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往今来——甲骨文欣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8
      从甲骨文开始,在漫长的3300年间,汉字一直在随着文明的发展而变革演进。从甲骨文到金文、大篆,从小篆到隶书、楷书,每一次变革,都代表了知识的扩张;每一次演进,都承载了文明的进步。而中华文明没有间断过的各方面伟大成就,无不有赖汉字记录而传承至今。

      120年前(光绪25年),晚清金石学家王懿荣无意中发现一味叫龙骨的中药,上面刻着一些看似文字的符号引起了他的好奇。他开始大量收购龙骨,通过比对研究,确信是古老的商代字。“甲骨文”这一古老的文字得以重见天日,跨越3000年,甲骨文复活了。

      甲骨文是3000多年前商王朝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兽骨上契刻的文字。与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不同,甲骨文一直绵延流传,演变成今天通行的汉字。甲骨文不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但它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它是汉字的童年。因此,被视作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

        甲骨文的发现,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前推了1000多年,也把与文字相生的中国书法史向前推进了1000年。大家学习甲骨文,有四位大师大家必须要知道,哪四位呢?一个就是罗振玉,第二个王国维,第三个董作宾,董作宾是我们河南人,也是第一个来殷墟进行科学发掘的人,第四个大家可能都知道,就是郭沫若。“甲骨四堂”之一的董作宾先生为甲骨文的断代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提出的十项断代标准,其中就包括文字书风的演变。商代已有精良的笔墨,甲骨文经契刻,风格瘦劲锋利,给书法艺术带来新的营养,以甲骨文为书体的书法艺术让这古老的文字复活。郭董罗王,甲骨四堂。甲骨学大家唐兰这样评价他们的贡献:“卜辞研究,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他们四人的贡献,共同构成了120年来甲骨学殿堂坚实的基盘。

        甲骨文似乎蕴藏一种神秘的力量,它沉睡三千多年,以不经意的方式重现,其能量让世人惊叹。伴随甲骨文的复活,以文字考据为基础的甲骨文考古,已涉及到战争、农业、天文、气象、医药、建筑、婚嫁、民俗等众多领域,甲骨文已成为独立的学科——甲骨学。另一面,甲骨文虽3000岁却不改童颜,作为汉字的童年,它常常以顽皮的面貌呈现给世人:以甲骨文为元素的工艺品、服饰品以及微信表情包已不知不觉融入人们的生活。现代科技和大数据等手段,已应用到甲骨文的释读研究中,沉睡3000年的甲骨文已经醒来。让我们和甲骨文一起嗨皮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