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鲁豫哭喊:爸,你在天上好不好?春晚“一哥”的光环背后是遗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7

《你好生活》第三季即将开播,预告片里满满的都是泪点。

撒贝宁表白他的龙凤胎:“ 无论你们如何成长,老爸永远都是你们的同龄人。

尼格买提给生病的妈妈送祝福:“ 我就一个心愿,你快点好起来!

李思思哭着喊话奶奶:“ 奶奶,看,这是大海!

任鲁豫刚要对着大海呼喊,就有些绷不住了:“我真的很后悔来参加这个节目……”

在主持人岗位上一向老成持重的任鲁豫,满眼是泪地喊道:“ 爸,你在天上好不好?

我已经好几年,没有用河南话喊过你‘爸’了…… ”任鲁豫真情流露、失控泪崩……

其他嘉宾连忙围过来安慰任鲁豫,康辉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44岁的任鲁豫已经6次主持央视春晚,他是主持天团的C位,被粉丝称作 春晚“一哥”

但在任鲁豫辉煌的主持生涯中,却始终有一道过不去的坎,这个坎与他去世的父亲有关。

1977年,任鲁豫生于河南新乡的一个教师家庭,他是家里老幺,有3个兄姐。

任鲁豫的父亲是高中语文老师,有一年,父亲双腿严重受伤,拄着双拐还坚持去学校上课。

父亲对任鲁豫说: 孩子们就要高考了,这是他们最重要的人生时刻,我不能放弃,我要为他们加油打气! 爸爸的敬业和坚韧,在小任鲁豫的心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对于任鲁豫的兴趣爱好,父亲总是支持他去尝试。任鲁豫喜欢朗诵,想当话剧演员,爸爸虽然觉得他不适合,但还是出了 800块钱 让儿子去参加电影学院的夏令营。

30年前,800块钱可不是小数目,但这就是一个父亲对儿子追梦的无条件力挺。

从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鲁豫进入河南电视台,成为《河南新闻联播》的播音员。

2000年,任鲁豫参加了北京电视台主持人大赛,他和春妮分别获得了男女主持人第一名。

后来,任鲁豫有个机会去央视录像,一号厅正在录CCTV、MTV音乐盛典。

任鲁豫溜了进去,看到那英和孙燕姿正在走台,任鲁豫从没见过那么大的殿堂级演播厅,而一号厅也是每年举行央视春晚的地方,当时他的心里就萌发了一个想法: 我要来这儿!

2002年,央视西部频道成立,25岁的任鲁豫和董卿同一波考进了央视。

当时,无论是河南台的领导同事还是任鲁豫的绝大多数家人,都反对他去央视。

只有父亲支持他去当“北漂”,还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你就去吧,也不要想太多,你有自己的梦想,去实现吧!即使爸妈弥留之际你赶不回来,爸爸也能理解你。

没想到,老爷子一语成谶,他去世的时候,任鲁豫确实因为工作没有赶回来。

很多年后,任鲁豫才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父亲步入老年,已经把功名看得很淡,把人生的经历看得比成功更重要,所以才不希望儿子放弃梦想。

任鲁豫从地方台刚去央视的那些年,受到的冷遇可不少。

甚至有同事调侃他:“ 你是不是特别崇拜陈鲁豫,才改了这个名字?

在河南台的成就全部归零,任鲁豫去了相对冷门的音乐频道,花了6年的时间做小众节目。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和任鲁豫同年进入央视的 董卿 ,2005年就站上了春晚的最大舞台。

2010年,央视春晚的主持人名单上有了任鲁豫,还有观众误以为是陈鲁豫的姓给打错了。

任鲁豫在央视蛰伏的这8年,父亲始终是他最忠实的观众。

父亲总会一丝不苟地看儿子的每一期节目,把任鲁豫在节目里念错的字词逐一记录,然后把这些错漏写成一封家信,等任鲁豫回家的时候交给他,嘱咐他上车后“好好看看”。

等任鲁豫到了北京,父亲会给他打电话,一个字一个字地考他,依旧是语文老师的架势。如果任鲁豫回答错了,老爸就会生气: 你不把这个字看在眼里,怎么能把这个职业做到最好?

有了父亲经年累月的鞭策,才有了后来春晚舞台上的“定海神针”任鲁豫。

如今,44岁的任鲁豫正处于事业的高峰,但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始终是他的人生剧痛。

任鲁豫反省说,当年25岁的自己“很自私”,想得太少,没有为父母家人着想,没能陪伴父母终老,“ 如果再有一次选择的话,不会来北京。

每次回忆起父亲对他的支持和教诲,任鲁豫就会展现出脆弱的一面,潸然泪下。

在父亲的教导下,任鲁豫从业那么多年为人刚正,始终谦虚谨慎,没有飘。

2016年G20有一场活动由康辉、白岩松和春妮主持,但他们三个都有其他任务,没法参加多次彩排,于是任鲁豫就替他们三个参加了上百遍彩排,没有一句怨言。

今年春晚零点倒计时,任鲁豫5次举起话筒串词,被媒体称赞“救场”、“业务能力封神”。

如果是其他主持人,或许就笑纳了这样的盛赞,但是任鲁豫却出来解释,这并不是救场,而是主持人团队的正常预案展现,他 拒绝被“神化” ,更愿意观众把他当成邻家哥哥或儿子。

任鲁豫总能掌控大舞台,他在台下却非常低调,有文静的学霸妻子和可爱的10岁儿子。

事业顺利、家庭幸福的任鲁豫,心中始终有个遗憾,就是为了追梦而背井离乡,没能在家乡陪伴父母,而这也是现代 社会 许多离家游子所面临的人生难题。

对于一个扛着事业、经营小家的中年人来说,常回家乡探望父母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但还是要常回家看看啊, 无论是电话还是视频,都比不过一个拥抱、一次见面、一顿团圆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