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怀念的童年的味道就是我奶奶的味道。我觉得我奶奶做的所有对我东西都好好吃。我就是吃奶奶的饭菜长大的。我童年时候,爸爸妈妈出去打工了,把我扔在奶奶那里。
我和奶奶一起生活。那时候我身子弱,奶奶就天天地给我补充营养。我吃了很多奶奶的特色菜肴。真的很怀念。菜里不仅是好吃的味道还有奶奶的真心。
我奶奶做的糍粑我最怀念最想吃。把糯米蒸熟,就放到一个锅里,让我使劲拿锤子砸。那时候很多的小孩子都来我家等着吃糍粑。奶奶知道我喜欢吃。于是就每周五都给我做糍粑吃。那糍粑白白的,像个小娃娃。吃起来满口都是糯米香,还爽口弹牙。
我在很多小孩子里的威望就是奶奶的糍粑帮助我建立起来的。那时候没有孩子敢欺负我,因为欺负我的话就没有我家的糍粑吃。现在想想觉得好怀念啊。
我奶奶做的最好吃的事土豆炖鸭。我从小挑食,不爱吃青菜也不爱吃白米饭。于是奶奶为了让我营养均衡,就经常给我煮土豆炖鸭。土豆里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吃土豆就和吃完白米饭一样,土豆炖鸭里还有白菜,白菜在这菜的汁里烫一烫,简直美味上天了。
这样的话既有饭也有菜还有肉,我又喜欢,所以奶奶就经常做给我吃。我很怀念这道菜。真的很好吃,土豆炖得很软,鸭肉很有嚼劲,白菜缓和了肉味增加了清香。
我觉得糍粑和土豆炖鸭的味道就是我奶奶的味道。我吃着这些东西就可以想起奶奶了。
我最怀念的食物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而是每次放学回家奶奶下的面条。那碗面成为了我记忆中最美味的食物,也许只是因为那份面中承载了太多感情吧。
从小因为爸妈在外面打工,所以我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我初中的时候在一个寄宿学校读书。两个星期回去一回。每当我回去的时候爷爷早早的在镇上的车站候着,有时候一等就是一下午,那时候回家的路总会觉得特别的长。
一到家,奶奶的面条就正好刚刚下锅,不知为什么奶奶总是能把下面的时间掌握的刚刚好。因为通常到家的时候不是饭点所以奶奶就会先用一个小锅炒点菜,然后下一碗手工做的面。那时候就觉得那碗面格外的好吃,很香,很暖。
后来我吃过很多种的面,却总是觉得不像真正的面。在外面吃饭总有一种吃快餐的感觉,吃饭已经不是一种享受只是为了填饱肚子罢了。其味道也是吃过就忘记,很少有什么怀念。
前一段时间我和姐姐回老家,刚进家门奶奶就说想着你们该到了,中午的时候就把面擀好了,正好够你们一人一碗的。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这才是家,这碗面虽然不值什么钱,在我心里却是无价之宝。
一个人在外面有时候忽然想起那碗面的味道,自己就会尝试着做,不知道是锅不对,还是人不对,我总是做不出记忆中的那个味道。有时候走在小巷里闻着从别人家传来的菜香,就会觉得那是一种家的味道,也许那碗面在我心中也变成了一种符号,那就是家。
我最怀念的是我奶奶给我做的猫耳朵。他是一个面食,是山西当地的一种食物。是把面做成捻成一种猫耳朵的形状。现在还能清楚的记得小时候夏天的暑假,每天中午奶奶在家里的厨房里,都会早早的把猫耳朵用手一个个的捻好,然后再浇上西红柿鸡蛋的调料。现在还能回想起来那个面的味道。我觉得虽然是很普通的饭,奶奶做的饭好吃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可能怀念的是小时候和奶奶在一起度过的日子。
还有一个很怀念的食物是大姨包的羊肉饺子和排骨炖土豆。羊肉是我最爱吃的肉,大姨调的饺子馅我觉得非常有味,包的饺子形状也很好看。还有排骨炖土豆,每次大姨都会把土豆炖的软软的,然后排骨的汁渗入土豆里,土豆也会很香。大姨挑的排骨都很少有骨头,或者骨头很小肉很多。我吃很多的时候大姨就会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