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坚的近几年主要科研情况介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3

近年来,在钢结构高等分析理论、钢结构稳定及非线性计算理论及抗震研究、新型大跨度空间结构计算理论、抗震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方法与抗震性能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建设部项目-大跨度非规则空间钢网壳结构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维钢结构高级分析理论、建设部项目- 基于遗传算法与结构极限承载力的钢框架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甘肃省科委科技攻关项目、建设部科技项目-半刚性连接智能模型研究及其在钢结构二阶分析中的应用等10余项。曾获甘肃省建设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兰州铁道学院科技成果一等奖,在核心期刊、省级以上刊物和国际会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部分文章被EI和ISTP收录,目前正主持多个科研项目。主讲土木工程、建筑学等本科专业的《钢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空间结构》、及《建筑结构与选型》、《大跨度建筑结构》等主干课程,主讲结构工程和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组合结构》、《大跨度建筑结构》等课程,以及主讲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的《现代结构设计理论》等课程。指导本科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土木工程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
主持全国土木工程专业实用创新型系列规划教材建设项目立项(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省部级立项)-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原理,主持广东省教育厅“十五”规划项目(GYA02051)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整合传播教学研究。主持2005年度广州大学教育教学研究立项-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整合传播教学网站研究,主持2007年度广州大学教育教学研究立项-《钢结构设计》教学资源网研究,钢与混凝土结合结构网站获广州大学2007年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二等奖。2005年9月在科学出版社出版《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原理》教材一本(主编)。
近年来,刘坚(博士后)主持的《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教学网站》、《钢结构教学资源网》、《钢结构设计教学网站》、《大跨度建筑空间钢结构教学网》及相关课程课件的建设,以及《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大跨度建筑空间钢结构》等网络课程的建设分别获得2010年、2009年广州市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活动高等教育组课件二、三等奖各一项,2007~2011广州大学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活动的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一项。
主编《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原理》(2005.08)和《钢结构设计》(2011.11)教材,2009年经过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和清华大学等高校评审,《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原理》获得全国普通高校土木工程类实用创新型系列规划教材评比优秀教材奖。曾获得广州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创新奖二、三等奖指导教师各一次,这些课程建设为建工系本科与研究生钢结构系列课程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获得2008~2009学年度广州大学教学优秀奖一等奖和2010年广州大学第四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2003~2005广州大学院级特岗特聘教授。
科研方面,先后主持和参加广东省教育厅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科研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住建部科技计划项目等10余项,曾获得省级建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并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果,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已在科学出版社出版《钢结构高等分析的二阶非弹性理论》(2011.08)专著一本。目前还正在与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东南网架股份集团和市建总、广州市设计院等单位合作的住建部科技计划项目和有关横向科研项目、以及专业硕士培养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拟出版专著《半刚性连接多高层钢结构新方法》(2012.09)、《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简化分析原理及其应用》(2013.12)等。
现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Science and Mechanics、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等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以及《土木工程学报》等国内一级权威学术期刊审稿人。目前,还参加了广东省《钢结构设计技术规程》的编制工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