈尝有幸与石禅老师共处。老师为人沉默寡言,但每有言语必是字字珠玑。画作如人,他也鲜少为自己的画作题名,反倒是旁人乐于为他的画取名。这人说这名儿好,那人说还是取那名儿,旁的人为了他的画作取什么名字争得面红耳赤,他倒是像个老僧,微笑不语。在这事事求个真切的世间,“无题”竟也成了一份珍贵。倘若要我以一句诗来形容他,那必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石禅常常保有一份不可言说的神秘感,或许这也是他的画作充满力量的原因。“禅”本就不具有实体,那又何必非求一个虚名呢?这世间,愈是求自由的愈是不得,那么,留几字空白,岂不美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