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育性的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6
1. 关于教育性的诗句
关于教育性的诗句 1.学校决定在校园里某些地方写上富有教育性的诗句,用来劝学和励志,
【答案示例】【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理由】它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只有多读书,知识才会不枯竭,才思才会不间断。它鼓励人们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理由】它告诉人们,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激励人们要勇攀高峰,不断进取。

试题分析:解答仿写题,除了要弄清题目中的显性要求(比如此题中的“富有教育性”、“劝学和励志”、“必须是较有名的诗句”、“一定要写出作者”等),更重要的还要弄清题目的隐性要求(比如题中所给示例在句式和所用修辞方法等方面的特点)。题中,诗句好找,但一定要注意必须合乎示例的格式:“它说明(或‘告诉’)……”。
2.用来劝学和励志的教育性诗句有哪些,作者是谁
1、志士惜日短。 愁人知夜长。 傅玄 《杂诗》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

3、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杜牧 《留诲曹师等诗》

4、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观书有感》

5、书中有女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劝学诗》

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今贤文》

7、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绝句》

8、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贾岛 《剑客》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 《长歌行》

10、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神童诗》

11、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 《题弟侄书堂》

1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 颜真卿《劝学》

13、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始作镇军参军经曲》

14、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咏史·其一》

1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16、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孟郊 《劝学》

1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二首·其一》

18、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 王安石《赠外孙》

1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20、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2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22、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杂诗》

23、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陆游 《冬夜读书示子聿》

24、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柏学士茅屋》

2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淮南子》

26、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 陆九渊《读 书》

2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

28、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 杨继盛《言志诗》

29、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神童诗》
3.有关教育的诗句有哪些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 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 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 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 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 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 1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 14.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 15.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 16.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 1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 1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名言警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劝人珍惜光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一寸光阴一寸金,存金难买存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富有教育性的句子,用来劝学和例子,并寿命理由
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

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驾驭不好,极易流于枯燥和单调,本文形象清新、脍炙人口,于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原因何在?最重要的是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时手法又极其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而绝无学究气。

如文章开首,连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五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称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收到了先声夺人的强烈效果。 从形式上看,《劝学》中的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

阐述观点、论证道理,有的从正面设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的从反面设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总之,铺锦列绣,无所不用。

所以文中用喻虽多,却无板滞生硬的感觉,相反,随着用比的连续转换和充分展开,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生气勃勃。 荀子的文章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铺陈扬厉,说理透辟;行文简洁,精练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

《劝学》教案 通假字 木直中绳, 以为轮 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虽有槁暴 通“又”。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 通“性”,天赋,资质。

词类活用 木直中绳, 以为轮。 ,使动用法,用煣的工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向上;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足,名词作动词,走得快。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古今异义 1.故木受绳则直 古义:墨线;今义:泛指所有绳索。 2.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4.假舆马者 古义:凭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5.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6.蟹六跪而二鳌 古义:腿,蟹腿; 今义:两腿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跪下。

虚词 于 青,取之于篮,而青于蓝。 于,介词。

前者引进动作的处所,作“从”讲;后者引进比较对象,作“比”讲。 另:苛政猛于虎;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介词,引进动作对象,作“对”、“向”讲。 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者,代词。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

另:有蒋氏者;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另: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而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连词,表并列,可不译。

另:君将哀而生之乎; 吾尝终日而思矣 连词,表修饰,可译作“地”。 另:潭西南而望;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可是”。 另: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于是”。 另: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 军惊而坏都舍(表比喻)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

曾在齐国下讲学,后游历秦国,晚年任楚兰陵令。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二十卷,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劝学(节选)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它的弯度就符合圆规(画的圆)。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煣的工艺使它变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就直了,刀剑在磨刀石上磨,就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多次检查、省察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我曾整天空想,不如在极短的时间内所学到的东西;我曾踮起脚跟远望,不如登上高处看见的范围广。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远处的人能看得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变洪亮,但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和桨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君子的天资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
5.有关教育的诗句有哪些
1. 《师说》

唐代: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 《远师》

唐代:白居易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3. 《林琴南敬师》

清代:佚名

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即呼备,赍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4. 《赠孟浩然》

唐代: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5. 《问说》

清代:刘开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