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教师最美的修行》读书笔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4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第一辑  教学即创造

在第一辑教学即创造中,开篇用让学生喜欢的诀窍,来引入话题,给出三个让学生喜欢的诀窍,分别为:1.让自己变成孩子;2.遵循教育的规律;在这里提出一个观点:什么是好的教育?就是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教育。3.要时刻以身示范。要时刻记住,大德无形,大教无痕。

理想的教育是让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我们要让孩子相信,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一个宝藏,有无穷无尽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拿到课堂上来讨论,只有自己心中不存在偏见,才会发现人性的美好,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的好与坏最关键的不是他人的评价,而是你自己给自己打多少分。

建设有文化的教室,使它具有鲜明的精神传统,让每一个进入这间教室的学生都被这一文化所感染和熏陶,通过一届届学生的传承来形成教室的文化年轮,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将教师和学生凝聚在一起的就是信任,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孩子们为什么不愿意努力学习?除了各种娱乐活动外,我们还创造了一个速食社会,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是能力有问题,而是尚未培养出思想上的韧性,以及孜孜不倦,不屈不挠的克服苦难的精神,所以我们第一要提倡阅读,第2提倡远足。

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培养的是体力劳动者,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只有学生自觉自愿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第一,教师和学生都对学习充满期待,所以无论是整个学期的教学还是每一节课的学习在开始之前,教师都要给学生一张清晰的地图,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起始位置在哪里,要到达的目标位置在哪里;第二,教学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该有两个希望,一个变化,希望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说出所提问题的答案,把回答的权利交给学生,希望教师要求学生有问题时才举手,而不是想回答问题时才举手,一个变化,指教室不能只让举手的人回答问题,而是随机抽取学生,以保证每个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

我们让学生明白,靠单干完不成学习任务,要让学生有意识的积极参与同学互动,与老师互动,与教学内容互动与教学媒体互动。

教师和学生说话的艺术:

第一是要防止暴力。

1.骂人和训话是语言暴力最常见的表现方式;

2.侵犯隐私是语言暴力的一种体现;

3.质问也是一种语言暴力。

第二善用鼓励。真正的鼓励不是一种需要掌握的技能,而是一种展露在外的修养,只有那些对孩子保持足够的敏感和爱的人才能拥有。首先正确的鼓励能让孩子产生安全感,其次在鼓励孩子时,教师要给予他们恰如其分的期望,第三。在鼓励孩子时,教师要避免过于夸张的诱导。

第三学会倾听。怎样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呢?吉诺特在书中介绍了一个案例,每个人在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前,必须先复述前面一位同学的讲话内容,直到对方满意为止,只有认真倾听了前面一位同学的发言才有可能将他所讲的内容复述出来,这正是恰当的交流的核心所在。

第四,拒绝伪善。

    第二辑  教育即生活

怎样让学生爱上学习?第一,重视自我系统的作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是教师不能激发的,教师能做的就是通过一些流程让学生学习的动机自然而然的产生,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自我系统和元认知系统,自我系统属于我想做么的系统,那么元认知系统就是我会怎样做的系统,新课改非常强调教学情境的作用,其目的就在于营造让学生关注有效学习的信息的氛围,帮助学生把感官获得的信息经过上述流程推送到认知系统。第二,关系的重要性,顾明远先生说师生关系是股巨大的教育力量,李希贵校长认为教育学就是关系学,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真诚的关怀,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关系,理应发生在教学内容之前。换句话说关系第一,教学内容次之。这点应该成为所有教师共同的教育信念。

创造力是人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所在。

  人最应该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有觉察力地安于当下,所谓觉察力就是观察自己头脑里思维的能力。觉察有4个等级,一级觉察,觉察你的声音,二级觉察,觉察你的表情状态,三级觉察,觉察你的情绪,四级觉察,觉察你的模式。

 

名师成长之路,成长无捷径,读书很重要,王崧舟告诉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实际上是两个转化的过程,即读书--底蕴---教学,从读书到底蕴的转化是积淀的过程,从底蕴到教学的转化是创生的过程。一位名师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能否独立思考,李镇西说读书的秘诀无非是联想与思考,联想是读出自己的共鸣,与生活经历,情怀,时代接通,思考是读出问题,思考,质疑不轻易相信。

