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变迁带来的内容变化——读《娱乐至死》1-5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8
第一章:媒介即隐喻。信息的载体(媒介)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息的内容,影响了信息的传播。媒介在改变着文化。媒介本身也是一种信息。例如人类从口头交流到书写,从广播到电视。

任何稍微了解人类交流历史的人都知道,每一种思想的新工具的诞生都会达到某种平衡,有得必有失,虽然这种平衡并不是绝对的。有时是得大于失,有时是失大于得。我们在或毁或誉时要十分小心,因为未来往往是出人意料的。印刷术的发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印刷术建立了个体的现代意识,却毁灭了中世纪的集体感和统一感;印刷术创造了散文,却把诗歌变成了一种奇异的精英的表达形式;印刷术使现代科学成为可能,却把宗教情感变成了迷信;印刷术帮助了国家民族的成长,却把爱国主义变成了一种近乎致命的狭隘情感。

第二章:媒介即认识论。媒介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真理)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最后人们对于知识的理解。作者对于媒介的态度相当公正、开放,这一点很棒! 第三章: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印刷术如何影响了美国,从阅读到文化普及。铅字在人们心中的具有很高的地位,从一开始到19世纪,美国比任何一个社会都痴迷于铅字及建立在铅字基础上的演讲术。为什么印刷机能如此广泛地影响美国社会,作者认为原因可能有:美国的新教传统、美国是由知识分子建立的、印刷品是人们生活中唯一的消遣。 第四章: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人们用白纸黑字来表明态度、表达思想、制定法律、销售商品、创造文学和宣扬宗教。这种书面表达的特点是:富有逻辑的复杂思维、高度的理性和秩序、对于自相矛盾的憎恶、超常的冷静和客观及等待受众反应的耐心。

第五章:躲猫猫的世界。电报如何改变了印刷术统治下的话语:内容无聊、表现无力、形式散乱。

电报使相关的东西变得无关,源源不断的信息与受众间很少或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到处都是水却没有一滴水可以喝”,失去语境的信息环境使得人们在信息的海洋里找不到一点有用的信息。电报可能已经使这个国家成为一个“社区”,但这个社区却是奇怪的,因为这里住着一群彼此之间除了了解一些最表面的情况之外几乎一无所知的陌生人。电报生产了大量无关的信息,完全改变了“信息——行动比”。

不管是在口头文化还是在印刷文化中,信息的重要性都在与它可能促成某种行动。当然,在任何一种交流环境中,输入(人们得到的信息)总是多于输出(在听到信息的基础上采取行动的可能性)的。但是,由于电报的发明,再加上后来其他技术的发展,信息和行动之间的关系变得抽象而疏远起来了。在人类历史上,人们第一次面对信息过剩的问题,这意味着与此同时人们将面对丧失社会和政治活动能力的问题……在电报时代之前,信息——行动比基本是平衡的,所以大多数人都有一种能够控制他们生活中突发事件的感觉。人们了解的信息具有影响行动的价值。但在电报创造的信息世界里,人们失去了行动的能力,因为整个世界都变成了新闻存在的语境。所有的一切都事关每个人。我们第一次得到了不能回答我们任何问题的信息,而且对于这些信息我们也不必做出任何回答。我们可以说,电报对公众话语的贡献就是使它变得无聊而且无能。还不止这些,电报还使公众话语变得散乱无序。用路易斯·芒福德的话来说就是,它带给我们的是支离破碎的时间和被割裂的注意力。电报的主要力量来自它传播信息的能力,而不是收集信息、解释信息或分析信息。在这方面,电报和印刷术截然相反。例如,书籍就是收集、细查和组织分析信息的绝好容器。写书、读书、讨论书的内容、判断书的价值,都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写书是作者试图使思想永恒并以此为人类对话做出贡献的一种努力。所以,无论什么地方的文明人都会视焚书为反文化的罪恶行为。但是电报却要求我们烧毁它。如果用永恒、持续或连贯来衡量,电报就失去其价值。电报只适合于传播转瞬即逝的信息,因为会有更多更新的信息很快取代它们。这些信息后浪推前浪地进出于人们的意识,不需要也不容许你稍加思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