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父母过世后,要守3年孝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09
父母过世后,守孝三年的习俗源自中国古代。关于守孝三年的起源,有两种主要的说法。首先,一种说法是,子女需要在父母去世后,将灵柩停放七天至三十五天,之后下葬。下葬后,儿子需住在墓旁,守孝三年,以防墓中亲人复活,并能及时救助。另一种说法是,子女在婴儿时期,通常由父母怀抱两年才能独立生活,加上在娘胎中的时间,共计三年。因此,子女应当用三年时间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在守孝期间,有一些具体的习俗和规定。首先,孝子在三年内不应举办嫁娶等喜庆事宜。如果已经定好了婚期,也应更改,除非在老人临终期间匆匆完婚,这被称为“冲喜”。如果因特殊情况无法守孝三年,可以选择在老人入土后立即举行婚礼,但不会贴喜字,不放鞭炮。其次,在正月十五不蒸制面灯,因为这被视为预测一年十二个月份旱涝和年景的习俗。在守孝期间,孝子没有蒸灯的权利,但可以点亮别人送来的面灯。此外,三年内春节不贴春联,以示家中有丧事。直到第三个春节,才可以贴黄色的春联。同时,守孝期间被认为是不顺遂的时期,孝子应避免冒险和大规模生意,以及避免与他人争执。
这些习俗和规定体现了对逝去父母的尊重和怀念,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孝道的重视。详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