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了一张形象照,朋友说我换脸了,个人品牌打造究竟有多重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4
以前谈恋爱时,最怕别人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是个好人。

这话一出来,基本没戏。

潜台词是。

“你是个好人,但是我不喜欢你。”

“你是个好人,总会有人喜欢你这款的。”

这是被人拒绝的标志性话语,被贴上这样标签的人,基本都是告白失败者。

标签,真的这么重要吗?

我们在别人心中的定义有很多种,唯独不想被定义成负面形象,但是好的印象和独树一帜的形象该如何打造呢?

还记得一句话吗?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说起品牌,我们会想到企业,会想到商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品牌,从他人对你的印象,到别人提起你时的与众不同,这些都是品牌的雏形。

从事新媒体写作和社群运营两年的时间,起初我从未想过个人品牌这个话题。

但当有一天,有一位读者发来一段消息,她因为我曾经在的一篇关于早起的文章认识我,这位读者加我的时候,距离这篇文章发布已经过去三个月的时间。

可想而知,一篇十万加的文章背后隐藏的不仅仅是流量,而是一种象征性的符号。

我特意问过大家对我的印象,有这么几个标签:知心姐姐、自律者、写作人、唱歌好听。

看,我在很多人心中的印象还挺多元的。

这是一年前的我,随着写作的深入,也随着自己创办的活动和社群越来越多,我开始意识到个人品牌问题。

去年,我开办了自己的采访专题,我想成为写作圈中为数不多做这个方向的人,不知不觉已经做了近三十期,为这个专题申请品牌,注册商标。

昨天,听完怀左的分享,他提供了很多品牌打造方式。

我也结合自己的情况,分享品牌建立的过程。

01

个人爱好,一专多强

在我的微信主页上,有这样几句话:热爱写作、喜欢弹吉他画画。

这些都是我的业余爱好,有些变现,成为个性标签,有些是自己的小喜好。

除了写作,我经常会分享自己的手绘作品以及歌曲,大家对我的印象首先是一位写作者,其次是手绘者和喜欢音乐的人。

品牌化不需要太多方向,一专多强是我为自己的个人品牌定义。

”专“就是围绕写作展开的,”多强“涉及很多领域。

从个人爱好入手,我们可以更简单地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也更有意愿维系和延伸。

有一项专长很重要,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品牌化的中心,在此基础上去拓展其他方向。

拥有多种次延伸,不仅仅增强竞争力,也会让我们更丰富,更多元。

02

多平台发展,体系搭建

就写作来说,去年,我在、微信公众号、一点资讯、百家号几乎同步更新,但随着平台的发展,也在拓展新的方向。

目前主攻微博,决定打造写作与视频方向。

多平台曝光自己,了解玩法是我尚且缺少的能力,先了解平台机制,再着手发展。

多平台发展的最大好处就是在打造个人品牌之初,多视角展现自己。只有当更多人看到,才会有基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早已过去,在不同的平台,多方位地施展自己的能力。

这点对于刚开始建立个人品牌的人来说,是个很好的方式。

03

做好微信,品牌打造成功了一半

微信是所有品牌打造中最直观,最简单的方法,也是很多人认识我们的直接渠道,利用好微信,我们个人品牌的打造会事半功倍。

★昵称、个人头像、个性签名、微信主页

我的昵称具备两个特点:

一是代表个人属性,我属羊,“达令”叫起来很亲切,二是所有的平台(除微博)名称统一。

我的头像是自己设计的,根据笔名而来,一只有亲和力的小羊,上方是羊的英文谐音“young”,代表向上、活力、青春。

这个头像我用了一年多,从没换过,一是大家相对熟悉,二是代表自己的属性,有符号感。

大家看到后会觉得很亲切,头像后的人也是没有太多距离感的。

个性签名换了很多,目前是自己喜欢的一句话和新书的名字,刚柔结合。

微信主页的封面也是自己设计的,一张接地气的生活照和一些代表自身属性的介绍,句子不长,整体画面简洁大方,也符合我的定位,青春向上。比起灰色,我更喜欢有活力、色彩丰富的背景。

