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我采访了一位创意写作博士,你们想知道的专业情况都在这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1
被访者:高翔(上海政法学院语言文化学院创意写作专业教师)

我之前在英国利兹大学的戏剧表演与文化产业学院进行访学,国外访学和国外读硕士是不一样的,我就说说访学的情况吧。简单来说就是选修几门课,并跟着老师做一些课题,没有学分。

在访学中我体会到三个不同:

第一个不同是上课形式小班化。 我选了两门课,一个是“故事写作工坊”,大概15到20个人,大家一起创作短篇小说;另外一个是“电台写作”,给英国的电台写文案。上课形式是小班教学,其实就是工作坊。20%的时间是老师讲,80%的时间都是大家讨论、游戏、或者去电台实操、去剧场看剧、看电影等等,应用性强,讨论很多。

第二个不同是同学的社会背景差别较大。 有的已经结过婚,有的已经工作很多年再回头修一个学位;有的是拉丁裔的,有的是黑人,有的来自中东;贫富差距也很大。所以大家在一起讨论的时候就会碰撞出很多灵感的火花,对于小说和戏剧写作而言很有益。

第三个不同是国外的老师在行业内都具有实践经验,做着相关的工作。 比如很多老师在演艺公司或剧场任职,我的老师就是一名戏剧编剧。而国内人文艺术类专业的老师,大多只是写过论文,有一些学术成果。比如广告系、中文系的老师,可能他们自己并没有在广告公司工作过,或当过职业作家。

创意写作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的大学和我们中国的大学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文科(尤其是他们的英文系)特别侧重语法、拼读、文学史的教学,培养了大量的评论家、语言学家,但是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能力很弱。于是美国爱荷华大学就进行了一场高等教育改革,主要是把那些拉丁文的经典研读课程,以及过分注重语法和拼写的课程给砍掉,增加写作课的比例。他们的写作课是从诗歌的写作开始的。到了1936年的时候,爱荷华大学成立了全美第一个创意写作硕士的学位点,标志着“创意写作”作为一个专业和学科正式出现。

创意写作的核心理念是,创意是可以培养的,写作也是可以培养的,作家是可以经过系统训练造就的。

二战之后,美国把创意写作的纳入到了自己的战后一系列的文化政策里面,降低准入门槛,通过创意写作专业的蓬勃发展来为国家培养大量的作家。这些作家可以为这些为这个社会发声。这算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福利的政策吧,带一点艺术民主的味道。

于是,大量的退伍军人、越战老兵、家庭主妇进入大学的创意写作专业,写自己的生活。这直接促成了美国战后文学的繁荣,尤其是黑人文学和战争创伤文学等流派。

创意写作和语言学、文学研究(文学评论)是三足鼎立的关系。很多大学专门开设了创意写作系,有的则开在英文系、旅游学院、管理学院、传媒学院、戏剧学院下面。

目前全美大概有100多个高校都有创意写作的专业。从全世界来看,加拿大大概是70年代由美国传过去的;英国是1967年开始开设创意写作专业。我们知道那个2017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石黑一雄,就是英国东安格拉大学的创意写作的硕士(好像是第一届吧)。所以说创意写作专业的成果是很明显的。很多该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在文学方面都有一些卓越的成就。有统计显示,美国90%的“普利策奖”和“国家图书奖”的获得者都经过创意写作专业的培训。

创意写作的教育体系,除了学校里正统的拿学位的那种专业训练,后来还发展出作家自己成立的一些非盈利组织,和一些职业写作培训。

师资方面,全世界都一样的,要求老师自己是写过作品的作家,不一定很出名,但是一定要有创作经验。不能什么都没写过,纯粹搞理论的。

课程设置方面……其实创意写作也有理论课的,但总体还是偏应用,最终的培养目标是真的能够写出作品。一般本科毕业要交一个短篇小说集或者一个长篇小说;硕士在字数、质量方面要求更高一点。

全世界创意写作博士点非常少,美国博士点的授予是2000年之后才慢慢开始探索的,目前大概也只有二三十家。这是因为博士的培养和本科生有很大的不同,还是要有学术方面的训练的,必须在创作法方面做一些研究。所以很多美国大学规定博士毕业时要交“一个长篇小说+一篇评论+一篇论文”这样一套的毕业作品。

2009年葛红兵老师(也就是我的导师)从英国访学归来,在上海大学开设了这个专业学科。2010年,复旦大学也开了创意写作的硕士点,然后同济大学、北大、大人大都开设了。 今年,华东师大也开始开设创意创写作的硕士专业。目前中国大陆只有上海大学有博士点。

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发展前景比较好,但是目前我们国内的师资非常匮乏。 大多数学校不像国外那样专门聘请作家担任教授、老师。北师大、人大、复旦等学校会聘请毕飞宇、余华等作家来做讲座。但他们不是导师,一年只来学校几次,本质上还是没有满足创意写作的师资要求;北师大,人大,南大等会有专业驻校作家,也仍不能满足写作教学的任务量。

同时, 国内的创意写作的学术研究还在起步阶段。 创意写作虽然是一个应用型的学科,但也有自己一套理论和学术体系。 目前国内几乎只有上大重视学术梳理 ,如“美国创意写作的历史”“创意写作教学法”“创作论”“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工作坊的开展策略”等等。而复旦、北大还是以作家班或者鲁迅文学院的形式进行培养。同济只招收在职的学生。

一旦成熟掌握了某种文体的写作能力,比如文案或者某个类型的小说、某个类型剧本, 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进入广告公司、影视公司等。创意写作硕士一般去出版社、文化传媒公司较多,也有做记者、进电视台的。全职作家不多,但是进作协的挺多。因为学生经过大量的操练,即使没有成为作家,毕业时也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可以通过这个专业直接进入到文学圈子去了。

上大已经和阅文集团合作开设了“创意写作网络文学硕士方向”,还没有开始招生,未来会为网文作家的学位培养做探索。

创意写作博士一般去高校做老师,毕竟现在全国总共有五六十所院校都开设了创意写作本科方向,数量还在增多,创写师资极其缺乏。

我个人看好创意写作专业的发展,因为我国的文科大量扩招之后,导致评论家过剩,太多人都去研究同一个作家,但其实社会需要更多为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服务的真正具备写作能力的人才。这是未来的趋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