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声律启蒙第三十五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水煮声律启蒙.第三十五章(世间可有梅长苏)

第三十五章.十二文(二)

欹对正,见对闻,偃武对修文。羊车对鹤驾,朝旭对晚曛。花有艳,竹成文,马燧对羊欣。山中梁宰相,树下汉将军。施帐解围嘉道韫,当垆沽酒叹文君。好景有期,北岭几枝梅似雪;丰年先兆,西郊千顷稼如云。(老规矩,读三遍,读着不顺溜的,翻翻第四、十、十三章,温习一下关于旧韵的知识)

“一事不知,以为深耻”这八个字拿出来作为任何一家搜索引擎公司的企业口号,或者一个知道分子的座右铭都毫不违和。正是在这八个字的勉力下,陶弘景除“六经诸子史传无所不通”之外,还通晓许多冷门小众的知识。其全部著作多达八十余种,内容涉及医药、炼丹、天文历算、地理、兵学、铸剑、经学、文学艺术、道教仪典等诸多方面。

其中包括史上首部道教神仙谱系《真灵位业图》,给天神、地祗、人鬼等三千多名道教神仙,统一进行了套改定级。

更变态的是,陶弘景还精通武学,史书记载其“便马善射”。而梅长苏其实也并非一开始就弱不禁风,最后一集中,他一句“你知道我这双手,以前也是挽过大弓,降过烈马的…”,不知说哭了多少人。

当然,才情不是重要的,我们看事迹。

梅长苏,以客卿身份在大梁皇室和重臣之间周旋,但始终只是一介布衣。而陶弘景中年辞官,挂朝服于神武门,隐居茅山,彻底脱离体制。但梁武帝萧衍与陶弘景之间,书信不绝,月常数信,“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故时人谓陶弘景为“山中宰相”。萧衍对陶弘景信任到何种程度,举一个例子你就了然了。萧衍废齐更立后,“梁”这个ID号就是陶弘景给起的。

当然,事迹也不是很重要,要说像梅长苏,关键还得看颜值。根据《南史》记载,陶弘景“身长七尺七寸,神仪明秀,朗目疏眉”,能在史书上捞到这十四个字,绝对应该是一枚帅哥。

综上所述,才情,权重3%,相似度90%;事迹,权重7%,相似度60%;颜值,权重90%,相似度95%;综合相似度:92.4%。自己汗一下,好科学的计算方法!

在讲陶弘景时,其实还有一个问题不好解决。我们在第二章就讲过梁武帝萧衍,这是一个对佛教高度沉迷的皇帝,动不动就去同泰寺讲经,他怎么会和一个道教控过从甚密?对此,陶弘景也曾困惑过。在南梁举国崇佛的大环境下,迫于无奈,陶弘景以道教上清派宗师的身份,礼阿育王塔受戒,自此佛道双修。

后人多将此事视作佛道交融的例证,其实是陶弘景为维护茅山道众的权宜之举。陶弘景在好友沈约去世后,写了这样一首诗:“我有数行泪,不落十余年。今日为君尽,并洒秋风前”,可见所谓“山中宰相”也有一颗憋屈的心。

这个沈约也是中国古代出了名的帅哥,帅哥其实也喜欢找帅哥做朋友,比如前些天刷屏的胡歌CP霍建华。

这位沈帅哥,与谢灵运的族侄谢朓等人一起,将四声的区辨同传统的诗赋音韵知识相结合,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套五言诗创作时应避免的声律瑕疵,就是后人所称的“四声八病”。所谓“八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钮、正钮等,具体所指,素有争议,但“四声八病”为第三十三章格律诗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当然,沈约最有名的还是他的腰!

话说沈约暮年消瘦,李后主“沈腰潘鬓消磨”、夏完淳 “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所言细腰都是指的沈约。所以“沈腰”的正解是形容病态,用以描写长腿欧巴纯属引申,和风流韵事更是全无关联。

所以有人把“韩寿偷香、相如窃玉、张敞画眉、沈约瘦腰”合称“四大风流”时,沈约默默地点了举报…

树下汉将军说的是东汉大将冯异。他和之前讲过的马武同为光武帝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排名第七,比马武高了不少。

说话征战间隙,这些将军们聚在一起,话题无非是自述战功,胡吹乱侃。每当众将争功论能之时,冯异总是一个人默默地躲到大树下面,于是便得了一个“大树将军”的雅号,代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

后来有记者采访他时,他充满感情的说:“想想我们伟大的领袖,再想想那些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我觉得我的功劳是如此的渺小…”,从此直到病死军中,冯异再也没有透露过他躲在树下的真正原因:怕-晒-黑。

马燧对羊欣,《声律启蒙》一书中明星实在是太多。中唐名将马燧,和晋末书法家羊欣都只能做龙套处理了。作者车万育写他俩,无非是想用“马”和“羊”对仗而已。

这其中的羊欣是王献之的外甥,跟随王献之学习书法,名重当时,被评为“一时绝妙”,“最得王体”。当时有一句流行语说:“买王得羊,不失所望”,绝对是高仿中的高仿。但有一个人对羊欣书法的评价最为精妙,“羊欣书如大家殚女为夫人,虽处其位,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说这话的不是别人,就是时不时给陶弘景写信的梁武帝萧衍。

施帐解围嘉道韫,当垆沽酒叹文君。谢道韫、卓文君,这两个文艺女青年的经历大同而小异。比如都家境优越,但卓家是土豪,谢家是贵族;比如都爱好文艺,但文君偏艺、道韫偏文;比如婚姻都不是很幸福,但文君是自由恋爱,有苦只能自己解决(详见第十七章),道韫是包办婚姻,时不时的可以回娘家诉苦(详见第三十二章)。

关于谢道韫还有这么几个典故需要再讲讲。第二十三章提到《红楼梦》中薛宝钗、林黛玉合用的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前句用的乐羊子妻的典,后句说的就是谢道韫。

在谢道韫还是小萝莉的时候,叔父谢安指着漫天飞雪问谢家子侄:“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朗答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对小孩儿而言这个答案已经很不错了,可惜谢家还有小道韫,注定谢朗拿不到小红花。小道韫的回答是:“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家幼儿班的这段问答,就是后世文人津津乐道的“咏絮之才”。

谢道韫不仅诗文出色,还有奇高的辩才。小叔子王献之在厅堂上与客人“谈议”,眼见要输,谢道韫挺身而出,让婢女在门前挂上青布幔,自己在布幔之后,就王献之刚才的议题与对方继续交锋,终令客人理屈词穷。这就是文中所谓的“施帐解围”。

打不过找哥哥,说不过找嫂子…

—END—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