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的用法

要?!。,“”:
还要个顿号

第1个回答  2019-04-22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用法说明
句号:句号的形式为“。”。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
.
”,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
问号:问号的形式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
叹号:叹号的形式为“!”。
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
逗号:逗号的形式为“,”。
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顿号:顿号的形式为“、”。
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
分号:分号的形式为“;”。
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
非并列关系
(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
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
冒号:冒号的形式为
“:”。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用在
“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引号: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
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括号:括号常用的形式是圆括号“()”。此外还有方括号“[
]”、六角括号
“〔〕”和方头括号“【】”。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明。注释句子里某些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例如:
破折号:破折号的形式为“——”。
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
省略号:省略号的形式为“……”,六个小圆点,占两个字的位置。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十二个小圆点来表示。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
着重号:着重号的形式为“.”。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用着重号标明。
连接号:连接号的形式为
“-”,占一个字的位置。连接号还有另外叁种形式,即长横“——”
(占两个字的位置)、半字线“
-
”(占半个字的位置)
和浪纹

~
”(占一个字的位置)。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
间隔号:间隔号的形式为
“.”。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书名与篇
(章、卷)
名之间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
书名号:书名号的形式为双书名号
“《》”和单书名号
“〈〉”。
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
专名号:专名号的形式为
“_____
”。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用专名号标示。专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着作里面。为了跟专名号配合,这类着作里的书名号可以用浪线

