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专家张波:文创产业发展企业肩负使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6
“文创产品的开发,国内相关企业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义务”国内资深策划专家张波表示。

近些年来,大众文化自信力提升,而文创本身就是文化的代表,可以挖掘到用户喜欢新事物、爱玩爱分享,以及传统文化的认知和需求更为强烈的特性,而 旅游 景点、博物馆等有丰富自己独特的标识和或藏品资源,文创产品又是连接公众最好的纽带之一,可以依托丰富的藏品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文化标识,有着得天独厚文创产品设计开发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创产品与大众生活相连接,延伸可以让游客把在景区博物馆游览的新奇体验延伸到工作生活及家庭中。所以就有了三星堆彩妆、兵马俑雪糕等这些有趣又有脑洞的的营销才能无往不利。

作为文创产品具有标识性和代表性,比如2022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足时火了一把。在我国类似于国家一类博物馆或者五A景区,尤其以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院为例,具备有实力有专业的文创团队可以打造衍生出多品种,实用性, 娱乐 性的爆款。广受消费者热捧。比如2013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就推出了“朕知道了”创意胶带纸,“翡翠白菜钥匙扣”等风靡一时。引发大陆博物馆的对文创产品开发的兴趣和重视,后“故宫博博物院”陆续推出了“朝珠耳机”,“皇帝折扇”等。引发购买热潮。

图片:福通文化高层在景点调研学习908i

可是大多数景点和中小博物馆观念滞后,人员经验缺乏,资金不足,导致文化产品单一, 缺乏创意,销量低迷。问题主要是把实物直接按比例复制,或者把图案直接印制到书画作品,丝绸,抱枕,手机壳上,毫无心意,有些文创产品与 旅游 纪念品毫无差异,不能体现景点或者博物馆的特色。

而所谓的文化创意就要跨界,要有设计灵感,尽可能有既有观赏性又具备实用性。所谓跨界,是把一些原本毫不相干的元素融合起来,通过元素的相互渗透,彰显出一种新锐的态度,并取得消费者的好感,是对潜在消费者内心中的需求进行聚合。紧密地结合用户内心的需求。所谓设计就是在标识或者藏品中找灵感,以独特的设计拉进进景区和观众的距离,挖掘标识和藏品内涵才是文创产品开发的灵魂,只有找准特色才能有吸引力。

图片:福通文化高层在景点调研学习

另外数据显示,在2020年,仅上海文创产业的全年总产出就超过了2万亿元。不过,文创产品在创意转化深度、商业价值实现、版权保护等方面仍存短板。

文化和 旅游 部发出的《文化和 旅游 部办公厅关于推进 旅游 商品创意提升工作的通知》中提到几个重要概念: 旅游 商品、创意产品、文化创意产品、文创产品、文化和 旅游 创意产品等。其中“文创产品”是文化创意产品的简称,“文化和 旅游 创意产品”是文化创意产品和 旅游 创意产品的简称,各概念既相关联,又有差别。

文创产品实现商业转化的关键在于,把“IP最能拿得出手的点放大,让消费者对IP产生人格化联想,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的价值”。目前,文创行业的门槛并不高,有小的创意就可以变成“泛文创产品”,这类同质化的文创产品通常进货价格较低、利润空间较高,很容易受到景区或商业街的商贩青睐。

其实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已涵盖了文化、艺术、 科技 、传媒、动漫、影视、 旅游 等各个领域。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强,加强其平台发展就显得日益重要。

早在2014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及组织实施。

而在2016年,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又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对文化遗产单位开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作出明确部署。

文化 旅游 部于2019年5月19-20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景区发展与文创产品开发座谈会,并在全国文化和 旅游 资源开发工作会上,围绕 旅游 景区的发展与文创产品开发等工作进行总结和部署,并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工作。

当下疫情影响游客出游,但节假日却迎来游客报复性 旅游 。作为国内的文创开发企业,比如福通文化等有实力的创作单位和公司就应承担起文化传播的纽带,在文化创意上下功夫,不断学习,不断挖掘在文化产品开发项目,实施带头和产业拉动作用。国内景区及博物馆也应创新思路,务实作风,有效的推动和管理好文化创意产业,为游客普及传统文化知识,支持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强国做出贡献。

(本文作者:张波,国内资深策划专家,福通文化总顾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