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与人为善和为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0
最近一直在学习《菜根谭》,里面的内容充满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变通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读来实在是受益匪浅。

初读《菜根谭》就如同嚼菜根,初尝味道苦涩,可是越品越有味,如甘泉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气爽。

今天在学习中看到这段话颇有感触,感触颇深就想输出点什么,就算是读书心得吧!

这段话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有一颗大慈悲的心,维摩居士和屠夫刽子手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

人间处处都有一种真正的情趣,金宅玉宇和草寮茅屋之间也没有什么两样。

只是人心被欲念和私情封闭,以至于当面错过大慈悲、真情趣,所以虽然近在咫尺,却似远隔千里。

看完这段话,心中有一些小的感悟,就其中的一句延展开来。我想,人活在世上就应该心存善念,与人为善和为贵。

善,是人性中最透亮的品格,善行如同绵绵暖流,给人以慰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推崇的就是“善”。

《三子经》开篇便写道:“人之初,性本善。”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与人为善,多行善事。

记得十多年前,父母上了年纪,为了方便出门,就买了一套一楼的房子,房间窗户朝阳的方向,有一个很大的园子,当时不能称之为花园,只能称为“生活垃圾场”,各种各样的生活垃圾堆积如山,夏天的时候都不敢开窗户,那气味实在不敢恭维。

父母是非常勤快的人,搬过来后,父亲觉得这么大的园子就这样实在可惜了,他想让它变废为宝。

于是,父母穿上劳动服,开始清理垃圾,两人清理了将近半个月,窗前终于露出了一大片空地。

父亲买来小树苗,在园子的周围砌上篱笆墙,园子里面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种了些时令蔬菜,另一部分种上了妈妈喜欢的花花草草,月季、玫瑰、芍药……

收拾过后的园子焕然一新,旧貌换新颜,干净整洁,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致。

虽然楼上还是一如既往的扔垃圾,但父母并没有怨言,父亲总说,人习惯的改变总需要一个过程,慢慢来,他们扔垃圾,我收拾就是了。

春天来了,草长莺飞,万物萌动,小花园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到了五月份,小花园展示了勃勃生机,翠绿的篱笆墙在风中摇曳,百花争妍斗艳,姹紫嫣红,风儿把月季的花香带入屋内,那花香令人陶醉,沁人心脾。

妈妈喜欢站在窗边,看着这满园的春色,吟着花香,喜不自禁。父亲则是在园子中摘着新鲜的蔬菜,然后把它们一份份的放入塑料袋内。

晚饭后,母亲拎着塑料袋,去楼上挨家挨户的送新鲜蔬菜,虽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礼薄情意重。邻居收下了菜,更收下了一片真诚。

自那以后,楼上扔垃圾的明显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时不时会到我家送些花籽或是菜籽之类的,父母也会欣然接受。

这就是将心比心,以人心换人心,与人为善,一心向善,心怀善意、宽容、纯朴,就能够赢得别人的欢迎与尊重。

人心,永远是互换的。你替别人着想,别人才给你帮忙;你为别人付出,别人才对你在乎;你用真诚待人,别人才当你为友;你用宽容对人,别人才对你大度。你用善意待人,同样会得到善意的回馈。

永远记住一句话:礼尚往来,真诚相待。朋友间懂交换,才能互帮互助,风雨同舟;同事间懂交换,才能彼此支持,和睦相处;感情间懂交换,才能以心暖心,相濡以沫。无论什么时候,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之道,都是投桃报李,互依互靠。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人和事业兴。当社会上与人为善蔚然成风时,同事、邻里、成员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融洽,社会就会更加安定和谐。

反之,如果人人损人利己,以邻为壑,冤冤相报,那就必然会带来纷争不断、内耗严重、离心离德,社会就会变得一片混乱。

孟子说:“以善养人,能服天下。”用善去培养教育人,才能够使天下人心服。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在老子看来,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行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所以,与人为善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是智者心灵深处的一种沟通。

在这个世界上,最赏心悦目的,是纤尘不染的青山绿水;最温暖人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纯洁真挚的感情。

当暮年回首时,一生中最有价值的财富,应是一颗恬淡宁静的心,和一份丰富无悔的回忆。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一颗善良单纯的心做底色。

只要你拥有善良,秉持善行,你就拥有了令人羡慕的好心态,你就会浑身散发迷人的风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