★朋友圈打造

这块我相对薄弱,今年删除了很多过去发的内容,因为比较乱,所以现在也在刻意打造一些自己的定位。

最近在做的是图文模式,有时候发太长的文字别人不愿意看,我喜欢摄影,也喜欢作图,二者结合起来,图片加上主题,简单明了。

我发布的内容主要有四块:

一是文章链接,主要是自己的,还有一些其他优质的文章。

二是生活纪实,我是个普通人,也透过朋友圈展现自己接地气的一面。

三是手绘以及歌曲,属于“一专多强”中的“强”,虽然算不上很强,但也是我坚持了很多年的爱好。

四是推荐物,包括书籍、电影、课程、好用物等等。

我从不会发布的内容:

一是纯粹的心灵鸡汤,配上一张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图片。

二是负能量的内容,即便心情不好,也不会吐露在朋友圈里。

三是拉票链接,拼价之类的文案。

我的微信好友删除后还剩下不到五千人,和一些大V比起来不算多,但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标签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根据自我需求我分了近二十个组。

在微信交流中,我有几个小Tips。

Tip 1 对于读者,无论日后有无交集,最基本的礼貌要有,打招呼,表明谢意。

Tip 2 对于文友,很多处于长期交流和合作模式的,要说明来意,也要相互尊重。

Tip3 对于老师,请教时,要先学会自我介绍,请教问题时先说明来意,将问题简单列明并表示感谢。

Tip 4 对于朋友,更加随意些,但要注意社交礼仪。

Tip 5 对于同事和领导,定义好自己的行政级别,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交流。

社交礼仪有很多,但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个人形象。

我同样遵循几个小禁忌:

一是不发布清理黑粉的信息,不发布投票、群发的内容。

二是说话说一半,等着对方回答,别人是不会理你的。

三是不做无效承诺。

04

个人形象树立

¤形象照

前两天我拍了第一套形象照,用于课程宣传和海报制作,看起来更加自信和专业,选择适合自己的衣服和妆容,亲切自然的姿势就好。

¤ 平台打造

微信公众号中也有自我介绍的个性设计和菜单栏的打造。

、微博同样也是。

¤ 分享自己

我经常受邀去其他平台做分享,除了变现外,更重要的树立个人形象,在分享前做自我介绍很重要,符合自身定位,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文字,分享的主题和介绍能对应上。

更多的个人形象来自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也是潜移默化中积累的过程。

我们无法决定他人对自己的定义,但我们可以慢慢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05

维系比建立更重要

在这点上,我还是有些小自信的,自从有了【遇见】专题,很多人会向我推荐优秀的人,希望我可以做采访,这是我写作中最喜欢的一部分,将来会向出版方向延伸。

目前在研究如何将采访写作做得更深入,更具独特性。

一年半的采访,让我与更多的人建立了联系,大家再提及我是会想到,我是写作圈中会采访的人。

你看,当我们将一项领域做得够好,坚持做下去,自然会得到认可,在某一小领域中赢得一席之地。

树立形象——取得信任——愿意交付——持久关系,这是我维系个人品牌的逻辑。

最初是我们树立形象,以自己客观的方面来打造个性化特质,在沟通合作中,无论是个体还是产品,我们都需要在建立的过程中取得信任。

信任的意义在于对方愿意付出时间、金钱成本,得到相应的价值回馈,并且保持良好的关系。

长期保持个人品牌中的“专”,很重要。

比起以上建立个人品牌的过程,维系和创新更不易。

日本的秋山木工最出名的不是他们的产品,而是秋山人的”匠人精神“,享誉世界。

无论是秋山人的待客态度,亦或是对待世界的格局和工作的严谨程度。秋山木工都在维系着他们的匠人形象:勤恳做事、礼貌待人。

秋山木工也因为这样的企业文化,让更多人愿意加入秋山,为日本源源不断地输出优质人才。

个人品牌,说简单点便是提及你时,有别于他人的特质。

这份特质会让我们走得更远,也更长久地保持精进和深耕,这条路漫长且不易,好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个人品牌的重要性。

看到这,你是否也想换一个微信头像了呢?

-end-

图片|图怪兽/羊达令

你好呀,我是羊达令,一个会唱会画会写的轻度女神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