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一院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创办初期,该院27名工作人员中,仅有2名医生,设置病床303张。1920年2月7日,因成功实施首例剖腹产手术,一时名声大振。
1933年,建成病房大楼和门诊大楼,门诊大楼大门正对着马山埠。
1942年,武进医院被日军占领,因社会反应强烈,日方被迫将鸣珂巷崇真学校校址改成医院,院名为公立武进医院。
抗日战争胜利后,武进医院迁回原址,至解放前夕,医院共有床位150张,年收治住院病人3254人次。
解放后,人民政府接收武进医院,并着手改革制度,降低收费标准,提高医护人民的政治地位,注重服务质量,求医者日益增多,医院信誉大增。1954年动工新建门诊大楼,第二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大门朝北面对局前街。
1955年4月7日,武进医院改名常州市人民医院。次年2月1日,又改名为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经过90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一所科室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医疗设备先进、学术水平较高,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995年列为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2000年更名为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5年被确立为江苏省首批基本现代化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近6.9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75万平方米,建有两幢现代化综合病房楼。医院现有床位1680张,年门急诊量175.65万人次,年出院病人约5.83万人次,手术2.5万余台次。医院现有职工21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91人,副高职称28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0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省333人才培养工程15人,省医学重点人才3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