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前景如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12-31
因为从工业经济发展角度看,工业互联网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关键支撑。一是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通过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区、跨地区的全面互联互通,实现各种生产和服务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加精准的优化配置,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大幅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二是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工业互联网促进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由单点的数字化向全面集成演进,加速创新方式、生产模式、组织形式和商业范式的深刻变革,催生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诸多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

从网络设施发展角度看,工业互联网是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是加速网络演进升级。工业互联网促进人与人相互连接的公众互联网、物与物相互连接的物联网向人、机、物、系统等的全面互联拓展,大幅提升网络设施的支撑服务能力。二是拓展数字经济空间。工业互联网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可以与交通、物流、能源、医疗、农业等实体经济各领域深度融合,实现产业上下游、跨领域的广泛互联互通,推动网络应用从虚拟到实体、从生活到生产的科学跨越,极大地拓展了网络经济的发展空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4-05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前景很好。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之一,各地政府也非常重视,也在加强规划指引,支持产、学、研、用各方在技术发展创新、融合应用普及、产业生态培育等方面做积极探索、主动作为。

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呈中高速增长,有力的支撑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总体产业来看,我国初步形成完成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部分传统产业领域已具备一定市场竞争力,各领域骨干企业加快向工业互联网延伸拓展。
第3个回答  2021-09-20
近两年陆陆续续接触到不少打着工业互联网标签的创业公司,今年更是趁着新基建的风看投资机会看的倍儿带劲,生怕错过某个未来的巨无霸。我们之前写过一些关于工业互联网的科普文,大框架来说最核心的平台系统涉及边缘层、基础层、平台层、应用层,业务场景又分工厂内、工厂外,相对突出的标杆公司也出现了一些,而在经历过最初的心跳加速后,总有点激动的过早的感觉。整体来说,无论是从技术还是创业成熟度来看,想在现阶段押中工业互联网中未来的老大似乎可能性极小。

从投资看,工业互联网远未到下重注的阶段
凡提工业互联网就很难绕开GE的Predix,作为全球第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背靠全球顶级的制造业大佬,无论是从资金实力还是客户资源,都足够引人瞩目,然而从2005年就开始给飞机装传感器采集数据的它不到5年就失败了。我们给工业互联网画了一个超大的蓝图:设备间互联、设备和人互联、设备和产品互联、上下游互联,会有像现在的手机一样无数的工业app在平台上满足B端消费者的各类需求。如果消费互联网对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能有一定参考性,可以观察到这样搞一些现状:

从硬件到软件都会出现多轮世界级企业的更替

消费互联网的兴起依赖于移动终端的普及,而想必大多数人还没有忘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一统天下的日子,诺基亚2007年最辉煌时拿出了每秒卖出14部手机的业绩。但从2008年开始,智能机(安装了操作系统的手机)让故事就发生了猝不及防的变化,我们目前众所周知的ios和安卓其实是多个操作系统竞争中的胜出者,苹果、三星乃至各路国产机都是在此之后续崛起的,同时第一期的大佬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无论从软件出发还是从硬件出发,都是成立的,ios是直接依托于苹果的硬件产品,安卓则是以软件覆盖了终端硬件,但从目前的格局来看,安卓的市占率要明显更高,ios则优劣势都极为明显。类似于目前市场上既有浪潮、东方国信等软件企业入局,又有三一重工、海尔等制造业企业入局。做个大胆假设,也许最终的工业物联平台与这些企业都无关系。

创业格局不平衡:工业互联网很热,细分赛道却很寡淡

前几篇文章也有提到过,目前由大厂牵头的一些平台级项目不算少,甚至有更多的大厂开始参与进来,相应的工业app也开始不断出现,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平均工业设备连接数65万台,平均注册用户数50万,平均工业APP数1950个,平均活跃开发者人数3800人,平均工业机理模型数830个。在政府规划中,2020工业app的目标值更是达30w个。但不管建多少平台,多少app,有人使用,有数据源才是基础。

我们上面说移动终端对于消费互联网的至关重要,但手机、电脑最初的普及均不是为了联网,消费者的购买是主动行为,才为后续的所有系统升级、数据采集、APP推广打下基础。但对于工业互联网来说,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是有需求冲突的,工业互联网的数据采集是基于机器的,先不考虑未来的机器会直接带有相应功能的话,现有的数据采集并不是畅通无阻的。首先,从需求端来看,消费者会主动购买手机,但企业主短期内很难有主动购买数据采集相关软硬件的动力,影响其现有生产流程还很难看到即时效果;从供给端来看,工业互联网平台需要解决多类工业设备接入、多源工业数据集成,不同的设备有多种传输协议和数据类型,边缘层作为第一层就已然涉及多级技术,且不仅有技术门槛还有较强的市场营销门槛。可以看到在新财观察创业数据中相比于云计算这种热门赛道,边缘计算却乏人问津,工业大数据已经历10年发展。但据可查数据显示创业项目数仅有90家,获投率:34.4%、退出率:19.3%,且创业公司获投情况主要集中在A轮以前,从整体分布看仍处于绝对的萌芽期。

创业可能性的思考

1. 相比于C端,B端对于数据安全性、隐私性,海量数据处理能力,信息处理及时性等均更为看重,也就是说从技术实现上,工业APP和目前的消费APP是有难度差异的。

2. 平台是基础,数据是源头,应用是核心。更强的数据采集能力,更全的工业设备数据库,大概会如同C端的流量一样会是兵家必争。但C端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是,脱离需求的数据采集是资源浪费,C端流量讲的是从数据中挖掘你的需求,但就工业场景而言,大多需求是具有极强行业属性的,且数据采集难度更大,如果数据无法转成价值,没有企业主愿意付费,销售链条就很难建立。从市场推广上,规模复制的难度较大,目前来看,相关创业公司大多处于挨个行业啃项目的状态。
第4个回答  2023-06-26
如果从长远发展来看的话,工业互联网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的,首先是一个人力的问题,再一个是产能的问题,实际工业互联网不是一个线上的软件那么简单,而是软硬件结合之后发挥更大的产能。
举个例子,比如说一家制造型企业,因为大行业发展造成招工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容商天下提出了静默式改造这样的方案,通过不停工不停产的方式,对产线进行改造,利用机器视觉和机械臂使产线即使在只有少量人工的前提下也能高效率产出。还有的企业工厂管理过于混乱,导致产能下降,库存数据也不准确,要么零件缺货,要么产能过剩造成堆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直接在产线加装了工业视觉检测装备,然后上了一套进销存管理软件就解决了这些问题。
所以说,虽然现在很多传统企业的老板还是守旧依靠堆人来完成这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板们看到了光明的前景,肯定也是会想着去改变现状的,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前景也是可以期待的。
第5个回答  2021-12-23
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人、机、物的全面联网,促进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与高效配置。工业互联网正在推动制造业创新模式、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商业范式的深刻变革。在实体经济、数字经济、软件产业共同发展的新体系中,工业互联网成为我国制造业在中国制造2025目标下、工业4.0时代的新的发展思路。

工信部、财政部等部委最近密集出台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0年工作计划)》等多项旨在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产业支持政策。业内普遍认为,随着产业支持政策的不断落地,工业互联网应用将进一步普及,产业发展也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的情况下,工业互联网行业仍然是一片蓝海。我国工业互联网布局不断完善,且我国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布局各方面成果初现,但仍有很大进步空间。



2、工业互联网前景预测:机遇与威胁并存

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行业仍面临各种机遇与威胁。虽然在政策、企业和技术上得到大力支持,但行业发展依旧存在短板,这些短板或将成为未来工业互联网主攻的方向。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