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思维与读者思维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4
如果说一篇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开头、内容与结尾,那么开头的目的自然是引人入胜,内容是引导思想正常阐述与传播,那么结尾自然是稳固态势,给人一种巩固情节和情绪的会心一笑!

作者思维其实大部分应该是站在读者思维角度去看待的,在读者的“耳鬓厮磨”下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提升自己的功力!在这种情况下,是为了吸引读者注意力而来!

而读者看一篇文章,学的不仅仅是干货或者有趣,更重要的是学习文字传播的技巧和其中的思维方式以及没有说粗来的干货!

就像我们提到钝感力的时候,我们要琢磨一下钝感力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之间最重要的本质区别和联系是什么?能够用在哪些方面?有哪些栗子可以解释说明呢?

只要当我们能够举一反三,不仅仅只看到表达出来的百分之二十,还要看到没有说透的百分之八十,那么我们所能够学的更快更好!

从效用角度来看微信公号、文章给人启发的能量为2-3分,知乎文章4-5分,一本经典教材和辅助教材能够占7-8分,如果兼有个人领悟和实践,那么效用加起来十分!

前者更适合碎片化阅读,而后者适合于整块时间的阅读,这也就是说是精读和泛读。即使在碎片化学习,依然可以通过举一反三、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表达和思考,促进思维的提高!

通过碎片化学习的案例不断提高对于信息的敏感性,通过把信息整理成系统化的内容来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和专业素养!

我建议大学生刚毕业,可以通过1-3年的努力助攻职业技能和方法论,然后有余力的情况下兼顾社会阅历和游历,增长自己的才干和见识!

等到自己羽翼渐丰,可以通过专题化和系统化的整理来不断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时政话题和兴趣爱好,逐渐一专多能,厚积薄发!大概到四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对任何话题游刃有余了!

在这个过程中,切勿贪多嚼不烂,要稳扎稳打!不可因为小成绩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一时挫败而失落放弃!人生就是要越挫越勇,不断精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