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名人的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7-16
1、孙坚智退海盗的故事:东汉末年,朝廷贪腐,天下大乱。在这样的乱世中,江南出了一位名叫孙坚的英雄。孙坚从小机智勇敢,17岁那年,他跟父亲乘坐一条客船前往钱塘,遭遇了一伙海盗。孙坚勇敢地站出来,智退了海盗,展现了他的英勇和智慧。
2、才高八斗的曹植: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他从小就才华横溢,尤其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诗作风格独特,被誉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他的才华得到了谢灵运的高度评价:“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今天下共分一斗”。
3、孔子小时候勤奋读书的故事: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能成为一代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他的母亲在他三岁时就开始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时,他已经会念百余字了。
4、骆宾王七岁作诗的故事:骆宾王是唐朝初期的著名诗人,他从小就才思敏捷。七岁时,他在池塘边玩耍,看到一群大白鹅在嬉水,灵感突发,创作了著名的《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很快传播开来,尤其在儿童中像歌谣一样流传着。
5、刘伯温:明朝堪比诸葛亮的哲学谋略家刘基(字伯温)是明初一代奇人,他在哲学、谋略、文学、军事理论、易学、天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著述广泛涉及这些方面,如《郁离子》、《百战奇略》、《天文秘略》等。刘伯温是浙江青田人,23岁中进士,曾任元朝的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等官职。后来遇到朱元璋,再次出山,为朱元璋提供了关键的军事策略,如先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朱元璋即帝位后,刘伯温被封为诚意伯。然而,刘伯温虽才华盖世,胸有韬略,却不是政治家。他专注于学问,成就必定会不逊于任何一代宗师。但他心地至诚,性格正直刚烈,嫉恶如仇,天下太平之后,也根本不适合混迹于官场。这一点他自己也明白。熟读历史的他也知道,伴君如伴虎,对开国功臣来说尤其如此。所以他早就知道,朱元璋是—个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人。所以,当洪武三年朱元璋欲任命他为丞相时,刘伯温以不适合做官为由力辞。然而,一旦入了侯门深如海,已没有了退出的余地了。即帝位后的朱元璋,心态开始发生变化,“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所有帝王的一贯思维,尤其在朱元璋身上更变本加厉,更刻薄寡情。原来第一个要收拾的是独揽大权的丞相李善长,因为李嫉恨刘伯温,朱元璋就选择刘伯温充当杀手。他心里应该明白,让他出来收拾李善长,既是利用,也是试探他的忠诚度。他一旦受命或可减轻朱元璋的猜疑,然而,唇亡则齿寒,此例一开,以后朱元璋对待开国功臣元老就会换另外一副面孔,此等不义之举,按刘伯温的个性是绝不可为的。正因为如此,第二年他就请退,告老还乡了。刘伯温虽归老于乡,但朱元璋疑忌之心很强,人不在身边反觉难以掌控,更欲除之而后快。刘伯温也知道朱元璋对他不会就此放心的,所以他把儿子留京为官,算是人质。而且朱元璋每年岁暮都将退休的刘基之子刘琏、宋濂之子宋允载、叶琛之子叶永道、胡深之子胡伯机等召去京师,接见于便殿,询问寒暖,“亲加训诲,燕语如家人。”实则是要暗中控制。故此,退隐后的刘伯温异常低调,即便如此,最终还是未逃脱朱元璋的算计。朝廷方面,李善长为朱元璋所忌,已经自动退休,胡惟庸与李善长同乡、因李的举荐而成为丞相。其实,早在洪武二年,朱元璋曾就李善长外另一丞相人选问题征询过刘伯温的意见,刘就不看好胡惟庸,胡惟庸因此对刘伯温怀恨在心。后来终于在朱元璋暗助下得到了一次报复的机会。当时瓯、闽间有一条狭长的地域叫谈洋,该地区是盐贩、盗贼聚集的地方,方国珍便是从这起兵反元的。刘基委托儿子刘琏上奏,建议应在该地区设立巡检司以控制管辖该地,使那里的刁民无机可乘,不能互相勾结或胁迫戍边士兵一道出逃反叛。胡惟庸使刑部尚书吴云弹劾刘基,反指淡洋山临海,有君王之气,刘基想要谋取作为自己的墓地,当地百姓不答应,便想要在那里设置巡检司为难当地民众,才导致该地区形势迅速恶化。朱元璋对此事不置可否,只是命令下传此文让刘伯温知晓。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也是一种胁迫,如果没有合适的反应,谋反的罪名就会临头。刘伯温于是只好赴京亲自上朝拜见朱元库,但朱元璋又假装全然不过问此事,刘伯温既不能辨白,又不敢离开。不久便发病了。此时胡惟庸携带补药前来探望病情。刘基吃了胡惟庸拿来的药后,顿时感到有如拳头大小的石头般的硬物堵塞在胸口。刘基又利用空闲时间把这件事羞明了朱元璋,朱元填依旧不过问。又过了三个月,病情更加恶化。朱元璋派人前去问候刘基,得知他已经不能起床了,便让他乘坐传送公文的船返回青田家乡。不久后代绝世奇才就这样去世了。详情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