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表达是沉默,而不是语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1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着实头疼过一阵子。我是搞幼师出身的,每天都要面对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能说爱说是很多小朋友的特征,有时候真觉得他们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

“好了,小朋友们,都不要说了,我们开始上课好不好?”这样的话,用在满是小朋友的课堂上,根本起不到一丁点作用。有的时候,还会出现戏剧性的一面。

眼瞅着课堂纪律迟迟整顿不下来,急性子的孩子会忍不住大喊一句“叫你们不要说了,还说!再说下去,老师还怎么上课?”“让我们不说,你还说,你也没让老师好好上课呀!”

你瞧,这群小可爱还一个比一个有理了。到了后来,我学会了一个新招,每次上课以前,我总把一根食指立在唇边,发出“嘘”的一声。这招出其的好用,教室里立马安静了下来。

一个简单的动作,比我用大喊大叫的方式来整顿课堂纪律,要管用得多。由此可见,“无声胜有声”,并非空穴来风。

其实,不仅仅人类这样,秋天的时候,你去田间走走,就会看到另一番景象:田间的谷穗大抵分为两类:一类高傲地昂着头在耀武扬威,另一类谦虚地低头俯视大地。

微风吹过,那些仰头的谷穗,很快就会在风中展示它们婆娑的舞姿。反倒是那些低着头的谷穗,只是谦虚地躬了躬身。这是因为低头的谷穗早已粒粒饱满!

它们不需要用招摇的姿态,向世人宣告:秋天来了!只需要静悄悄地等候农民的收割即可。这样看来,谦虚的低头沉默,真的比高傲的随风摇摆可爱得多!

2022年的春晚,贾玲和张小裴表演的小品《喜上加喜》又火得一塌糊涂。因为贾玲在小品中说了一句话:“哎呀,这不是我那个家丑可以外扬,靠诋毁她婆婆涨粉的女网红么!”

很快有热心的吃瓜群众,搬了小板凳,嗑着瓜子喝着茶,把这句话和一件事情对号入座了。没错,就是大衣哥朱之文的前儿媳陈亚男。

朱小伟的离婚事件,可以说是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最能被炒作的一桩婚姻了。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唇齿相依,尚且会磕着碰着,何况是人与人之间相处呢?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朱、陈两家的是非恩怨,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陈亚男一次又一次得高调出场,把自己推向了悬崖的边缘。她发个日常的工作视频,都能整个“地图门”出来。

最好的表达是沉默,而不是语言。安安静静地生活,远比一群人的狂欢更有意义。沉默的时间,可以用来反思自己,也可以用来看清他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