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立德树人创新班主任工作艺术”培训体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7
2020年11月的呼和浩特,没有盛夏的浮躁与慵懒,只有恰到好处的温暖与和煦,处处洋溢着深秋的诗情画意。正值修炼、提升自己的美好时光,11月13日,我们到达呼和浩特市,参加了令人受益匪浅、如沐甘霖的“落实立德树人创新班主任工作艺术”培训会。历经两天,共有四位老师用他们的实际案例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主题报告。他们以追求教育幸福为宗旨,用心去爱学生,陪着孩子成长,享受当班主任的幸福快乐!他们带来的都是可操作性很强的班级建设及管理方法,有的也非常适用于我们自己的班级。培训结束后,我将此整理,方便自己和各位班主任今后的工作开展和学习。

第一场主题报告《一间教室·一个家》 蒋长玲

蒋长玲,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实验中学语文老师、班主任,成都市优秀班主任,全国新教育榜样教师。在培训中,蒋长玲老师以“一间教室·一个家”为主题,分享了自己的从教经历。蒋长玲老师幽默风趣,善于自嘲,她讲述了自己曾经的消沉与低落,讲述李镇西老师的“威逼利诱”,领导的“真诚期待”,学校大环境的“引领带动”。一幕幕场景让我们看到了蒋老师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班名、班歌、班诗、班服、班徽、班级口号”是一间间教室的独特精神文化标签,蒋长玲老师有感而发,每一个孩子都在参与“完美教室”的建设。“60平方的教室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充满了温馨与喜悦的回忆场所”。 蒋长玲回望这些年的新教育实验,“一路行走,一路收获。收获着一路的故事,一路的幸福。在追问与反思中,不断地超越自己。”

她以“曾经的行走方式"和“现在的行走方式”的对比,分享自己在“班级民主管理”、“缔造完美教室”、“丰富的活动课程”等方面的心得经验,蒋长玲老师深情并茂地讲述着她的教育成长故事,“把事故变成故事”“文化管人”“把生命特质发掘出来”“树坚强”的启示等独特观点、生动故事和温暖回忆,体现了新教育人的爱心与责任心。

不管是曾经的雏鹰班,后来的韧竹班,还是现在的煜曦班,蒋长玲老师运用课程让初中的孩子也能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过诗意幸福有趣的生活。一个个故事,一张张笑脸,一幕幕场景,一句句话语,每一刻都让人感动,从蒋老师的讲述我们真正体验到了属于教育人的幸福!她用一个教师的良知,守住一间小小的教室;她用新教育理念,把一间教室雕琢成师生温暖的家。

借蒋老师的话:把难题当课题,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种子,相信每颗种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把一堆琐碎的日子,铸造成伟大的人生,让自己带的每一个班,都成为一部生命的大片。成长,我们一直在路上……

朱永新教授说:“爱心无价,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颗爱心”。用心付出,用爱暖人,你把心放在教室里,教室里便有了温度。做一名有温度的教师,打造一间有温度的教室,共同成长,收获无尽的幸福,也是我的人生追求。

第二场主题报告《微班会创意设计与实施》 秦望

秦望,河南省济源一中教科室主任,8+1工作室主持人,《德育报》全国名班主任工作室联盟学术委员会常务主任,《新班主任》专栏作者。曾获河南省教育专家、河南省首届“十佳”班主任、河南省首届最具影响力班主任、河南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河南教育》《班主任之友》《班主任》等杂志封面人物。

聆听被誉为“中国微班会第一人”秦望老师做的《微班会创意设计与实施》报告,让人如沐春风,令人受益匪浅。

什么是“微班会”?

秦望老师解释:广义的“微班会”是指针对性强,花费时间少,解决问题及时,场地不限,自由灵活的一种面向集体的教育形式,它是主题班会的有效补充。

如何打造迷人的微班会?

秦望老师支招:

1.运用恰当素材。比如班会的主题可以很广,关爱、感恩、励志、习惯等等,形式也可以多样,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片,可以是课件,也可以是音乐、视频等等。他还为我们列举了一系列微班会的案例,让人听了耳目一新。

2.捕捉教育契机。他发现学生不团结的时候,就开一个“我们是一个团队”的微班会,不仅使学生了解了团队的力量,又增加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3.创设德育情境。取最典型的案例“一个橙子的班会”,当然这不是普通的橙子,它是“褚橙”,“橙”代表成功,“褚”代表积蓄力量,它是励志橙,梦想橙。他为学生介绍褚时健的故事,以此激励孩子们励志考名校。

4.增强活动体验。观看学生的拓展训练视频,从拓展训练中,孩子们学会了合作,体验到了自己的潜力是无穷的。

5.植入学科教学。每天多学一点,1.02的365次方等于1377.4,积累的就越多。每天少学一点,0.98的365次方等于0.0006,退步会越来越大。通过数据来告诉学生每天努力一点点有多么重要。

6.开发微小时段。比如:《论语》课程、故事演讲等。

7.及时总结点评。活动后的点评也非常重要。

8.融合心理技术。

9.巧借八方力量。可以借助突发事件、新闻热点、重大节日等开展微班会。

10.预演模拟过程。每一次微班会都会在脑海中预演好几遍,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目的,以确保微班会成功开展。

秦望老师提出的以“短、平、快”为原则,以“十招”打造的微班会,靠近学生,亲近学生,关爱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汲取信息,对学生实行主题教育,使班会课以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达到教育目的。

他的报告,使我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微班会,还知道了微班会的影响力以及开展微班会的方法。在今后的班会教育中,我们也可以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形式,不同教育意义的微班会,让“微言”也能彰显“大义”。

第三场主题报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和民主的师生关系》 

李镇西

李镇西,原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他是一位深受孩子喜欢同时深深爱着孩子的老师。在中学任教三十多年,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师,现在负责新教育实验的推广。获得各级荣誉若干,出版教育著作多部。一直奉行朴素而真实的教育,以追求教育幸福为宗旨。他的理念是: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

听了他的讲座,让我深受启发:保持教育的初心,做真教育,享受教育的幸福!我也很感动,感动于他三十多年仍然保持一颗童心,保持爱学生的纯真,感动于他和孩子之间彼此的依恋之情,感动于“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听了他的讲座、故事,我懂的了:因为有爱,才使老师与学生的心贴的那么近;因为有爱,才使一位普通教师的形象显得那么高大、魁伟;因为有爱,才让平凡的工作和生活变得那么多姿多彩。

第四场主题报告    《家校携手共创幸福童年》      郭文红

郭老师从“言传身教,榜样示范”、“合理引导,提高认识”、“搭建平台,自觉成长”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进行家校合作。没有父母的参与,没有家庭与学校的合力观,就不会有孩子真正全面幸福的成长。

郭老师讲述的“亲子日记”实践活动让我印象最深刻。“亲子日记”给她们班里的孩子及其父母带来了积极的变化,也让我明白:没有父母的成长,就不会有孩子的成长,没有父母的改变,就不会有孩子的改变。

教育不仅仅有孩子和老师,还有父母。郭老师在和孩子及家长的交流中,不是站在教师的立场上讲套话,而是把孩子放在心中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他们平等对话,一点一滴的引导他们成长,也使家长对她更信任,更尊重。

为期两天的班主任培训,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思索,身为一名班主任,我们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成长道路的指路人,立德树人,要先教会学生做人。

守住初心,用爱温暖孩子们的童年,做幸福、快乐的班主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