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祖诒的人物介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4

丁祖诒教授自1997年起,任陕西省政协第十届常委(教育组)。
1999年、2000年,近百位驻华使节两度专程来陕西参观该院并座谈,在全国引起反响。陕西省长程安东盛赞“西译”是陕西社会办学的楷模。
此外,丁诅诒教授还翻译刊出了近百万字译文,80年代主编了30万字《英语常用词用法手册》,90年代中期参与编写出版《经济英语》、《外贸函电》、《计算机基础》等10多部陕西省自考指定教材,90年代末期主编出
版。
2004年,方舟子指责丁祖诒教授发布假消息,声称丁祖诒教授被“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评为“中国最受尊敬大学校长”,并被转载到中国国内许多新闻媒体。稍候,方舟子向洛杉矶时报证实该文章存在,但是一则付费广告。由于有很多人询问此事,洛杉矶时报的工作人员Janette Dean正式回复说:你送来的图像看来是我们报纸在2004年10月4日第B-6页的扫描或拍摄图像。(图像上面用红字标记的“2004年11月10日”看来是在后来拍摄或扫描时加进去的。) 这个关于某个联盟做了一次调查提名中国顶级大学的加框文字,的确是一个付费广告,而不是由《时报》记者或其他任何记者根据调查而得的事实所写的文章。同时方舟子也发现“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为一个叫贺玉民的人在2004年5月新注册的。
2007年4月,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并非“子虚乌有”,方舟子等没有证据表明洛杉矶时报文章是付费广告。但是洛杉矶时报早已表示那就是一则付费广告。该判决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艰难困苦,对弱者来说是一场灾祸,而对丁祖诒却是一笔财富。
46年前的一个夏天,18岁的丁祖诒教授以优异成绩被国内名牌大学青睐,但却因“政审”不合格而“落榜”。他发誓:今天我没能跨进大学的门槛,总有一天,我要登上大学的讲台。
40多年来,他由工人到助理工程师,由中学教师到大学教授,由过去的“黑五类”到今天的省政协常委,由过去的“牛鬼蛇神”到如今中国民办教育界屈指可数的“东方之子”……他被众多国家研究机构聘为高级研究员,被国务院授予享受特殊津贴的专家,被省高教协会授予民办教育家称号。
或许是与他落榜生的经历有关,丁祖诒教授对落榜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落榜生就像烧了七八十度的水,如果给他们添上一把柴,让他们在民办大学进行深造,他们同样会成为高等专业人才,他们同样是我们祖国未来的希望,这应该是第二个希望工程。
怀着这样的心情和愿望,年近半百的丁祖诒教授在自己落榜的30年后,面对一群像他当年一样向往大学殿堂的落榜生,开始了人生的拼搏。1987年,他创办西安翻译学院。1993年10月,他断然买下一家国营大厂的旧址,在全国率先摆脱了民办学校靠租赁为主的初级办学格局。
16年来,丁祖诒教授在15平方米的院长办公室里至少睡了10年。他节衣缩食,但他会花几千万元建校园网和图书馆,花几千万元为学生配置专业实验室,花几亿元建教学大楼和公寓楼。他办学严谨,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严格得让学生叫苦,但又和蔼到可以与学生共同嬉戏。 桃李不负园丁苦,如潮赞叹满乾坤。16年来,西安翻译学院依靠学费自我滚动,凭借拼搏进取,拥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1500亩校园和49万平方米校舍,成为拥有12亿元净资产、年收入2亿元的全国民办大学;有3万名全日制住校生,为国家输送了众多有用人才。丁祖诒的魅力在于他对民办教育的执著。在西译,丁祖诒一反普通高校单一专业的常规,创造并实践了“外语+专业+现代化技能”的双专业复合实用型涉外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大学后继续教育融为一体;把专业深造与现代技能合三为一,丰富了高等教育的内涵。
丁祖诒教授说,民办大学的兴起,为非国家财政的人力资源开发开辟了一条非常规跨越式发展之路。对于民办大学立法的基点问题,他也有独特的观点:民办教育立法基点应从办学者转向以200万民办大学学生为主体,变管理为保护和扶持。
西安翻译学院优质的生源群体、良好的校园氛围、独特的教育管理模式,使她当之无愧地摘下了《中国高校网》评出的“最佳民办高校之首”等桂冠。世纪老人冰心曾拉着丁祖诒教授的手,勉励他要将“第二希望工程”的希望延伸。国学泰斗季羡林教授在丁祖诒教授受北大特邀前往讲学期间热情地约见他,语重心长地说:“我约见你并不因为你是校长,而是因为你为两万多名落榜生播种了希望。”
丁祖诒教授说,自己白手起家创业的12亿元资产没有一分属于他个人私有,那全是国家的。
丁祖诒教授心中一直有一个梦,那就是经过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拼搏和努力,建立一所东方最好的民办大学,就像美国的私立大学“哈佛”那样。因此,西译一开始就注重走向世界。西译有2000多名毕业生出国深造。西译公派美国杜布克大学留学的大专生冯君、顾莉娅和余卓涌均已取得硕士学位。
中国国情网、国家文化网、国家中西部网在推介了丁祖诒和他的西安翻译学院之后,互联网上掀起了探讨中国民办教育发展之路的热潮。人们纷纷通过网络电话表达自己对丁祖诒和他所献身的“第二希望工程”的赞叹之情,西译的招生咨询电话也几乎被打爆。
如今的西译,正在实现由“落榜生”向“线上生”和3年大专向4年本科的转化,向“东方哈佛”的目标挺进。“东方哈佛”的梦是美好的。丁祖诒说,但那毕竟需要经过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的拼搏才有可能实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