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余欢水|原著小说VS电视剧的对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3
电视剧《我是余欢水》正在如火如荼的播放中,原著小说我看完了,电视剧我看到了第六集。

有人说,导演改剧能力真强大,电视剧情节更加合情合理,小说过于荒诞且有戾气,有人说,电视剧和原著相差甚大,仅拍出了原著荒诞的三分之一,我不是专业影评人,只能站在看热闹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认知。

原著小说短小精炼,既有现实的无奈和残酷,又有一些魔幻的设定,作家余耕通过夸张的情节设计、幽默的语言风格、冷峻的社会审视、独特的语言风格,用文字精彩地在现了一个荒诞却又悲凉的现代社会故事。

电视剧在原著的基础上做了不少补充和删减,增添了许多细节刻画,当然也删掉了不少“有趣”的地方。主题都是围绕余欢水这个小人物面对癌症时的绝望和疯狂。

与电视剧第一个不同的就是,原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他善于自嘲,内心戏具有一种讽刺性的幽默。

小说开篇写道:

短短几句话,一个身材五短,脑门秃显的中年男人形象跃然纸上,他的人生充满了消极情绪。

在公司里,面对吴安同的嘲讽,他表面上恨的牙痒痒,可是内心还是对吴安同很是景仰,觉得整个社会就是为他们这类人配备的,我不知道这是反讽还是真的,如果是真的,我觉得景仰的应该不是眼前的这个人,而是身为同阶层却不一样的社会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强大压迫感。为此我想到了最近在看的一本书,里面提到阶层固化的问题, 这个社会是否真的已经阶层固化了呢?

电视剧中,印象更深刻的是余欢水早上给儿子买牛奶的画面,视觉中扑面而来的是一个受妻子管制的无能丈夫,谎话脱口就来,连儿子都有些瞧不起。

回到公司,绕了很大个弯儿试图逃掉迟到的处罚,最终被上司无情的拆穿,原著中是没有这个情节的,这是现实生活的缩影, 对老婆的说谎,为了那一丝的尊严,对上司的说谎,为了那可怜的薪水。

原著中余欢水受教育程度较高,原生家庭虽然穷苦,但不是拖累而是动力。

余欢水是从小城市走出来的,对于未来的生活,他充满了向往和热情,就像所有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一样,他们对明天充满热情的希望。

2014年的9月,父亲带我到那个距离我家1000多公里以外的城市入学报到时,我也是这种幸福的眩晕感。

我们试图用知识改变命运,用头脑搭建未来,只是在前进的洪流中,逐渐发现真的太难了。 余欢水被现实无情的抛弃了,在这座城市生活了二十年后,他的那股兴奋劲儿,不见了。

电视剧中的余欢水,有个糟糕的原生家庭,父亲在年轻时抛弃了他和母亲,再婚后有了弟弟,因弟弟结婚,后妈逼迫父亲向儿子索要弟弟的结婚费用,堪称男版的“樊胜美”。

我不知道现在的导演和编剧都是怎么了,为什么永远不放过原生家庭这个梗,很多人喜欢把事情归咎于原生家庭的迫害,我承认它是影响一个人的方方面面,但是它并不是不可逆转的,我曾经是一个羞于表达爱的木讷孩子,就连拥抱爸爸妈妈都会很不好意思,但经过后天的学习和刻意训练,再认识我的人都说我很活泼外向。

或许是因为“原生家庭”这个词总能一下子就能牢牢的吸引住观众的眼球吧。

原著中把更多的描写放在了余欢水卖眼角膜器官和实现人生夙愿上,此是小说的高潮部分,刻画出了他的道德底线以及他的真实智慧,这其中重点描写了一个叫“小白兔”的女人,也就是电视剧中栾冰然的角色。

电视剧中更侧重家庭、职场的矛盾播放,一 个无能的丈夫,一个抱怨的妻子,一个懦弱的职员,三个品性败坏的领导。

余欢水的老婆叫甘虹,由高露饰演,精神出轨,原著中似乎没有名字,对其也是一笔带过,只是几处极度夸张的渲染了她的存在,让人不得不对她印象深刻,比如在餐馆吃饭时,她骂余欢水是窝囊废,原著是这样的。

是什么样的一个女子能够在公众场合做出这样的事情,她究竟对生活抱怨成什么样子?对婚姻失望成什么样子?

抱怨是婚姻的坟墓,因为它让一个女人衰老,让一个男人颓老。

在我看来,语言模式的好坏对感情是有影响力的,坏的语言模式随时随地带着杀伤性,每次剂量不大,但是高频的,突如其来的冷嘲热讽或含沙射影地挑衅式语言会极大的破坏关系里的信任和连结感。

比如一个妻子在说一个献殷勤的丈夫:

又在训斥写作业的孩子:

对于这种荒诞性的文笔,我知之甚少,只是曾经在郭敬明主编的最世文化中见过,习惯于以一种独特的手法不紧不慢的叙述着故事的悲凉。我不知道电视剧中的结局会如何改编,只是小说的结局令人唏嘘且滑稽,转了一圈,好像又回到了原点。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