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活30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2

30岁估计是一个尴尬又敏感的年龄,体力比不上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经验比不足40岁的职场人。
相信不少人即使毕业了几年,在一个行业摸爬滚打了好些年,到头来发现人累心累,困惑,甚至还有些迷茫,甚是有时还会失眠。然后第二天继续上班。
从毕业那天起,实现梦想的宏图激情到机械般重复的工作内容,已经日夜消磨了当初想要的是什么。几年一晃,恍然初醒,然后陷入沉思,从刚踏出社会的第一天一帧一帧的回想这几年我做了什么?有实现什么价值吗?
我想了想,成就不大,但应该还是对社会推动做了那么微乎其微的贡献的吧。
对现有职场失去耐心的我,迫于寻找解决方法,找到了 《30岁趁势而为》 ,作者陈愉,当初看到这个名字,是从看了 《30岁前别结婚》 而知道的,觉得她十分大胆,敢作出这样的标题。而后者《30岁前别结婚》这本书对我的影响的确是一个一个准,刷新了我格局,也平稳了我不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说回前者。
过程中,我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自己的确或许要去改变,内卷的情绪一天天重演,再看看陈愉从房地产行业做到洛杉矶市长,再到高管猎头,后来作者,到现在的新媒体运营编辑。真的十分佩服她在不同的年龄段,用上几年的时间去专研一个领域,而且都还做的很不错。

我提炼了书中印象深的几点。

相信大部分都听说过一万个小时定律,我以前深信这个定律是没有问题,事实也的确如此,直到看到这本书。身处这个瞬息万变的现时代,社会的环境不停的变化,很少有人会一成不变的过完整个人生。
不过对于一辈子认定了只专研一种技能的人,这个定律肯定是准确的。科比就是例子,那句“凌晨四点的洛杉矶”记忆颇深。
再不然想成功就是运气,一生中,运气占了很重要一部分的存在。就比如,中彩票。我磕磕脑瓜还是清醒点吧,我要的是成就感而且精神富足。

我从我闺蜜那里知道了冥想,从刚开始的嗤之以鼻,到现在的热衷肯定。没想到书中陈愉女士的女儿从老师那里学会了正念冥想也写入了书中。这种方法其实相当于自己的保护伞,当你盘腿冥想的时候,闭上你的眼睛,好好感受你的呼吸,你的身体,更加可以去想象你处在一个你最喜欢的环境,去好好感受那种愉悦的感觉。
我喜欢放着古筝或者安详的纯音乐去好好感受自己的内心,每次的冥想到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都感觉到神清气爽。

有没有想过做事做到一半,然后放弃的感觉。从前我觉得在一个行业沉淀了好几年,积累了经验,人脉,包括经验累积所带来的相对高一些的收入,突然放弃,到一个新的领域,去开拓自己的可能性,是一种不值得,非常冒险的。如果中途转行,那这几年的经验和积攒下来的人脉和阅历都清零,这难道不傻吗?
最近我又一直内卷,觉得我急需要一根稻草把我拉上来,最后我还是选择阅读去拯救自己。正如某部小说的男主说“你只活30吗?”
我心一咯噔,难道只活30吗?这么快就给人生下了定格键,后面的人生一样精彩。

现在年轻人,下班回家之后,时间无非就是花费在抖音,快手,微博,知乎,B站,综艺...
这些消遣类的项目,会很容易毁掉年青一代,而且难以深度阅读,深度思考。我作为90后一名老阿姨也深受毒害,有没有刷抖音刷到眼睛酸涩,头脑发胀,有没有刷知乎看着一群人在盖楼刷答案,看得不亦乐乎。实在悔恨,决定运用书中的内容,完成每天深度阅读规定时间段,就奖励自己刷15分钟。o(╥﹏╥)o娱乐至死的时代,对自己强制执行是最好的方法。

简单说说这两类型的人才:
T字型人才:T字型人才的技能习得来自不同视域的融合。T字型人才的好奇心无穷尽,永远都在探索自己领域以外的新鲜观点。 T字型人才是创新的缔造者。
I字型人才:I字型人才则是专业人才。I字型人才通过专业学习成才。
两种类型的人才都有好有坏,但是对于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瞬息万变,T字型人才肯定是现社会最能生存的人。I字型人才,若随着时代的发展,某个行业被淹没了,那这种人将会面临失业的风险。

我是一个不喜欢被打扰的人,所以导致我的微信反复删除好友很多次。但是我不觉得这个有什么问题,即使书中强调的弱关系。
弱关系的定义是:多年不联系的萍水相逢或者只见过一次面的“朋友”
有研究说明,职场上有相对占比的人,工作的推荐是靠弱关系的人脉去争取到的。我非常同意人脉的重要性。可是怎么办呢,我并不想我微信有太多人打扰,最后实现的解决方法就是两个微信,生活工作互不打扰。

年纪大了,加上内卷想找本相关的书来阅读,看完就很想简单整理出来发发恼骚,已经晚上11点了,明天又是面对现实的新一天,看书最大的价值就是,有用的价值观,看完一定要吸收然后去执行。
人生无限可能,请允许我用文字发发恼骚。
感谢看完全文的大哥哥,小哥哥,大姐姐,小姐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