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卑情结,据说戳中很多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3
“越是懂事的孩子越会自卑到骨子里”,忘记了从哪里看到这样一句话,但一直印象深刻,可能是这句话本身触碰到了我的内心,因为小时候的我可能就是那个自卑到骨子里的人吧,也是大人嘴里最懂事的孩子。

01

自卑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它分为不同的层次,自卑到骨子里可能就是对这个世界的绝望,那是一种无论做什么都改变不了现状的绝望,极度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最后变成了讨好型人格,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如何讨大人欢心,所以变成了大人眼中懂事的孩子。

自卑并不是天生的,它总是由一件事情或一种行为引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成绩突然一落千丈,至今没找到原因,可能和那个不太会教语文的数学老师有关吧。(那时候的乡村小学教学环境确实很差,一个老师可能要带多门课)

考试成绩往往及格不了,实际上当时班里的同学很少能有及格的,但是我的父母很严厉,他们觉得这样的成绩差到家了,可是那时候成绩就是提不高,后来为了得到父母的认可,学会了撒谎,隐瞒成绩,事情败露之后,更是一顿批评。

再后来就是不断的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比较之下,我更是很差劲。自卑可能就是从那时开始, 自卑这东西一旦沾惹,便是逃不掉的死循环,越是自卑,越是得不到别人的认可,更无法改变现状,最终只能是越来越自卑。

所以我的学习成绩直到初中都很差,是老师眼里的差等生,那时候老师眼里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是老师口中被调侃的反面教材(这话不绝对,但是我遇到的初中老师大多都是这样),所以那些差等生,大多破罐子破摔了,但他们的内心的确自卑。

直到读高中(我读的是三流高中,在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的眼里我读的高中盛产流氓和混混),我遇到了几位终身难忘的恩师。

他们不用成绩把学生划为三六九等,而且认真耐心的教好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个体,看到每一个学生成长的不同可能,并对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长之望,(庆幸我遇这样的老师,感恩)。

慢慢地成绩有所提升,慢慢地找回自信,慢慢地得到认可,慢慢地意识到这个世界没有想象中那么绝望。

那个渴望被认可的自我才真正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我开始有勇气挑战自卑,渐渐地战胜自卑,我相信, 只要心中不屈服,就可以一直活的笃定,一直绽放光芒。

02

那种自卑到骨子里的极端自卑除外,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自卑情结。 当我们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无法改变的现状甚至无法达到心中的预期时,都会有失落和失望甚至是无奈情绪的出现,这些都算是一种自卑,从这样来看,愤怒、眼泪都是自卑的表现。

最近认识一位朋友,她是父母眼中优秀的女儿,她是同事口中出色的工作者,她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有曼妙的身姿、袭人的脸庞,这样一位像风的女子告诉我,她自卑的要死。

我很诧异,详细询问得知,她只是不满于现在的自己,她属于典型的完美型人格,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她因为没有达到自己心中的高度,而自卑。另一方面,这样的自卑促使她前进,是她向上的助燃剂,我想最终一定会成就一个与众不同的她。

同样,还有一位朋友正在走出这自卑,她因患有MS病(多发性硬化症)而自卑过,她似乎觉得自己会因此而找不到心爱的人,也会因此而影响自己的工作和事业。

可是她做到了好好吃饭、好好运动、好好休息,让自己的身体处于良好的状态,她正在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她告诉我自己曾经自卑过,正因为如此她才努力走出自卑,变得越来越好。

因为自卑,她们变得更好。

03

自卑情结是由阿德勒提出的,是个体心理学的重要概念,是指当一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适当对付的问题时,他表示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出现的就是自卑情结。

由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愤怒和眼泪以及道歉一样,都可能是自卑情结的表现。由于自卑感总是造成紧张,所以争取优越感的补偿动作必然会同时出现,但是其目的却不在于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会有自卑情结,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卑可能让我们一蹶不振,也有可能让我们突破自我,成就不一样的自己。

直视自己的自卑,既然想得到认可,就要无视别人的眼光,做好真正的自己,踏踏实实的努力。无关一切,只为了成就自己。

因为我曾自卑,所以我现在努力让自卑滚蛋,这个过程叫做成长。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绽放光芒,也希望那些看不到光的人可以借此走出黑暗。

感谢阅读,祝君安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