王崧舟认为阅读最重要的是达到融会贯通,就像季羡林先生对年轻人讲的,你们做学问要达到三个贯通,第1个是中西贯通,第2个是古今贯通,第3个是文理贯通,你做到了这三个贯通,那么你的文化底蕴就像金字塔的底座那样变得宽厚坚实。

读书的过程,实际上是在两个方向不断探索的过程。一个方向是向内,不断探索自己的内心,尝试正确的认识自己。另一个方向是向外,不断的探索与自己生活,工作相关的领域,建构起自己对世界的认知。

  教师要挺直腰板,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互相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蹲下身子就像一堵墙,为学生遮风挡雨,要是弯下腰来就像一座桥,引领学生走向智慧的彼岸教师挺直腰板,就像一把梯子引导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第一,我们要善于独立思考,第二要做个情感健全的人,第三要形成独立风格。

  怎样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会生存,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明确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之一生存能力可以通过三项指标来衡量,分别是模仿力,规划力和诠释力。

模仿力,学习的步骤先是网罗过去至今的种种好东西模仿吸收;接着再将吸收来的东西重新整合,并以自己独到的方式呈现出来。

规划力是指对工作任务进行整体分析,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恰当合理的配置与整合资源,以实现预期目标的能力。

诠释力所谓诠释力,就是对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第三辑    学校即社会

怎样重建师生关系?教师应具备的三个观念:关系第一,知识第二;联系第一,记忆第二;探究第一,讲授第二。

关系的重要性,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关系,人生在世总是不断的做两个方面的探索,一个是持续不断的探索外部力量,另一个是持续不断的探索内心世界,其次学习是从关系的认同开始的,再次,各种关系和谐时学习能自发进行。

学校教育要关注的三个方面,学校教育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阅读习惯。二,满腔热。三,人文关怀。建设书香校园,让阅读去滋养每个人的心田,让学校成为大爱的天堂,将道德关怀和人格培养作为教育的基础。

人的第一责任是必须使自己幸福,一个能使自己幸福的人也能使别人幸福。

在自我变革中成就每一个学生,读李希贵的《面向自个体的教育》一书,你会深刻的体会到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变革,是学校成功师生成长的关键,我们要构建和谐的校园关系,同伴关系是学生留恋学校的要素,师生关系是学生喜欢学习的关键,理解尊重平等关系是师生校园环境的基础,我特别赞同李希贵的这句话,一般的管理者都会用绝大部分的时间研究如何管理别人,而智慧的领导者往往会拿出相当的精力谋划管理自我,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只有领导改变一个组织才有可能改变。

第四辑  理论即支点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让孩子感受到发现世界的喜悦让孩子发现所学到的东西能够帮助自己,理解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

教育就是让学生养成好习惯,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皆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这一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良好习惯。

我们教孩子识字读书是为了培养学生语言的习惯,而一个学生具备了语言的习惯,才能具备思想的习惯。

教育是什么?杜威认为就个人而言,教育是发展个人能力,熏陶个人意识,形成个人习惯,锻炼个人思维,激发个人感情的过程,就人类而言,教育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得以延续的需要,就社会而言,教育是社会进步的手段。

教与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4个要素构成的。

第五辑  变革即未来

  芬兰始终在PISA测试中名列前茅,芬兰教育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恪守50年前确认的让所有儿童进入综合学校学习以获得最大利益的这一承诺,二是建立支持所有学生都达到高高水平的文化氛围,三是教师和校长的质量很重要,4是有以专业问责为主的问责模式,5是减少教育管理的中间部门,将有限的教育经费直接用到学校和班级上6是教师的培训由大学负责培训的年限更长,重点学习如何满足差异巨大的学习者的不同需求,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其实普通综合学校的建立吧,是芬兰教育的发展始终和经济社会结构保持着紧密的一致。

教师是芬兰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芬兰的地位很高,芬兰对教师的培养极其严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