”。
标点符号的位置
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左偏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这四种符号上下居中。
着重号、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下边,可以随字移行。
资料来源:
《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5834—1995
1995年12月13日发布
1996年6月1日实施)
回答晚了,请原谅,不知能否对你有点用?
第2个回答  2010-06-07
一 句号 ¬
1、用于陈述句末尾。如:(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
2、用在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后。如:(2)我们回去吧。 ¬
3、用在复句的后面。如:(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墓年,壮心不已。 ¬
● 注意:复句中分句间可用逗号或分号,句中分句后不用句号,只有句末分句后用句号。 ¬
4、用在省略句后。如:(4)你叫什么名字? 李美。(句中“李美”是“我叫李美”的省略) ¬
5、用在无主句的后面。如:(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6、用在独词句后。如:(6)好。(在特定情境下,一“好”字表示大家都明白的完整意思。) ¬● 注意:作品、书信、文件、等后面注明时间、地点、署名等文字之后可用可不用。
二 感叹号 ¬
●特别提示: ¬
1、在表感叹或祈使语气的主谓倒装句中,感叹号要放在句末。 ¬
如:(20) 多么雄伟壮观啊 ,万里长城! ¬
2、句前有叹词,后是感叹句,叹号放在句末。 ¬
如:(21)啊,这儿多么美丽!
三 逗号 ¬
提示: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
四 顿号 ¬
用于句中并列的词、词组之间较小的停顿。 ¬
如:(22) 邓颖超的品德、人格、风范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 ¬
(23) 从1918年起,鲁迅陆续发表了《狂人日记》、《药》、《祝福》等短篇小说。 ¬
● 特别提示:以下九种情况不用顿号。 ¬
1、 不定数的两个数字间不用顿号。 ¬
如:(24)你的年龄大概是十六七岁。(不能写成“十六、七岁”) ¬
●【注意】相邻的两个数字而非约数之间要用顿号。 ¬
如:(25)三年级四、五的学生。 (26) 战斗在一、二的工人。 ¬
2、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
如:(26)他退休后生活很丰富,遛遛鸟呀,打打麻将呀,听听戏呀。 ¬
3、标题中有并列词语时中间不用顿号,可在并列词语之间空一格。 ¬
4、并列的词组比较长、停顿较大的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
如:(27)情况的了解,任务的确定,兵力的部署,军事和政治教育的实施,给养的筹划,武装的整理等等,都要包括在领导的工作之中。 ¬
5、并列成分做补语且需要强调时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
如:(28)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剔透〉,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 ¬
6、并列成分做状语,并列成分是介宾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
如:(29)他们[在朦胧的夜色中,在大青树下,在纺车旁边,用传统的诗一般的语言]倾吐着彼此的爱慕和理想。 ¬
●【注意】并列成分若都是单个词语或成语则用顿号。 ¬
如:(30)我们应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大国主义。 ¬
7、并列成分做谓语时,若并列成分是主谓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
如:(31)她衣服新潮,头发齐耳根长,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大声大气。 ¬
●【注意】并列成分做谓语时,若共带一个宾语,并列词间用顿号 ¬
如:(32)今年我公司研制、推出了两款新车。 ¬
8、并列的词或词组作复指成分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 ¬
如:(33)老槐树下有两辈人:一个“老”字辈,一个“小”辈。 ¬
●【注意】如并列词或词组简单,它们之间则用顿号。 ¬
如:(34)抗战、团结、进步,这是共产党的三大方针。 ¬
9、并列结构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时,为分清层次在不同属类间用逗号。 ¬
如:(35)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
五 冒号 ¬
1、冒号用于提示下文或小结上文。 ¬
如:(39)我们的复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专项复习阶段;第二阶段为综合复习阶段;第三阶段…… ¬
(40)她是秋天没丈夫的;他有一个小叔子,小她十岁;她靠打柴为生:我知道的就这些。 ¬●【提示:用于提示下文的词语“注意”、“指出”、“宣称”、“证明”、“告诉”、“如下”、“例如”等后常用冒号。】 ¬
2、用于书信、讲话稿等称呼的后面。 ¬
3、用于需要说明的词语后。如:(41) 日期: 10月20日 ¬
地点: 县剧院 ¬
● 【特别提醒】 ¬
A、 冒号提示的范围一般要管到句子末尾,不能只管到句子中间。 ¬
如:(42)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上映。(此句中的冒号应去掉) ¬
B、 部分引用别人的话,使之成为整个句子的一部分,引文前不用冒号。 ¬
如:(43)林则徐宣称:“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示决心禁绝鸦片。(应将冒号换成逗号) ¬
C、 一个句子中不要出现两个冒号。 ¬
如:(44)他在文中指出:我们要学习一些自己国家的历史,比如说:国家的政治史、文化史、经济史等。(第二个冒号应删去。) ¬
六 引号 ¬
主要作用有: ¬
1 、表明引用的部分。 ¬
2、着重论述的对象或重要的特定的词语。 ¬
如:(45)股市有它的行话:如股票价格上涨叫“牛市”,因牛的眼睛总朝上看;反之叫“熊市”,因熊的眼睛总朝下看。 ¬
3、 明是否定、反义或讽刺的词语。 ¬
如:(46) 这样的“聪明”还是少来一点好。(表否定) ¬
4、 表明是简称。如:(37) 你的这种做法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 ¬
5、 表明是成语、熟语、术语。 ¬
如:(47) 人们常常称技艺高超的工人为“能工巧匠”,赞精妙的艺术品为“巧夺天工”。
(48) 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 ¬6、 表示特殊的日子,特殊的事件。 ¬
如:(49) “五四”运动 (50) “一二•九”运动 ¬
7、 表明是象声词、音译词、绰号、专有名词。 ¬
如: (51) 青蛙“呱呱”叫,惊醒了“豆腐西施”杨二嫂。 ¬
(52) 一条“金利来”拴在脖子里,叫人不自在。 ¬
● 【特别提醒】 ¬
A、引文中有引文,要分双引和单引,单引中还有引文则用双引,总的原则是双中有单,单中有双。 ¬
B、引用的文字独立而又完整,则引文末尾的标点不能改动,并将其写在后引号的里面。¬ 如:(53)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
引文不独立,引用的话只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时,不管它是不是完整,后引号前都不能用点号(问号、叹号除外)。 ¬
如: (54)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
(55)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56) 在老张“同志们,走吧!”的招呼声中,我们这支队伍又出发了。 ¬
C、 连续引用一篇文章的几个段落,只在每段开始使用前引号,该段末尾不用后引号,直到引文结束时才使用后引号。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