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亭中学的方亭慈济中学实施“名师”培养工程纪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好教师如水,有山泉的明洁、小溪的清新;有河的温婉、江的奔放、海的宽广。好教师如棋,方寸间自有江山格局,细微处可见锦绣铺设;抛却得失烦恼,忘却高下输赢,每一子的落下,都是一种超越……
山高有神灵,潭深出蛟龙。在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什邡市方亭中学,秉承四十余年厚积薄发之力,站在时代的高度,励精图治、力铸辉煌,以其创新性思路、代表性壮举、典型性经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铸造和谐校园、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道路上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之路,为高一级学校源源不断的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质生源,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质的劳动者,走在了什邡市乃至德阳市的前列。
近年来,学校坚持与时俱进,积极适应变化发展的新形势,夯根立本,筑牢平台,凸现特色,着力打造名师品牌,辟出了片片新天地,一路走向新辉煌。
“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才能。在人生的竞技场上,我们无法代替你跑到终点,但我们可以帮助你跑得更快捷、更愉悦、更轻松。”在学校开学工作会上,校长简明富对全体教师如是说。
德艺双馨,是方亭中学教师的追求。
精品学校的一大内涵,就是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关注教师的成长、幸福和绚丽多彩的人生体验,追求师资队伍的艺术架构,以教师为本,把关注、关心教师的政治、经济、生活利益作为杠杆,启动学校快速、稳健发展的双翼,是方亭中学领导层教育思想的一大棱心。
“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础”,这样的认识,也许并不新鲜。可以说,从基础教育竞争开始的那一刻,优秀的师资,就成为了教育资源争夺中的重要一环。
“我们要重视人才引进,但更要关注教师的培养。”简明富校长在学校行政会上掷地有声,“一所学校靠什么出名?靠的是纪律严明、作风优良、技艺精湛、业绩一流的名师。没有名师,就不可能有名校的产生和存在。而名师不是自封的,也不是自生自长的,要靠培养,而且主要要靠校本培训。”
带着这样的思考,方亭中学在师资队伍的建构中,探索出了自己的名师培养模式:
一、抓“三讲”,加强师德建设
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教师成长的前提,不懈的进取意识是教师成长的动力。学校领导狠抓“三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
讲政治——教职工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常抓不懈,党员教师每月两个半天的党支部活动从不间断,全体教职工坚持参加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教职工中广泛开展“树师表形象,扬高尚师德”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师资队伍的政治思想建设。
讲正气——学校倡导先进,树立正气。支部、行政、工会齐抓共管,各类评比坚持公开、公正、公平,评出正气、评出干劲,形成你追我赶、敬业勤业、严谨认真的良好风气。
讲进取——学校领导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广泛宣传和介绍师德楷模、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大力宣传未来社会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鼓励和引导教师不断进取,开拓前进,积极探索并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目前,方亭中学教师良好的师德素养、昂扬的精神风貌、团结进取的意志品质、踏实有效的工作实践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普遍好评。
二、重指导,加快成长进程
方亭中学有一大批在市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中高级教师,他们教学功底扎实,具有良好的师德和教学改革精神,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强,有较丰富教学指导经验,热心于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充分发挥这些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作用,缩短青年教师的磨合过程,促进和加快青年教师成长,学校安排他们和青年教师挂钩结对,做好对新毕业教师和青年骨干教辩的培养、指导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双师三培训制度”和“导师带教制度”。
组织实施“双师三培训制度”。学校为年轻教师选配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的双导师。学科教学导师负责帮助年轻教师培养良好的师德和严谨的治学精神,了解教学要求,掌握和领会所授学科的教学大纲精神、教材内容结构,熟悉和把握常规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督促年轻教师严格执行教学。“六认真”规范;引导年轻教师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提高理论修养。指导教师每周听二节年轻教师的课,对他们的每一份教案进行认真的审查指导,做好对年轻教师的指导记录。要求被指导教师每周保证听指导教师课两节以上,认真写好学习笔记,做到认真备课,备出详案,并经指导教师签字后方能施教。每节课后都要写出教后感,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年轻教师每学期都要上好校内的汇报课,平时记好学习研究笔记。班级管理工作导师帮助年轻教师了解班级工作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掌握常规的班级管理工作方法。年轻教师三年满师,届时要完成一篇有一定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上好一次成功的主题班会与一堂成功的教学课,经学校考核小组考核,合格者才可出师“断奶”,独立执教。
