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教师发展性多元评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7-07
教师发展性评价是面向教师未来发展的期望性评价。它以教师为中心,信任和尊重教师,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注重管理者和教师的平等对话,让教师民主参与评价。
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既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以促进学校需求、教师需求和学生需求的融合。在评价主体上,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多源化,重视自评和互评作用;在评价方法上,注重评价方法多样化,尤其是把定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者和评价对象的关系上,重视平等、理解、互动;在评价结果上,更关注评价的结果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是否认同和对原有状态的改进;在评价内容上,具有多维性和发展性,既关注教师的显性工作,更关注教师的隐性工作。根据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从教育纬度、学习纬度和创造纬度着手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及评价方案的制订,都应有教师的积极参与,使评价方案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同。
构建教师发展性多元评价方法,要依据教师的发展需求,研究与教师发展有关的各个系统和各项因素之间相关性,然后确定评价指标。针对不同的层次、不同学科的教师,我们可以在整体上设定三个梯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即基础性发展指标———一个合格教师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对任教1—3年的教师的评价;持续性发展指标———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的要求,适用于对快速成长阶段的教师的评价(6—8年);创造性发展指标———创造型教师的发展指标,适用于对成熟阶段的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名师)的评价。
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发展性多元评价表现为三种状态:
第一,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对教师个体或群体的专业发展状况进行诊断并研究改进策略的评价,一般分为教师自我需要的形成性评价和教师整体素质的形成性评价。
教师自我需要的形成性评价可在发展过程中随时进行,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也可以结合互评。自评可应用自评量表、教学反思、阶段性工作总结、经验交流、问题诊断、学科增量(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等分析方法,分析自己现在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表现,并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调整和完善自我发展目标。互评一般可应用教学个案分析和研讨、说课、听课与评课、述职测评或展示成长记录等交流方式,并应用调查问卷或互评量表等调查方式。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互动交流,探讨被评价者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双方一起反省既定目标的适应性及达成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确定被评价者的未来发展目标。整个评价过程充分体现评价双方的对话和沟通,体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师整体素质的形成性评价的时间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情况灵活确定。评价方法为:一是教师自评,确定本人的阶段进步程度;二是评价组在教师自评的基础上与教师进行对话和沟通,通过纵向比较对教师发展情况作出判断,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发展性的意见和建议,并研究改进措施。评价组对全体教师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教师整体发展情况作出评价,重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研究改进策略。
形成性评价重在从多种渠道帮助教师获得改进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信息,明确被评价者今后发展的方向与目标。而评价结果只是作为帮助教师研究改进策略的参考,不与教师奖惩挂钩,因而教师可以在宽松的心理环境里,根据自己的愿望和特点,发挥出最大的潜在能力。
第二,基础性评价。基础性评价是对教师基本素质和工作成效的评价,兼顾发展性和鉴定性的多元评价。
评价的一般方法为:教师自评,通过自我反思,形成自评报告;学校综合评价,包括同事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领导评价、专家组评价等;同事互评,即通过教学个案分析、研讨、听课、成长记录、成果展示等交流方式,互评量表的调查方式,互评以行政组为单位进行;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评价,召开由不同层次学生和学生家长座谈会,开展民主测评等形式,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教书育人、师德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领导评价,可运用面谈、座谈会、评课和教师述职等交流方式,关注教师个体差异和工作特点,注重发现教师的闪光点和进步,帮助教师树立自信心,实现自我发展;专家组评价,在综合上述评价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评价(随机抽查),教育教学业绩评价(以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幅度为依据)等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采用档案袋评价法和综合模糊评价法。
第三,展示性评价。展示性评价是教师向学校和社会公开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以获得社会认同并寻求同行和专家帮助的评价,它是一种兼顾发展性和鉴定性的多元评价。展示性评价一般分为综合展示评价和专项展示评价两种。这两类评价一般应由教师本人提出申请。展示性评价结果以等级和评语方式呈现,评价结果作为帮助教师研究改进策略的重要参考,也可作为评选和推荐各类名师的重要依据。
教师发展性多元评价既培养了教师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又显示了评价对教师的管理功能,可以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整体素质快速提高和学校组织的快速发展。

《中国教育报》2006年11月29日第12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