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拉帘"选特长生 小升初择校大战的无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06
5月17日,北京市“小升初”特长生正式开始统一测试,众多考生纷纷在两三所中学间“赶场”,部分家长赶在凌晨便替孩子排队。记者从海淀、东城等区县中学了解到,部分中学对艺术特长实行并不多见的拉帘测试,并增加现场表演曲目。部分中学教师透露,为拿特长当作升学跳板,一些考生科技论文和成果出现“挂名”和“家长捉刀”的现象。(5月18日《北京晨报》)

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大背景下,北京市“小升初”特长生改考试为测试。为了体现选拔特长生的公平公正性。防止暗箱操作,部分中学还实行了并不多见的拉帘测试。应该说,这些举措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我看来,尽管拉帘测试的做法颇能吸引眼球,为舆论所关注。看了孩子们疲于“赶场”考试,家长凌晨替孩子排队的场面,我倒觉得该新闻的真正看点并不在于拉帘测试,而在于孩子并未摆脱考试的窠臼,择校大战愈来愈烈。笔者不禁替这些孩子担忧。

应该承认,各种各样特长项目的测试、表演,的确是在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又是乐器,又是论文的,要求是否太苛刻?别说六年级的孩子达到其中一、两项条件不容易,就是孩子的家长,孩子的老师,又有多少能够符合艺术素质考核要求?小学生艺术素质是需要提高,但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次测试能够立竿见影的。

曾有报道说,某市一重点初中,前来报名的学生或家长都会带着一本厚厚的简历与获奖证书。有的小学毕业生的各种获奖证书、艺术特长证书达23项,简历达28页之多,比大学生的求职简历还厚。笔者不禁想问,这些特长考核项目是小学课堂传授给学生,还是家长另外花钱送孩子上特长班、兴趣班学来的呢?这不是助长各种兴趣班、特长班吗?

当然,为了确保孩子顺利升入初中,望子成龙的家长不会把特长测试当耳旁风,他们肯定会送孩子参加多种特长班,全力以赴争取特长测试获得好成绩。可怜的孩子才脱离小学毕业考试的虎口,又落入特长测试的“狼窝”。为了“赶场”测试,孩子该参加多少特长培训班、牺牲多少休息时间啊。

笔者以为,小升初择校的问题不解决,甚至把特长测试拔高到了写论文的层面,表面上看是为了帮助孩子全面发展,发展孩子特长,其实是在给孩子增加另一种形式的课业负担,这实际是另一种更残酷的“考试”。很难想象,这种录取率不高,条件苛刻的特长测试,除了成为极少数特长学生展示才艺的舞台与部分学校的“政绩”口红外,能对孩子有多大的帮助?何况,从报道来看,一些考生科技论文和成果是“挂名”和“家长捉刀”的结果。

特长教育要不要?肯定要。但这是由孩子的个性发展、兴趣志向决定的,决不意味着让大批学生都去“赶场”赛特长。或许特长教育成效较好的学校会不服气地说“我们学校的学生具备这样的特长素质”。但是还有多少学校不具备这样的“特长素质”?或者说,这样的特长教育成果是建立在加重孩子学习负担,剥夺孩子美好的童年基础上的呢?

笔者担忧的是,如果从童年起,孩子就成了写论文与特长测试的的“奴隶”,他们还有多少快乐可言呢?这与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无疑是相左的。如果这种特长教育风气蔓延开来,又将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不仅素质教育改革的成果被破坏,而且孩子会陷入另一种考试的泥沼。别把所有孩子想象成特长生,均衡教育资源,消除孩子择校动机,还孩子一个轻松愉快的童年吧。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