组织实施“导师带教制度”。为把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热爱教育事业,专业思想巩固,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有望成为挑大粱的青年骨干教师尽快培养成市级以上学科教改带头人和知名教师,学校为他们选配了在市级以上学科教育教学中有较高知名度的中高级教师作为他们的导师。导师帮助青年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深入开展“磨好课”活动,切实抓好“三精心”,即精心钻研教材、精心构思教法、精心设计教学程序。青年教师在导师的指导下,本着誓“自我为主、他人为辅”的原则,确立自己在教学中的突破口,围绕一个课题展开专项教育科学研究。通过导师带教、帮助青年骨干教师在教科研、磨好课、练内功方面得到深层次的学习与指导,使他们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创造出更适合学生成长规律和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成为既精于业务,又长于科研的“学者型”名师。
为保证这项工作的有效实施,学校明确专人负责。不定期的对双方的指导与学习笔记、听课笔记、教案等进行检查,加强随堂听课督导,及时了解被指导对象的进步情况,对工作踏实有效的指导双方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三、搭舞台,提供磨练机会
为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学校努力为青年教师提高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创造机会和条件。学校定期组织新教师和青年教师进行班级管理和教学业务培训,请老教师做讲座,安排他们观摩老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和教学过程,让老教师言传身教;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来校举办教研讲座;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研究生班的深造学习,及时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学校还主动跟大专院校、上级教育科研部门联系,为青年教师开展校际交流、研讨活动提供机会和方便。在学校对外大型公开课活动中优先让青年教师承担开课任务,优先考虑和支持他们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评比、竞赛活动,建立专项奖励制度,鼓励青年教师撰写论文、创意制作教学课件。
目前,通过多层次的培养,青年教师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已有20余人被命名为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或教坛新秀,绝大部分青年骨干教师承担过市级及以上优质课(公开课),在市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过教育教学论文,一批优秀课件在各级竞赛中获奖。
方亭中学支部、行政一班人认为,一所单靠引入优秀教师而自己不能培养出优秀教师的学校是一所不完整的学校。能培养出优秀教师,才是对教育事业的一份贡献,才是学校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学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严格、有序、科学、规范,取得了成绩,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方亭中学招收的新生的综合素质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势,这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为了帮助广大学生完成学业,开拓视野,锻炼能力,提高素质,方亭中学的教师们是这样工作的:课前他们认真设计、反复推敲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课中注意因材施教,耐心细致地讲解;课后利用下课时间给学生详细地辅导,同时从生活上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帮助他们集中精力投入学习。每次下班回家,他们虽然带着满身的疲倦,为了工作,虽然失去了许多业余生活,但看到学生们渴求知识的目光,他们总是为学生们的每一点哪怕很细小的进步而感到高兴。这深深地教育着、感染着、鞭策着方亭中学的教师们,使大家努力地像他们那样工作。如果说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的话,那么,在这里我们可以骄傲地说,正是有了一大批战斗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的各级骨干教师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才使我们看到今天的辉煌业绩。如今,这样的一支队伍,让人艳羡。但更让人称道的是团队意识与爱校如家的精神,深入骨髓后形成的巨大向心力。
在方亭中学的校园里,有着这样一个默默工作着的教师群体,他们在这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血和汗谱写的教育赞歌,每一个方亭中学人都是这首赞歌中的一个音符,共同演绎着一支支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交响曲!
雄关真如铁,迈步从头越,方亭中学人有崇高的追求;
胸中有千壑,笔下有波澜,方亭中学人有宏大的气魄。
岁月悠悠,征程漫漫。当历史的车轮轰然驶向一个崭新的时代,当人们那企盼的目光迎来21世纪的又一缕曙光的时候,人们蓦然发现:在巍峨秀美的章山洛水之间,在人杰地灵的雍齿故里,方亭中学在经历了凤凰涅磐般的艰苦奋斗之后,正健步迈向她的知命之年,蓄势腾飞。

相似回答