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的人类误判心理学(12-13/25):过度重视自己,过度自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4

人们总是容易过度重视自己,会倾向于认为自己拥有的东西更好,并会偏好跟自己相似的人待在一起。

关于此,有个心理学概念叫“ 禀赋效应 ”:

这是心理学的一个实验。实验的结果表明:如果捡到钱包的人,根据从钱包里找到的线索发现失主跟自己在某些方面有相似性,那么,归还钱包的概率是最高的。

芒格对此说:

这也就是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甚至,当一个群体、组织里已经容纳了很多水平低下、品德败坏的人,而且持续的时间已经很长,那么,当中产生的很多问题,很难被扭转。包括,当中有影响的人会通过打击那些真正优秀的人,只是为了保住那些能力更低下的人。

芒格说:

古希腊演说家德摩斯梯尼说:

因为人们过于重视自己,认为自己的东西就是好的,所以,在自己想要某样东西时,很容易会过度自信的去做一些判断。

研究发现,在买彩票时,如果号码是买家自己挑选的,那么相比号码是随机分配的而言,他们下的赌注会更多。而实际上这两种情况的获奖概率显然是一样的。

又如,如果有人喜欢某项运动,例如足球,那么当他们觉得对各个球队的情况比较了解时,会很自然地去买体育彩票。

再如,在一些竞技项目里,人们会倾向于挑选那些实际水平比自己高很多的选手。

芒格说,他在担任某个学术委员会的主席时,试图说服其他人不要对求职者进行面试,而只要看其书面申请材料里显得较优秀的人就可以了。当然,得到其他人的反驳,并被指不尊重学术。而芒格的观点是:

根据这个观点,当在面试中碰到的是能说会道的人时,一定要小心,不要太相信自己的印象。

按托尔斯泰的观点,很多恶贯满盈的罪犯并不会觉得自己有多坏。他们通常认为:

1、他们并没有真正犯过罪;

2、基于他们过去糟糕的处境,包括面临的生存压力,他们所作出的行为,完全应该得到理解及原谅。

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这样一类人:他们在做错事后,把其自身贬得一文不值,诉说自己多么的不容易,有着太多的问题,并且也为此做了努力,只是结果还是这样。所以,需要得到谅解。甚至会让我们产生一种幻觉:如果不原谅他们,似乎是我们的错。

这种人,是用“声称地”忏悔来拖慢他们实际地行为改变。芒格说,这样的人,应该把其当做是品德有问题。

抵抗这个倾向是很难的。

因为我们天然地会认为自己以及跟自己较亲密的人就是好的,所以,当面对要去评价我们自己及亲人朋友的行为时,少想我们这个人,而去想行为本身对应的这个“事”。包括,可以回顾过去有没有类似的事来作为评判的依据。

芒格说,较好的办法是通过学习,习惯性地应用费马和帕斯卡的概率论。

只是借助自然进化到我们大脑的经验法则很难应对各种问题,所以,应该要刻意通过学习,增加应对的可能性。

芒格对此说了个类比:

芒格并无一味否认这种倾向,而是肯定了其好处。

因为现实生活中,很多成功的人正是来源于他们的过度自信。

就像,在阿里巴巴还没有像如今这么风靡时,马云各种自信的言语会被人解读为“传销”、“忽悠”。但是,现在往回看,如果没有这样的自信,说不定我们看不到如今的阿里巴巴。

有句格言是这么说的:

芒格认为, 高度的自我称赞要比虚伪的谦虚好得多

“骄傲”是一个被低估,甚至被诋毁的一个词。现实情况是,如果有人能够在不断的行动中积累起各种成功的事件,由此持续地夸奖自己,那么,会形成一种 因为自己值得信赖而产生的骄傲 。芒格说,这是最值得钦佩的骄傲。

【相关文章】

查理·芒格的人类误判心理学(11/25):否认现实

查理·芒格的人类误判心理学(10/25):简单联想

查理·芒格的人类误判心理学(9/25):投桃报李,以牙还牙

查理·芒格的人类误判心理学(8/25):嫉妒

查理·芒格的人类误判心理学(7/25):公平

查理·芒格的人类误判心理学(6/25):好奇心

查理·芒格的人类误判心理学(5/25):一致性

查理·芒格的人类误判心理学(4/25):讨厌不确定性

查理·芒格的人类误判心理学(3/25):恨

查理·芒格的人类误判心理学(2/25):爱

查理·芒格的人类误判心理学(1/25):激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